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祖初平赫连昌,得沙门惠始,姓张。家本清河,闻罗什新经,遂诣长安见 之,观习经典。坐禅于白渠北,昼则孰城听讲,夕则还
静坐。三辅有识多宗之。 刘裕灭姚泓,留
义真镇长安,义真及僚佐皆敬重焉。义真之去长安也,赫连屈丐 追败之,
俗少长咸见坑戮。惠始
被白刃,而
不伤。众大怪异,言于屈丐。屈 丐大怒,召惠始于前,以所持宝剑击之,又不能害,乃惧而谢罪。统万平,惠始到 京都,多所训导,时人莫测其迹。世祖甚重之,每加礼敬。始自习禅,至于没世, 称五十余年,未尝寝卧。或时跣行,虽履泥尘,初不污足,
愈鲜白,世号之曰白 脚师。太延中,临终于八角寺,齐洁端坐,僧徒满侧,凝泊而绝。停尸十余日,坐 既不改,容
如一,举世神异之。遂瘗寺内。至真君六年,制城内不得留瘗,乃葬 于南郊之外。始死十年矣,开殡俨然,初不倾坏。送葬者六千余人,莫不
恸。中 书监
允为其传,颂其德迹。惠始冢上,立石
舍,图其形像。经毁法时,犹自全 立。
魏先建国于玄朔,风俗淳一,无为以自守,与西域殊绝,莫能往来。故浮图之 教,未之得闻,或闻而未信也。及神元与魏、晋通聘,文帝又在洛,昭成又至襄 国,乃备究南夏佛法之事。太祖平中山,经略燕赵,所迳郡国佛寺,见诸沙门、
士,皆致
敬,禁军旅无有所犯。帝好黄老,颇览佛经。但天下初定,戎车屡动, 庶事草创,未建图宇,招延僧众也。然时时旁求。先是,有沙门僧朗,与其徒隐于 泰山之琨而谷。帝遣使致书,以缯、素、旃罽、银钵为礼。今犹号曰朗公谷焉。 天兴元年,下诏曰:“夫佛法之兴,其来远矣。济益之功,冥及存没,神踪遗轨, 信可依凭。其敕有司,于京城建饰容范,修整
舍,令信向之徒,有所居止。”是 岁,始作五级佛图、耆阇崛山及须弥山殿,加以缋饰。别构讲堂、禅堂及沙门座, 莫不严
焉。太宗践位,遵太祖之业,亦好黄老,又崇佛法,京邑四方,建立图像, 仍令沙门敷导民俗。
先是,沮渠蒙逊在凉州,亦好佛法。有罽宾沙门昙谶,习诸经论。于姑臧, 与沙门智嵩等,译《涅槃》诸经十余
。又晓术数、禁咒,历言他国安危,多所中 验。蒙逊每以国事谘之。神壑校帝命蒙逊送谶诣京师,惜而不遣。既而,惧魏威 责,遂使人杀谶。谶死之日,谓门徒曰:“今时将有客来,可早
以待之。”
讫 而走使至。时人谓之知命。智嵩亦
悟,笃志经籍。后乃以新
经论,于凉土教授。 辩论幽旨,著《涅槃义记》。戒行峻整,门人齐肃。知凉州将有兵役,与门徒数人,
往胡地。
路饥馑,绝粮积日,弟
求得禽兽
,请嵩
。嵩以戒自誓,遂饿 死于酒泉之西山。弟
积薪焚其尸,骸骨灰烬,唯
独全,
状不变。时人以为诵 说功报。凉州自张轨后,世信佛教。敦煌地接西域,
俗
得其旧式,村坞相属, 多有塔寺。太延中,凉州平,徙其国人于京邑,沙门佛事皆俱东,象教弥增矣。寻 以沙门众多,诏罢年五十已下者。
是时,鸠罗什为姚兴所敬,于长安草堂寺集义学八百人,重译经本。罗什聪 辩有渊思,达东西方言。时沙门
彤、僧略、
恆、
衤剽、僧肇、昙影等,与罗 什共相提挈,发明幽致。诸
大经论十有余
,更定章句,辞义通明,至今沙门共 所祖习。
彤等皆识学洽通,僧肇尤为其最。罗付之撰译,僧肇常执笔,定诸辞义, 注《维
经》,又著数论,皆有妙旨,学者宗之。
幽旨。慨无师 匠,独坐静室十二年,覃思构,神悟妙赜,以前所
经,多有舛驳,乃正其乖谬。 石勒时,有天竺沙门浮图澄,少于乌苌国就罗汉
,刘曜时到襄国。后为石勒所 宗信,号为大和尚,军国规谟颇访之,所言多验。
安曾至鄴候澄,澄见而异之。 澄卒后,中国纷
,
安乃率门徒,南游新野。
令玄宗在所
布,分遣弟
,各 趣诸方。法汰诣扬州,法和
蜀,
安与慧远之襄
。
安后
苻
,
素钦德问, 既见,宗以师礼。时西域有胡沙门鸠
罗什,思通法门,
安思与讲释,每劝
致 罗什。什亦承安令问,谓之东方圣人,或时遥拜致敬。
安卒后二十余载而罗什至 长安,恨不及安,以为
慨。
安所正经义,与罗什译
,符会如一,初无乖舛。 于是法旨大著中原。
世祖初即位,亦遵太祖、太宗之业,每引德沙门,与其谈论。于四月八日, 舆诸佛像,行于广衢,帝亲御门楼,临观散
,以致礼敬。
初,皇始中,赵郡有沙门法果,诫行至,开演法籍。太祖闻其名,诏以礼征 赴京师。后以为
人统,绾摄僧徒。每与帝言,多所惬允,供施甚厚。至太宗,弥 加崇敬,永兴中,前后授以辅国、宜城
、忠信侯、安成公之号,皆固辞。帝常亲 幸其居,以门小狭,不容舆辇,更广大之。年八十余,泰常中卒。未殡,帝三临其 丧,追赠老寿将军、越胡灵公。初,法果每言,太祖明叡好
,即是当今如来,沙 门宜应尽礼,遂常致拜。谓人曰:“能鸿
者人主也,我非拜天
,乃是礼佛耳。” 法果四十,始为沙门。有
曰猛,诏令袭果所加爵。帝后幸广宗,有沙门昙证,年 且百岁。邀见于路,奉致果
。帝敬其年老志力不衰,亦加以老寿将军号。
又沙门法显,慨律藏不,自长安游天竺。历三十余国,随有经律之
,学其 书语,译而写之。十年,乃于南海师
国,随商人泛舟东下。昼夜昏迷,将二百日。 乃至青州长广郡不其劳山,南下乃
海焉。是岁,神瑞二年也。法显所迳诸国,传 记之,今行于世。其所得律,通译未能尽正。至江南,更与天竺禅师跋陀罗辩定之, 谓之《僧祇律》,大备于前,为今沙门所持受。先是,有沙门法领,从扬州
西域, 得《华严经》本。定律后数年,跋陀罗共沙门法业重加译撰,宣行于时。
世祖即位,富于秋。既而锐志武功,每以平定祸
为先。虽归宗佛法,敬重 沙门,而未存览经教,
求缘报之意。及得寇谦之
,帝以清净无为,有仙化之证, 遂信行其术。时司徒崔浩,博学多闻,帝每访以大事。浩奉谦之
,尤不信佛,与 帝言,数加非毁,常谓虚诞,为世费害。帝以其辩博,颇信之。会盖吴反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