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六十九(2/10)

陈奇,字脩奇,河北人也。少孤贫,而奉母至孝。龆祇聪识,有夙成之 玩经典,常非、郑玄解经失旨。志在著述《五经》。始注《孝经》、《论语》, 颇传于世,为缙绅所称。与河间邢祐同召赴京。时秘书省游雅素闻其名,始颇好之, 引秘省,授以史职。后与奇论典诰,至《易讼卦》“天与违行”,雅曰: “自葱岭以西,皆西,推此而言,自葱岭西,岂东向望天哉?”雅护短,因 以为嫌。尝众辱奇,或尔汝之,或指为小人。奇曰:“公为君,奇且小人。” 雅曰:“君言且小人,君祖父是何人也?”奇曰:“祖,燕东侯厘。”雅质奇 曰:“侯厘何官也?”奇曰:“昔有云师、火正、鸟师之名,以斯而言,世革则官 异,时易则礼变。公为皇魏东内侍长,竟何职也?”先是,敕以奇付雅,令铨补 秘书。雅既恶之,遂不复叙用焉。

梁越,字玄览,新兴人也。博通经传,纯和。魏初,为《礼经》博士。武 以其谨厚,迁上大夫,令授诸皇经书。明元初,以师傅恩,赐爵祝阿侯,为雁 门太守。获白雀以献,拜光禄大夫,卒。

张伟,字仲业,太原中都人也。学通诸经。乡里受业者,常数百人。儒谨泛纳。 虽有顽固,问至数十,伟告喻殷勤,曾无愠。常依附经典,教以孝悌,门人其 仁化,事之如父。清雅,非法不言。太武时,与允等俱被辟命,授中书博士, 累迁为中书侍郎,本国大中正。使酒泉劳沮渠无讳,又使宋,赐爵成皋为 营州刺史,爵建安公。卒,赠并州刺史,谥曰康。

所注,师训盖寡。

大抵南北所为章句,好尚互有不同。江左,《周易》则王辅嗣,《尚书》则孔 安国,《左傅》则杜元凯。河洛,《左传》则服慎,《尚书》、《周易》则郑康 成。《诗》则并主于公,《礼》则同遵于郑氏。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芜, 穷其枝叶。考其终始,要其会归,其立成名,殊方同致矣。

献之善《秋》、《诗》。每讲《左氏》,尽隐公八年便止,云:“义例已 了,不复须解。”由是弟不能究竟其说。后本郡举孝廉,至京称病而还。孝文 幸中山,诏徵典

梁祚,北地泥人也。父邵,皇始二年归魏,位济太守。至祚,居赵郡。祚 笃志好学,历习经典,尤善《公羊秋》、郑氏《易》,常以教授。有儒者风,而 无当世之才。与幽州别驾平恆有旧,恆时请与论经史。辟秘书中散,稍迁秘书令, 为李所排摈,退为中书博士。后为统万镇司,征为散令。撰并陈寿《三国志》, 名曰《国统》。又作《代都赋》,颇行于世。清贫守素,不势贵,卒。元吉, 有父风。

《三礼》并遵明之门。徐传业于李铉、祖俊、田元凤、冯传、纪显敬、吕黄 龙、夏怀敬。李铉又传授刁柔、张买、鲍季详、邢峙、刘昼、熊安生。安生又传 孙灵晖、郭仲、丁恃德。其后生能通《礼经》者,多是安生门人。诸生尽通《小 礼》。于《周仪礼》兼通者,十二三焉。通《诗》者,多于魏朝刘献之。献 之传李周仁。周仁传董令度、程归则。归则传刘敬和、张思伯、刘轨思。其后能言 《诗》者,多二刘之门。河北诸儒能通《秋》者,并服慎所注,亦徐生之 门。张买敬德、邢峙、张思伯、张奉礼、张彫、刘昼、鲍长宣、王元则并得 服氏之微。又有卫觊、陈达、潘叔虔,虽不传徐氏之门,亦为通解。又有姚文安、 秦静,初亦学服氏,后兼更讲杜元凯所注。其河外儒生,俱伏膺杜氏。其《公羊》、 《谷梁》二传,儒者多不厝怀。《论语》、《孝经》,诸学徒莫不通讲。诸儒如权 会、李钦、刁柔、熊安生、刘轨思、敬德之徒,多自义疏。虽曰专门,亦皆相 祖习也。

