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二十三(2/10)

浩难渊曰:“者,德也;者,刑也。故日蚀修德,月蚀修刑。 夫王者之用 刑,大则陈诸原野,小则肆之市朝。战伐者,用刑之大者也。以此言之,三用兵, 盖得其类,修刑之义也。岁星袭月,年饥民,应在他国,远期十二年。太白行苍 龙宿,于天文为东,不妨北伐。渊等俗生,志意浅近,牵于小数,不达大,难与 远图。臣观天文,比年以来,月行掩昴,至今犹然。其占:‘三年,天大破旄 之国。’蠕蠕、车,旄之众也。夫圣明御时,能行非常之事。古人语曰:‘非 常之原,黎民惧焉,及其成功,天下晏然。’愿陛下勿疑也。”渊等惭而言曰: “蠕蠕,荒外无用之,得其地不可耕而,得其民不可臣而使,轻疾无常,难得 而制,有何汲汲而苦劳士也?”浩曰:“渊言天时,是其所职,若论形势,非彼 所知。斯乃汉世旧说常谈,施之于今,不合事宜也。何以言之?夫蠕蠕者,旧是国 家北边叛隶,今诛其元恶,收其善民,令复旧役,非无用也。漠北凉,不生蚊蚋, 善,夏则北迁。田牧其地,非不可耕而也。蠕蠕弟来降,贵者尚公主, 贱者将军、大夫,居

是年,议击蠕蠕,朝臣内外不行。保太后固止世祖,世祖皆不听,唯浩赞成 策略。尚书令刘洁、左仆安原等乃使黄门侍郎仇齐推赫连昌太史张渊、徐辩说世 祖曰:“今年己巳,三之岁,岁星袭月,太白在西方,不可举兵。北伐必败,虽 克,不利于上。”又群臣共赞和渊等,云渊少时尝谏苻不可南征,不从而败。今 天时人事都不和协,何可举动!”世祖意不决,乃召浩,令与渊等辩之。

世祖即位,左右忌浩正直,共排毁之。世祖虽知其能,不免群议,故浩,以 公归第。及有疑议,召而问焉。浩织妍洁白,如妇人。而达,长于谋计。常 自比张良,谓已稽古过之。既得归第,因修服之术,而寇谦之有《神中录 图新经》,浩因师之。

始光中,爵东郡公,拜太常卿。时议讨赫连昌,群臣皆以为难,唯浩曰: “往年以来,荧惑再守羽林,皆成钩巳,其占秦亡。又今年五星并东方,利以西 伐。天应人和,时会并集,不可失也。”世祖乃使奚斤等击蒲坂,而亲率轻骑袭其 都城,大获而还。及世祖复讨昌,次其城下,收众伪退。昌鼓噪而前,舒阵为两翼。 会有风雨从东南来,扬沙昏冥。宦者赵倪曰:“今风雨从贼后来,我向彼背,天 不助人。又将士饥渴,愿陛下摄骑避之,更待后日。”浩叱之曰:“是何言欤!千 里制胜,一日之中岂得变易?贼前行不止,后已离绝,宜分军隐,奄击不意。风 在人,岂有常也!”世祖曰:“善”分骑奋击,昌军大溃。

浩父疾笃,浩乃剪爪截发,夜在中仰祷斗极,为父请命,求以代,叩 血,岁余不息,家人罕有知者。及父终,居丧尽礼,时人称之。袭爵白公。 朝廷礼仪、优文策诏、军国书记,尽关于浩。浩能为杂说,不长属文,而留心于制 度、科律及经术之言,作家祭法,次序五宗,蒸尝之礼,丰俭之节,义理可观。 不好《老》、《庄》之书,每读不过数十行,辄弃之,曰:“此矫诬之说,不近人 情,必非老所作。老聃习礼,仲尼所师,岂设败法之书,以先王之教。袁生所 谓家人筐箧中,不可扬于王也。”

初,太祖诏尚书郎邓渊著国记十余卷,编年次事,例末成。逊于太宗,废而 不述。神鄱年,诏集诸文人撰录国书,浩及弟览、谠、邓颖、晃继、范亨、黄 辅等共参著作,叙成《国书》三十卷。

