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事中郭善明,多机巧,
逞其能,劝
宗大起
室。允谏曰:“臣闻太祖
武皇帝既定天下,始建都邑。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
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 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 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 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 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
宗纳之。
允以宗纂承平之业,而风俗仍旧,婚娶丧葬,不依古式,允乃谏曰:
古之婚者,皆拣择德义之门,妙选贞闲之女,先之以媒娉,继之以礼,集僚 友以重其别,亲御
以崇其敬,婚姻之际,如此之难。今诸王十五,便赐妻别居。 然所
者,或长少差舛,或罪
掖
,而作合宗王,妃嫔籓懿。失礼之甚,无复此 过。往年及今,频有检劾。诚是诸王过酒致责,迹其元起,亦由
衰相弃,致此纷 纭。今皇
娶妻,多
掖,令天下小民,必依礼限,此二异也。
古者祭必立尸,序其昭穆,使亡者有凭,致飨之礼。今已葬之魂,人直求貌 类者事之如父母,燕好如夫妻,损败风化,渎
情礼,莫此之甚。上未禁之,下不 改绝,此四异也。
万之生,靡不有死,古先哲王,作为礼制,所以养生送死,折诸人情。若毁 生以奉死,则圣人所禁也。然葬者藏也,死者不可再见,故
藏之。昔尧葬谷林, 农不易亩;舜葬苍梧,市不改肆。秦始皇作为地市,下固三泉,金玉宝货不可计数, 死不旋踵,尸焚墓掘。由此推之,尧舜之俭,始皇之奢,是非可见。今国家营葬, 费损
亿,一旦焚之,以为灰烬。苟靡费有益于亡者,古之臣奚独不然?今上为之 不辍,而禁下民之必止,此三异也。
或有上事陈得失者,宗省而谓群臣曰:“君父一也。父有是非,
何为不作 书于人中谏之,使人知恶,而于家内隐
也?岂不以父亲,恐恶彰于外也?今国家 善恶,不能面陈而上表显谏,此岂不彰君之短,明己之
?至如
允者,真忠臣矣。 朕有是非,常正言面论,至朕所不乐闻者,皆侃侃言说,无所避就。朕闻其过,而 天下不知其谏,岂不忠乎!汝等在左右,曾不闻一正言,但伺朕喜时求官乞职。汝 等把弓刀侍朕左右,徒立劳耳,皆至公王。此人把笔匡我国家,不过作郎。汝等不 自愧乎?”于是拜允中书令,著作如故。司徒陆丽曰:“
允虽蒙
待,而家贫布 衣,妻
不立。”
宗怒曰:“何不先言!今见朕用之,方言其贫。”是日幸允第, 惟草屋数间,布被缊袍,厨中盐菜而已。
宗叹息曰:“古人之清贫岂有此乎!” 即赐帛五百匹、粟千斛,拜长
忱为绥远将军、长乐太守。允频表固让,
宗不许。 初与允同征游雅等多至通官封侯,及允
下吏百数十人亦至刺史二千石,而允为郎 二十七年不徙官。时百官无禄,允常使诸
樵采自给。
夫飨者,所以定礼仪,训万国,故圣王重之。至乃爵盈而不饮,肴乾而不, 乐非雅声则不奏,
非正
则不列。今之大会,内外相混,酒醉喧譊,罔有仪式。 又俳优鄙艺,污辱视听。朝
积习以为
,而责风俗之清纯,此五异也。
营小利,卒有颠覆倾之祸。前 鉴若此,甚可畏惧。夫为人君者,必审于择人。故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商书》 云:‘无迩小人’。孔父有云:小人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矣。武王
