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水 校尉深世传其业。太保王弘、领军将军刘湛并好其书。弘日对 千客,不犯一人之讳。湛爲选曹,始撰百家以助铨序,而伤于 寡略。齐卫将军王俭复加去取,得繁省之衷。僧孺之撰,通范 阳张等九族以代雁门解等九姓。其东南诸族别爲一部,不在百 家之数焉。普通二年卒。
僧孺好坟籍,聚书至万馀卷,率多异本,与沈约、任昉家 书埒。少笃志精力,于书无所不睹,其文丽逸,多用新事,人 所未见者,时重其富博。集十八州谱七百一十卷;百家谱集抄 十五卷;东南谱集抄十卷;文集三十卷,两台弹事不入集,别 爲五卷;及东宫新记并行于世。
虞羲字士光,会稽余姚人,盛有才藻,卒于晋安王侍郎。 丘国宾,吴兴人,以才志不遇,着书以讥扬雄。萧文琰,兰陵 人。丘令楷,吴兴人。江洪,济阳人。竟陵王子良尝夜集学士, 刻烛爲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爲率。文琰曰:“顿烧一寸 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乃与令楷、江洪等共打铜钵立 韵,响灭则诗成,皆可观览。刘孝孙,彭城人,博学通敏,而 仕多不遂,常叹曰:“古人或开一说而致卿相,立谈间而降白 璧,书籍妄耳。”徐夤,高平人,有学行。父荣祖位秘书监, 尝有罪系狱,旦日原之,而发皓白。齐武问其故,曰:“臣思 愆于内,而发变于外。”当时称之。
论曰:二汉求士,率先经术,近代取人,多由文史。观江、 任之所以效用,盖亦会其时焉。而淹实先觉,加之以沈静;昉 乃旧恩,持之以内行。其所以名位自毕,各其宜乎。僧孺硕学, 而中年遭踬,非爲不遇,斯乃穷通之数也。
部分译文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父亲江康之,作过南沙县令,很有才气。江淹从小丧父,家境贫寒,常仰慕司马相如、梁鸿的为人,不屑于从事经学训诂,而倾心于诗赋文章。早年被高平檀超赏识,常请他坐上席,厚加礼遇。
初次作官为南徐州从事,又转任奉朝请。宋朝建平王刘景素爱结纳士人,江淹在南兖州跟随景素。广陵县令郭彦文被治罪,供词牵连到江淹,说他曾经受贿,江淹被下狱。他在狱中给刘景素上书申辩。景素见到书信,当天就把他放了出来。不久被举为南徐州秀才,在朝廷对策时列为上等,又改任建平王府主簿。
景素作荆州刺史,江淹跟随他到任所。宋少帝即位,不行德政,景素占据专断长江上游,很多人都劝他就此起事。江淹却每每劝止,景素不听他的劝告。等景素镇守京口,江淹作镇军参军,兼任南东海郡丞。景素与他的心腹谋划叛乱,江淹知道祸事要到,于是向景素赠诗十五首婉言劝戒。赶上东海太宗陆澄因父母丧守孝离职,江淹认为自己是郡丞理应代理太守,而景素任命了柳世隆,江淹一再要求这职位,景素大怒,上报吏部,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
等齐高帝萧道成辅政,听说他有才华,召他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不久荆州刺史沈攸之作乱,齐高帝问江淹说:“天下这样乱纷纷的,先生认为会怎么样呢?”江淹回答说:“从前项羽强而刘邦弱,袁绍众而曹操寡,然而项羽最终受杀身之辱,袁绍结果成败亡之徒,这就是所谓‘在仁德不在权位’,明公有什么可疑虑的呢?”高帝说:“请试着给我分析一下。”江淹说:“明公英雄威重又有奇谋,是胜兆之一;宽容仁爱,是胜兆之二;贤臣肯为你尽力,是胜兆之三;众望所归,是胜兆之四;奉天子而伐叛逆,是胜兆之五。对方野心大而才具小,是败象之一;有威严无恩德,是败象之二;士卒人心涣散,是败象之三;官宦不归心,是败象之四;孤军出征千里之外,而没有同党相助,是败象之五。那么虽然他有十万大兵,也终究要被我们消灭。”高帝笑着说:“先生说的过头了。”
桂阳王刘休范之乱,朝内恐慌,诏书檄文很长时间竟无人来写。齐高帝引荐江淹入中书省,先赏赐酒饭,江淹平时能吃能喝,一只烤鹅快要吃光,酒也喝了好几升,吃饭的功夫,文告也写完了。齐高帝晋位宰相,补他为记室参军,齐高帝辞让九锡及各种章表,都出自江淹之手。齐受禅代宋,江淹又任骠骑将军豫章王萧嶷的记室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