会闻刘裕死,太宗取洛、虎牢、台。浩曰:“陛下不以刘裕欻起,纳其 使贡,裕亦敬事陛下。不幸今死,乘丧伐之,虽得之不令。《秋》:晋士丐帅师 侵齐,闻齐侯卒,乃还。君大其不伐丧,以为恩足以,义足以动诸侯。今 国家亦未能一举而定江南,宜遣人吊祭,存其孤弱,恤其凶灾,布义风于天下,令 德之事也。若此,则化被荆扬,南金象齿羽之珍,可不求而自至。裕新死,党与 未离,兵临其境,必相率拒战,功不可必,不如缓之,待其恶稔。如其臣争权, 变难必起,然后命将扬威,可不劳士卒,而收淮北之地。”太宗锐意南伐,诘浩曰: “刘裕因姚兴死而灭其国,裕死我伐之,何为不可?”浩固执曰:“兴死,二 争,裕乃伐之。”太宗大怒,不从浩言,遂遣奚斤南伐。议于监国之前曰:“先攻 城也?先略地也?”斤曰:“请先攻城。”浩曰:“南人长于守城,苻氏攻襄, 经年不。今以大国之力攻其小城,若不时克,挫损军势,敌得徐严而来。我怠彼 锐,危也。不如分军略地,至淮为限,列置守宰,收敛租谷。台,虎牢反在军 北,绝望南救,必沿河东走。若或不然,即是囿中之。”公孙表请先图其城。斤 等济河,先攻台,经时不,表请济师。太宗怒,乃亲南巡。拜浩相州刺史,加 左光禄大夫,随军为谋主。

太宗恆有微疾,怪异屡见,乃使中贵人密问于浩曰:“《秋》:星孛北斗, 七国之君皆将有咎。今兹日蚀于胃昂,尽光赵代之分野,朕疾弥年,疗治无损,恐 一旦奄忽,诸并少,将如之何?其为我设图后之计。”浩曰:“陛下秋富盛, 圣业方,德以除灾,幸就平愈。且天悬远,或消或应。昔宋景见灾修德,荧惑 退舍。愿陛下遣诸忧虞,恬神保和,纳御嘉福,无以暗昧之说,致损圣思。必不得 已,请陈瞽言。自圣化龙兴,不崇储贰,是以永兴之始,社稷几危。今宜早建东, 选公卿忠贤陛下素所委仗者使为师傅,左右信臣简在圣心者以充宾友,总万机, 统戎政,监国抚军,六柄在手。若此,则陛下可以优游无为,颐神养寿,御医 药。万岁之后,国有成主,民有所归,则宄息望,旁无觊觎。此乃万世之令典, 祸之大备也。今长皇焘,年渐一周,明睿温和,众情所系,时登储副,则天下 幸甚。立以长,礼之大经。若须并待成人而择,倒错天,则生履霜冰之祸。 自古以来,载籍所记,兴衰存亡,鲜不由此。”太宗纳之。于是使浩奉策告宗庙, 命世祖为国副主,居正殿临朝。司徒长孙嵩,山公奚斤,北新公安同为左辅,坐 东厢西面;浩与太尉穆观,散骑常侍丘堆为右弼, 坐西厢东面。百僚总己以听焉。 太宗避居西,时隐而窥之,听其决断,大悦。谓左右侍臣曰:“长孙嵩宿德旧臣, 历事四世,功存社稷;奚斤辩捷智谋,名闻遐迩;安同晓解俗情,明练于事;穆观达于 政要,识吾旨趣;崔浩博闻识,于天人之会;丘堆虽无大用,然在公专谨。以此 六人辅相,吾与汝曹游行四境,伐叛柔服,可得志于天下矣。”群臣时奏所疑,太 宗曰:“此非我所知,当决之汝曹国主也。”

及车驾之还也,浩从太宗幸西河、太原。登憩陵之上,下临河、傍览川域, 慨然有,遂与同僚论五等郡县之是非,考秦始皇、汉武帝之违失。好古识治,时 伏其言。天师寇谦之每与浩言,闻其论古治之迹,常自夜达旦,竦意敛容,无有 懈倦。既而叹之曰:“斯言也惠,皆可底行,亦当今之皋繇也。但世人贵远贱近, 不能察之耳。”因谓浩曰:“吾行隐居,不营世务,忽受神中之诀,当兼修儒 教,辅助泰平真君,继千载之绝统。而学不稽古,临事暗昧。卿为吾撰列王者治典, 并论其大要。”浩乃著书二十余篇,上推太初,下尽秦汉变弊之迹,大旨先以复五 等为本。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