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六十(10/10)

会同讨论。魏收和李德林书信来往,商议此事,词多不载。后任中书侍郎,仍诏令修撰国史。其时齐帝留意文章雅事,召李德林入文林馆,与黄门侍郎颜之推同判文林馆事。多次升迁至仪同三司。

周武帝平定齐国,派遣使者到李德林宅第宣读圣旨说:“平定齐国的用意,只在于你,应入京相见。”就命令李德林跟随车驾到长安,授任内史上士,诏书诰命的格式和擢用山东人物一类的事情,都委托给李德林。周武帝对群臣说“:我往日听说李德林为齐朝草撰书檄,我只说他是天上之人。岂知今天为我所用,又替我作文书,大是奇异。”神武公纥豆陵毅回答说:“臣听说,圣明的君主得到麒麟凤凰这样的祥瑞之物,是圣德所感而致,不是人力能令他们来的。祥瑞之物虽来,却是不能使用。像李德林这样来受驱使,也是陛下圣德感化的结果,有大才使用,远胜于麒麟凤凰这些祥瑞。”武帝大笑道:“确实像你说的。”宣政年末,授李德林御正下大夫之职。后又赠爵成安县男。

宣帝病危,隋文帝初受天子遗诏,令邗国公杨惠对李德林说“:朝廷赐命总揽文武之事,如今想和您共同理政,请您一定不要推辞。”德林答道“:愿以死奉公。”隋文帝非常高兴,即召李德林叙话。刘窻、郑译当初假传圣旨,召隋文帝受命辅助少主,总管内外兵马事务。郑译想授隋文帝宰相之职,自摄大司马之职,刘窻任小冢宰。李德林私下告诉隋文帝说:“应任大丞相,假黄钺,都督内外诸军事。”于是隋文帝就任命郑译为相府长史,刘窻为相府司马,二人因此愤愤不平。任命李德林为相府属,加授仪同大将军。

不久,三方乱起,指挥调度兵马之事,隋文帝都是和李德林商议。军书羽檄,早晚不断,一天之内,动辄超过百数。有时各种书檄急待发出,李德林就口授数人,头绪繁多,却用不着修改。郧公韦孝宽任东道元帅,大军到了永桥,沁水暴涨,孝宽的军队不能渡河。长史李询秘密告诉隋文帝说“:诸位大将都接受了尉迟迥的贿赂。”隋文帝听说后,甚是忧虑,商议派人取代韦孝宽。李德林说“:临敌易将,自古以来都是件难事,乐毅就是因为临阵易将才离开了燕国,马服君也因临阵易将使赵国被打败。您只要派一个明于智略又平素为诸将所信服的心腹之人,迅速赶到韦帅大军的驻地,观察一下真假虚实。诸将即使有其他想法,也必定不敢有什么举动。”隋文帝道“:公不说这番话,几乎坏了大事!”即令高赹迅速赶到大军驻地,节制调度诸将,终于大获成功。李德林所献的谋略,都是这一类的。

晋升为丞相府从事内郎。隋文帝禅代之际,其总百揆、九锡殊礼诏策笺表玺书等,皆出自李德林之手。隋文帝即位那天,任命李德林为内史令。当初,文帝将要禅代时,虞庆则等人劝隋文帝杀尽宇文氏,李德林坚决争辩,认为不可那样做。隋文帝恼怒李德林,因此不给他加官晋爵,只是按朝班旧例,授职上仪同,晋爵位为子。

开皇元年(581),敕令李德林与太尉于翼、高赹等人同修律令。律令修讫,奏闻文帝,特赐骏马和九环金带。五年(585),敕令李德林撰写隋文为丞相时的文章,刻成五卷,取名为《霸朝杂集》。隋文帝阅读过之后,次日天明对李德林说:“自古以来,帝王之兴必定有异人辅佐。我昨天读《霸朝集》,才知道天人感应的道理。昨天夜晚只恨夜太长,不能早一点与公相见。”于是追赠李德林父为定州刺史、安平县公,谥号为孝。隋文帝后临幸邺城,李德林因病没有跟随而去。敕令随后跟上,后面御笔注道:“征伐陈国之事,意欲相商,应随后而至。”这时,高赹回京师,文帝告诉高赹说:“李德林若病重不能远行,应该亲自到宅第,听取他的方略。”文帝把李德林的献策交给了晋王杨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