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虞集(2/2)

后来脱脱(元朝人)曾说京师近海,得地利,招募江南人来耕,每年可收成一百多万石米麦,不必仰赖海运,京师也可以足。元主依此而行,于是设立分司农司(官署名),以右丞(掌钱谷的官)悟良哈台、左丞乌古孙良祯兼任大司农卿,给分司农司印,西自西山,南至保定、河间,北到檀顺,东到迁民镇,凡是官地及元朝朝廷所掌握的各屯田,都听从分司农司立法办理租佃,合用工价、、农、谷,由朝廷先投资五百万锭银。脱脱又大略模仿前集贤学士虞集的建议,在江淮之间招募能田及修筑园圃、堤防的人各一千,担任农师,又设一些有名无实的官职,以十二令牌宣称:能招募一百个农民的人,就授予正九品官,二百人的正八品官,三百人的正七品官,由招募者自行领导理自己所招募的人,所招募的农夫,每人给十锭银,一年后放他们回去,于是大丰收。

④空名添设职事敕牒:写好了官职,未填写姓名的空白委任状。

③脱脱:元顺帝时官至中书右丞相,为一代贤相。

⑤稔:丰收。

⑦太仆:太仆寺,掌国家畜牧,主要是战的饲养。

樊升之说:“贾谊(汉-洛人)上汉文帝的治安策,晁错(汉-颍川人)的用兵之计,江统(晋-陈留人,应元)的徙戎论,都是万世最佳的计划,李邺侯的屯田,虞集的开垦荒地,平江伯的漕运(陈瑄,合人,明成祖永乐初年,掌北京漕运,建筑淮堤防八百里),则是当代最佳的计划。李允则筑园圃、造浮屠、佛塔(事见第五“术智”),范文正、富弼的救济饥荒,也是当时最佳的计划。计划能达到尽善尽,则人情必诚信协和,因此好的计划往往有如天成,命令一,执行起来便有如般的顺畅。

评译

注释

①虞集:字伯生,元成宗时为大都路儒学教授,累迁奎章阁侍读学士,平生为文万篇,为元时文章大家。

依等级征收,五年之后能有积蓄,就任命他官,就所积蓄的作为俸禄,十年后赐给他符节印信,使他能传给孙。这么一来,便可得到数万民兵来对内保卫京师,对外防御海贼,而且又能不必仰赖东南海运,使人民得以休息,又可借着富人求官的心理,让京师得到充足的粮供应,四的人民能有正当的归宿,自然不会海贼了。”但因评议的人意见不一致,于是遂不了了之。

何孟(明-彬州人,字元)在《余冬序录》里说:“明朝叶文庄公(叶盛,昆山人,字与中,谥文庄)巡抚宣府时,重新建立官官田的法令,开垦的土地日渐广大,积存粮日益增多,用每年节余的钱购买八千多匹战,残缺不全的城堡也都加以修复。不到几个月,就整修好七百多个城堡。如今边境的士兵受权贵之门的役使,整年劳苦,还得不到一土地来供给自己的衣,军中所需的一切费用,都依靠中央的供应,养战的费用由太仆支给的多得无法估计,至于城堡的修筑又能仰靠哪里的费用。长期下来,恐怕将来外患一起就很难应付了。”

②限:规定、条例。

⑥内帑:国库。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