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五十八(7/10)

了。韩褒升任河州总管,又转任凤州刺史。不久,就以年老请求辞官还乡,诏令准许。天和五年(570),官拜少保。

韩褒历事三朝帝王,因忠厚而为皇帝所知。周武帝十分敬重他,常以老师之礼对待他。每逢韩褒入朝觐见,必定是先有诏令坐,然后才开始议论政事。死后,赠泾、岐、燕三州刺史,谥号为贞。

子继伯继承爵位。供职隋朝,官至卫尉少卿。

张轨字元轨,济北临邑人,父张崇,曾任高平令。张轨自幼喜爱读书,志大识广。当初住在洛阳,家中贫穷,与乐安人孙树仁成为莫逆之交,常常是你穿着我的衣服,我穿着你的衣服结伴外出,并因此受到人们的称赞。张轨常常对亲近的人说“:秦雍两地之间,必定有王者出现。”。。朱氏失败后,张轨驰马入关中。贺拔岳任命张轨为记室参军,掌管机密要务。很快转任仓曹。这时正值谷价猛涨,有人让他把官仓的粮食拿出去卖高价。张轨说:“为了个人而损害大家,不是我想要干的。应该帮助人度过危难,怎么能够反而乘人之危呢?”他卖掉了穿的衣服,买粮食救济贫穷的人。

贺拔岳被杀害后,周文帝任命张轨为都督,一起征讨侯莫陈悦。平定了侯莫陈悦,张轨出使洛阳,面见洛阳领军斛斯椿。斛斯椿说:“高欢阴谋篡政之事,到处都在传说。人心都向往西面,在这里度日如年。不知宇文和贺拔相比怎么样?”张轨说:“宇文公文足以治理国家,武足以平定叛乱。至于见识之高、谋事之远,不是我这个愚笨之人所能测度的。”斛斯棒说:“确实像你说的这样的话,宇文公真是可依恃的人啊!”周文帝为行台,任张轨为郎中。出京任河北郡守。在河北郡守任三年,声名政绩都十分显著,治理有术,有循吏之美称。大统年间商议宰相人选,许多人推举张轨。入京任丞相府从事中郎,代掌武功郡事。章武公宇文导为秦州刺史,任命张轨为长史。西魏废帝元年(552),晋位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二年(553),赐姓宇文,代行南秦州事。恭帝二年(555),升任度支尚书,又任陇右府长史。死在任上,谥号为质。

李彦字彦士,梁郡下邑人。祖父李光之,任魏淮南郡守。父李静,官任南青州刺史。

李彦少年时就有气节操行,喜爱读书,仰慕古风。孝昌年间,入朝为官。孝武帝入主关中,李彦兼任著作佐郎修起居注。大统初年,授通直散骑侍郎之职,又改任左户郎中。大统十二年(546),精简三十六曹为十二部。李彦改任户部郎中,封平阳县子。废帝初年,升尚书右丞,转左丞。

李彦在尚书省任职十五年,参与军国大事,杂务繁多,尽心尽责,从未懈怠。处理事情果断迅速,一点也不耽搁。台阁同仁没有人不赞扬他公正勤劳,不佩服他见事英明的。改任给事黄门侍郎,后仍任尚书左丞。赐姓宇文氏。出京为。。州刺史。李彦因东夏还未平定,故辞刺史之职,诏令允准。升任兵部尚书,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仍兼任著作郎。朝廷设六官建制,李彦改任军司马,晋爵号为伯。

李彦生性谦恭,有礼节,虽官居要职,对亲戚朋友同僚仍然谦恭有礼。轻财物,重义气,喜助人,爱文士,时论因此而对他称赞备至。然而,因为平常身体多病,又勤勤恳恳地恪守职责,即使是病倒在床,仍不停止处理事务,以至于病死。谥号为敬。

临终的时候,李彦告诫儿子等人说:“过去有人用空木作为棺材,再用藤条捆扎起来,下不紊乱泉水,上不泄露气味。这其实也是我平生的志愿,但是,事情做得过头了,恐怕世人要说三道四。如今,可以用现在的衣服装殓,把我埋葬在坚硬而贫瘠的地方,不要用玉器、草饰和仪仗之类的陪葬品。你们要把我的话放在心上啊!”朝廷赞赏他这种薄葬的想法,就按他的意愿做了。

子癉明继承父亲的爵位。年纪不大就做了高官。大象末年,官至太府中大夫、仪同大将军。供职隋朝,官终齐州刺史。

子仁政,官长安县长。义军至长安,以罪诛之。

辛庆之字余庆,陇西狄道人。辛姓世代为陇西大姓。父辛显宗,官至冯翊郡守,赠雍州刺史。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