有人为谤书,多怨时之言,颇称奇不得志。雅乃讽在事云,此书言奇不遂,当 是奇假人为之。如依律文,造谤书者,皆及孥戮。遂抵奇罪。时司徒、平原王陆丽 知奇见枉,惜其才学,故得迁延经年,冀得宽宥。狱成,竟致大戮,遂及其家。奇 于《易》尤长,在狱尝自筮。卦未及成,乃揽破而叹曰:“吾不度来年冬季。”及 奇受害,如其所占。奇初被召,夜梦星坠压脚。明而告人曰:“星则好风,星则好 雨,梦星压脚,必无善征。但时命峻切,不敢不赴耳。”

自魏梁越已下,传授讲议者甚众,今各依时代而次,以备《儒林》云尔。

恆三,并不率父业,好酒自弃。恆常忿其世衰,植杖巡舍,侧岗而哭。不为 营事婚宦,任意官娶,曰:“此辈会是衰顿,何烦劳我!’故仕娉浊碎,不得及其 门。别构庐,并置经籍于中,一自给,妻莫得而往,酒亦不与同。时有 珍,呼时老东安公刁雍等共饮啖之,家人无得尝焉。太和十年,以恆为秘书令, 而固请为郡,未受而卒。赠幽州刺史、都昌侯,谥曰康。

奇冗散数年,允每嘉其远致,称奇通识,非凡学所及。允微劝雅曰:“君朝 望瞻,何为与野儒辩简牍章句!”雅谓允有私于奇,曰:“君宁党小人也?”乃 取奇注《论语》、《孝经》,烧于内。奇曰:“公贵人,不乏樵薪,何乃燃奇 《论语》!”雅愈怒,因告京师后生,不听传授。而奇无降志,亦评雅之失。雅制 昭皇太后碑文,论后名字之,比谕前魏之甄后。奇刺发其非,遂闻于上。诏下司 徒检对,雅有屈焉。

平恆,字继叔,燕郡蓟人也。祖视、父儒,并仕慕容为通宦。恆耽勤读诵,多 通博闻。自周以降,暨于魏世,帝王传代之由,贵臣升降之绪,皆撰品第,商略是 非,号曰《略注》,合百余篇。安贫乐,不以屡空改。征为中书博士。久之, 为幽州别驾。廉贞寡,不营资产,衣至常不足,妻不免饥寒。后迁秘书丞。 时允为监,河间邢祐、北平嘏、河东裴宗、广平程骏、金城赵元顺等为著作郎。 允每称博通经籍,无过恆也。

奇外生常矫之,仕历郡守。奇所注《论语》矫之传掌,未能行于世。其义多异 郑玄,往往与司徒崔浩同。

刘献之,博陵饶人也。少而孤贫,雅好《诗》《传》。曾受业于海程玄, 后遂博观众籍。见名法之言,掩卷而笑曰:“若使杨、墨之,不为此书,千载谁 知其小也?”曾谓其所亲曰:“观屈原《离》之作,自是狂人,死其宜矣。孔 曰‘无可无不可’,实获我心。”时人有从献之学者,献之辄谓之曰:“人之立, 虽百行殊涂,准之四科,要以德行为首。若能悌,忠信仁让,不待, 天下自知。傥不能然,虽复下帷针,蹑屩从师,正可博闻多识,不过为土龙乞雨, 眩惑将来。其于立,有何益乎?孔门之徒,初亦未悟,见皋鱼之叹,方乃归 而养亲。嗟乎!先达何自觉之晚也?”由是四方学者,莫不其行义,希造其门。

齐时,儒士罕传《尚书》之业,徐遵明兼通之。遵明受业于屯留王聪,传授浮 李周仁及海张文敬、李铉、河间权会,并郑康成所注,非古文也。下里诸生, 略不见孔氏注解。武平末,刘光伯、刘士元始得费甝《义疏》,乃留意焉。

其《诗》、《礼》、《秋》,尤为当时所尚,诸生多兼通之。

卢丑,昌黎徒何人也。襄城王鲁元之族也。太武监国,丑以博学授经。后以 师傅旧恩,赐爵济公。位尚书,加散骑常侍,卒于河内太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