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六年,爲丹阳尹。晏位任亲重,自豫章王嶷、尚书令 王俭皆降意接之,而晏每以疏漏被责,连称疾。久之,转爲江 州刺史,泣不愿出,留爲吏部尚书、太子右率,终以旧恩见宠。
时尚书令王俭虽贵而疏,晏既领选,权行台阁,与俭颇不 平。俭卒,礼官欲依王导諡爲“文献”,晏啓上曰:“导乃得 此諡,但宋来不加素族。”谓亲人曰:“平头宪事已行矣。” 十一年,爲右仆射,领太孙右卫率。
武帝崩,遗旨以尚书事付晏及徐孝嗣。郁林即位,转左仆 射。及明帝谋废立,晏便回应推奉,转尚书令,封曲江县侯, 给鼓吹一部,甲仗五十人入殿。时明帝形势已布,而莫敢先言, 萧谌兄弟握兵权,迟疑未决,晏频三夜微步诣谌议,时人以此 窥之。明帝与晏东府语及时事,晏抵掌曰:“公常言晏怯,今 定如何?”建武元年,进号骠骑大将军,给班剑二十人,又加 兵百人,领太子少傅,进爵爲公。以魏军动,给兵千人。
晏笃于亲旧,爲时所称,至是自谓佐命惟新,言论常非武 帝故事,衆始怪之。明帝虽以事际须晏,而心相疑斥,料简武 帝中诏,得与晏手诏三百馀纸,皆是论国家事。永明中,武帝 欲以明帝代晏领选,晏啓曰:“鸾清干有馀,然不谙百氏,恐 不可居此职。”乃止。及见此诏,愈猜薄之。帝初即位,始安 王遥光便劝诛晏,帝曰:“晏于我有勋,且未有罪。”遥光曰: “晏尚不能爲武帝,安能爲陛下 ?”帝默然变色 。时帝常遣 心腹左右陈世范等出涂巷采听异言,由是以晏爲事。晏性浮动, 志欲无厌,自谓旦夕开府。又望录尚书,每谓人曰:“徐公应 爲令。”又和徐诗云:“槐序候方调。”其名位在徐前,徐若 三槐,则晏不言自显,人或讥之。
晏人望未重,又与上素疏,中兴初,虽以事计委任,而内 相疑阻,晏无防意。既居朝端,事多专决,内外要职,并用周 旋门义,每与上争用人。数呼相工自视,云当大贵。与客语, 好屏人。上闻,疑晏欲反,遂有诛晏意。有鲜于文粲与晏子德 元往来,密探朝旨,告晏有异志。又左右单景隽、陈世范等采 巫觋言啓上,云晏怀异图。是时南郊应亲奉,景隽等言晏因此 与武帝故主帅于道中窃发。会兽犯郊坛,帝愈惧,未郊前一日, 上乃停行,先报晏及徐孝嗣,孝嗣奉旨,而晏陈郊祀事大,必 宜自力。景隽言益见信,元会毕,乃召晏于华林省诛之。下诏 显其罪,称以河东王铉识用微弱,欲令守以虚器,并令收付廷 尉。
晏之爲员外郎也,父普曜斋前柏树忽变成梧桐,论者以爲 梧桐虽有栖凤之美,而失后凋之节。及晏败,果如之。又未败 前,见屋桷子悉是大蛇,就视之犹木也。晏恶之,乃以纸裹桷 子,犹纸内摇动,蔌蔌有声。又于北山庙答赛夜还,晏醉,部 伍人亦饮酒,羽仪错乱,前后十馀里中,不复禁制。识者云此 不复久也。未几而败。
晏子德元,有意尚,位车骑长史。德元初名湛,武帝曰: “刘湛、江湛,并不善终,此非佳名也。”晏乃改之,至是及 诛。
晏弟诩,位少府卿。敕未登黄门郎,不得畜女伎,诩与射 声校尉阴玄智坐畜伎免官,禁锢十年。敕特原诩。诩亦笃旧。 后拜广州刺史。晏诛,上遣杀之。
思远、晏从父弟也。父罗云,平西长史。思远八岁父卒, 祖弘之及外祖新安太守羊敬元并栖退高尚,故思远少无仕心。 宋建平王景素辟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景素被诛,左右离散, 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与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璡上表理之, 事感朝廷。景素女废爲庶人,思远分衣食以相资赡。年长,爲 备笄总,访求素对,倾家送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