初六日 挟灵岩僧为屏霞嶂之游。由龙鼻右攀石罅上,半里,得一
甚奇。又上半里,崖穹路绝,有梯倚崖端,盖烧炭者所遗。缘梯
其上,三
石横叠两崖间,内覆石成室,
梅雨,或为宝冠之飞瀑;其北堕者,则宕诸
也,皆与大龙湫风
无及云。既逾冈,南望大海,北瞰南閤之溪,皆远近无蔽,惟东峰尚
云表。余
从西北别下宝冠,重岩积莽,莫可寄足。复寻旧路下石门,西过凌云,从
珠峰外二里,依涧访宝冠寺。寺在西谷绝坞中,已久废,其最
,石崖回合,磴
俱绝。一
悬崖足,斜石倚门。门分为二,轩豁透
,飞泉中洒,内多芭蕉,颇似闽之
人蕉;外则新箨tuò竹笋之
下,渐已成林。至
,闻瀑声如雷,而崖石回掩,杳不可得见。乃下山涉溪,回望
之右胁,崖卷成罅,瀑从罅中直坠,下捣于圆坳,复跃
坳成溪去。其
亚龙湫,较似壮胜,故非宕山第二
也。东
故
,宿罗汉寺。
初四日 早,望常云峰白云濛翳,然不为阻,促卧云同上。东逾华岩二里,由连云嶂之左,松
之右,跻级而上,共三里,俯瞰剪刀峰已在屐底。一里,山回溪
,龙湫上
也。渡溪,过白云、云外二庐,又北
云静庵。庵庐与登山径,修整俱异昔时,卧云令其徒采笋炊饭。既饭,诸峰云气倏尽,仲昭留坐庵中,余同卧云直跻东峰。又二里,渐闻
声,则大龙湫从卷崖中泻下。
绝
之南、常云之北,夹坞中即其源也。溯
而上,二里,
声渐微。又二里,逾山脊。此脊北倚绝
,南
分为两支,东支为观音岩,西支为常云峰,此其过脉
也。正脊之东为吴家坑。其峰之回列者,近为铁板嶂,再绕为灵岩,又再绕为净名,又再绕为灵峰,外为谢公岭而尽。脊之西,其坑即龙湫背。其峰之回列者,近为龙湫之对崖,再绕为芙蓉峰,又再绕为凌云,又再绕为宝冠,上为李家山而止。此雁山之南面诸峰也。而观音、常云二峰,正当其中,已伏杖履下,惟北峰若负扆然,犹屏立于后。北上二里,一脊平峙,狭如垣墙,两端昂起、北颓然直下,即为南閤溪横
界,不若南面之环互矣。余从东巅跻西
,倏踯躅声大起,则骇鹿数十
也。其北一峰,中剖若斧劈,中则石笋参差,
崖森立,
杳无底。鹿皆奔堕其中,想有陨死亡堑者。诸僧至,复以石片掷之,声如裂帛,半响始沉,鹿益啼号不止。从此再西,则石脊中断,峰亦渐下,西北眺雁湖,愈远愈下。余二十年前探雁湖,东觅
峰,为断崖所阻,悬绠绳索而下,即此
也。昔历其西,今东
其上,无有遗憾矣。返下云静庵,循溪至大龙湫上,下瞰湫底龙潭,圆转夹崖间,
从卷
坠潭,跃而下
,光怪不可迫视。遂逾溪西上,南
龙湫之对崖,历两峰而南,其岭即石门东,罗汉之西,南
为芙蓉峰,又南下为东岭者也。芙蓉峰圆亘特立,在罗汉寺西南隅。既至其下,始得路。东达于寺,日已西,仲昭亦先至矣。
初五日 别卧云罗汉寺,循溪一里,至龙湫溪
。凡四里,逾
鞍而下。北望观音峰下,有石璺wèn裂
若门,层列非一。仲昭已前向灵岩。余挟一僮北抵峰下,循樵路西转二里,直抵观音、常云之麓,始知二峰上虽遥峙,其下石
连亘成城。又循崖东跻里许,
石璺之上,丛木密荫,不能悬裂,皆可扪而通也。璺外一峰特起,薄齐片云,圆
拱袖,
若老僧岩,严若小儿拱立。
路隅,居多吴氏,有吴应岳者留余餐。余挟之溯溪
,即绝
所望吴家坑溪也,在铁板、观音之间。
上溪左黄崖层
,崖在铁板嶂之西,
在崖之左,若上下二层者。抵其下,不得上,
其上,
又在悬崖间,无可下也。乃循崖东行,又得一石璺,望其上,层叠可
,计非构木悬梯不能登。从此下一小峰,曰莺嘴岩,与吴别。东过铁板嶂下,见其中石璺更大,下若有
而成溪者。亟溯
,抵
下,
石窒
,而崖左有路直上,凿坎悬崖间,垂藤可攀。遂奋勇上,衣碍则解衣,杖碍则弃杖,凡直上一崖,复横历一崖,如是者再,又栈木为桥者再,遂
石璺中。石对峙如门,中宽广,得累级以升。又
石门两重,仰睇其上,石
环立,青天一围,中悬如井。
穷,透
中。
底日光透
有木梯,猱升像猿一样爬上其上,若楼阁然。从阁左转,复得平墟大丘,后即铁板嶂
列,东西危崖环绕,南面石璺下伏,轩敞回合,真仙灵所宅矣!内有茅屋一楹,虚无人居。隙地上多茶树,故坎石置梯,往来其间耳。下至溪旁,有居民。遂越小剪刀峰而东,二里,人灵岩,与仲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