周、邵、齐、 毕,所以王天下。殷纣
飞廉、恶来,所以丧其国。历观古今存亡之际,莫不由之。 今东
诚曰乏人,俊乂不少。顷来侍御左右者,恐非在朝之选。故愿殿下少察愚言, 斥
佞邪,亲近忠良,所在田园,分给贫下,畜产贩卖,以时收散。如此则休声日 至,谤议可除。”恭宗不纳。
前朝之世,屡发明诏,禁诸婚娶不得作乐,及葬送之日歌谣、鼓舞、杀牲、烧 葬,一切禁断。虽条旨久颁,而俗不革变。将由居上者未能悛改,为下者习以成俗, 教化陵迟,一至于斯。昔周文以百里之地,修德布政,先于寡妻,及于兄弟,以至 家,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明为政者先自近始。《诗》云:“尔之教矣,民胥效矣。” 人君举动,不可不慎。
允言如此非一,宗从容听之。或有
迕,帝所不忍闻者,命左右扶
。事有 不便,允辄求见,
宗知允意,逆屏左右以待之。礼敬甚重,晨
暮
,或积日居 中,朝臣莫知所论。
《礼》云: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烛;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今诸王纳室,皆 乐给伎以为嬉戏,而独禁细民,不得作乐,此一异也。
初,尚书窦瑾坐事诛,瑾遵亡在山泽,遵母焦没
县官。后焦以老得免,瑾 之亲故,莫有恤者。允愍焦年老,保护在家。积六年,遵始蒙赦。其笃行如此。转 太常卿,本官如故。允上《代都赋》,因以规讽,亦《二京》之
也。文多不载。 时中书博士索敞与侍郎傅默、梁祚论名字贵贱,著议纷纭。允遂著《名字论》以释 其惑,甚有典证。复以本官领秘书监,解太常卿,
爵梁城侯,加左将军。
恭宗之崩也,允久不见。后世祖召,允升阶歔欷,悲不能止。世祖
泪,命 允使
。左右莫知其故,相谓曰:“
允无何悲泣,令至尊哀伤,何也?”世祖闻 之,召而谓曰:“汝不知
允悲乎?”左右曰:“臣等见允无言而泣,陛下为之悲 伤,是以窃言耳。”世祖曰:“崔浩诛时,允亦应死,东
苦谏,是以得免。今无 东
,允见朕因悲耳。”
今陛下当百王之末,踵晋之弊,而不矫然厘改,以厉颓俗,臣恐天下苍生, 永不闻见礼教矣。
初,允与游雅及太原张伟同业相友,雅尝论允曰:“夫喜怒者,有生所不能无 也。而前史载卓公宽中,文饶洪量,褊心者或之弗信。余与游
四十年矣,未 尝见其是非愠喜之
,不亦信哉。
内文明而外柔弱,其言呐呐不能
,余常 呼为‘文
’。崔公谓余云:‘
生丰才博学,一代佳士,所乏者矫矫风节耳。’ 余亦然之。司徒之谴,起于纤微,及于诏责,崔公声嘶
战不能言,崇钦已下伏地
汗,都无人
。
敷陈事理,申释是非,辞义清辩,音韵
亮。明主为之动容, 听者无不称善。仁及僚友,保兹元吉,向之所谓矫矫者,更在斯
允表曰:“往年被敕,令臣集天文灾异,使事类相从,约而可观。臣闻箕陈 谟而《洪范》作,宣尼述史而《
秋》著,皆所以章明列辟,景测皇天者也。故先 其善恶而验以灾异,随其失得而效以祸福,天人诚远,而报速如响,甚可惧也。自 古帝王莫不尊崇其
而稽其法数,以自修饬。厥后史官并载其事,以为鉴诫。汉成 帝时,光禄大夫刘向见汉祚将危,权归外戚,屡陈妖眚而不见纳。遂因《洪范》、 《
秋》灾异报应者而为其传,觊以
悟人主,而终不听察,卒以危亡。岂不哀哉! 伏惟陛下神武则天,睿鉴自远,钦若稽古,率由旧章,前言往行,靡不究鉴,前皇 所不逮也。臣学不洽闻,识见寡薄,惧无以裨广圣听,仰酬明旨。今谨依《洪范传》、 《天文志》撮其事要,略其文辞,凡为八篇。”世祖览而善之,曰:“
允之明灾 异,亦岂减崔浩乎?”及
宗即位,允颇有谋焉。司徒陆丽等皆受重赏,允既不蒙 褒异,又终
不言。其忠而不伐,皆此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