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九(6/10)

“汝曹受人金钱,欲为之辞, 谓我目不见便可欺也!”帝隐听,闻之乃出,亲见斤等。辞旨严厉,形于神色。群 臣乃不敢复言。于是遂讨凉州,平之。多饶水草,如浩所言。

乃诏浩总理史务,务从实录。于是监秘书事,以中书侍郎高允、散骑侍郎张伟 参著作,续成前纪。至于损益褒贬,折衷润色,浩所总焉。浩有鉴识,以人伦为己 任。明元、太武之世,征海内贤才,起自仄陋。及所得外国远方名士,拔而用之, 皆浩之由也。至于礼乐宪章,皆归宗于浩。

及景穆始总百揆,浩复与宜都王穆寿辅政事。又将讨蠕蠕,刘洁复致异议。帝 愈欲讨之,乃召问浩。浩对曰:“往击蠕蠕,师不多日,洁等各欲回还。后获尚书, 云军还之时,去贼三十里,是洁等之计过矣。夫北土多积雪,至冬时,常避寒南徙。 若因其时,潜军而出,必与之遇。既与之遇,则可禽获。”帝以为然。乃分军四道, 诸将俱会鹿浑海。期日有定,而洁恨计不用,沮误诸将,无功而还。

帝西巡至东雍,亲临汾曲,观叛贼薛永宗垒,进军围之。永宗出兵欲战,帝问 浩曰:“今日可击否?”浩曰:“永宗未知陛下自来,人心安固。北风迅疾,宜急 击之,须臾必破。若待明日,恐见官军盛大,必夜遁走。”帝从之,永宗溃灭。车 驾济河,前驱告贼在渭北。帝至洛水桥,贼已夜遁。诏问浩曰:“盖吴在长安北九 十里,渭北地空,谷草不备,欲度渭南西行,何如?”浩曰:“盖吴营去此六十里, 贼魁所在。击蛇之法,当先破头,头破则尾岂能动?宜乘势先击吴。今军往,一日 便到。吴平之后,回向长安,亦一日而至。一日之乏,未便损伤。愚谓宜从北道。 若从南道,则盖吴徐入北山,卒未可平。”帝不从,乃度渭南。吴闻帝至,尽散入 北山,果如浩言。军无所克,帝悔之。后以浩辅东宫之勤,赐缯絮布各千段。

帝蒐于河西,诏浩诣行所议军事。浩表曰:“昔汉武患匈奴强盛,故开凉州五 郡,通西域,广农积谷,为灭贼之资,东西迭击。故汉未疲而匈奴已弊,后遂入朝。 昔平凉州,臣愚以为北贼未平,征役不息,可不徙其人,案前世故事,计之长者。 若徙其人,则土地空虚,虽有镇戍,适可御边而已。至于大举,军资必乏。陛下以 此事阔远,竟不施用。如臣愚意,犹如前议,募徙豪强大家,充实凉土。军举之日, 东西齐势,此计之得者。”

浩又上《五寅元历》。表曰:“太宗即位元年,敕臣解《急就章》、《孝经》、 《论语》、《诗》、《尚书》、《春秋》、《礼记》、《周易》,三年成讫。复诏 臣学天文星历、《易》式、九宫,无不尽看。三十九年,昼夜无废。臣禀性弱劣, 力不及健妇人,更无余能,是以专心思书,忘寝与食。至乃梦共鬼争义,遂得周公、 孔子之要术。始知古人有虚有实,妄语者多,真正者少。自秦始皇烧书之后,经典 绝灭。汉高祖以来,世人妄造历术者十余家,皆不得天道之正。大误四千,小误甚 多,不可言尽。臣愍其如此。今遭陛下太平之世,除伪从真,宜改误历,以从天道。 是以臣前奏造历,今始成讫,谨以奏。惟恩省察,以臣历术,宣示中书博士,然后 施用。非但时人,天地鬼神知臣得正,可以益国家万世之名,过于三皇、五帝矣。” 浩又以《晋书》诸家并多误,著《晋后书》,未就,传世者五十余卷。

初,道武诏秘书郎邓彦海著国记十余卷,编年次事,体例未成,逮于明元,废 不著述。神蒨二年,诏集诸文人摭录国书。浩及弟览、高谠、邓颖、晁继、范享、 黄辅等共参著作,叙成国书三十卷。著作令史太原闵堪、赵郡郄标素谄事浩,乃请 立石,铭载国书,以彰直笔。并勒浩所注《五经》。浩赞成之,景穆善焉。遂营于 天郊东三里,方百步,用功三百万乃讫。

浩书国事备而不典,而石铭显在衢路,北人咸悉忿毒,相与构浩于帝。帝大怒, 使有司案浩,取秘书郎及长历生数百人意状。浩服受赇。真君十一年六月,诛浩。 清河崔氏无远近,及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皆浩之姻亲,尽夷其族。其 秘书郎史以下尽死。

浩始弱冠,太原郭逸以女妻之。浩晚成,不曜华采,故时人未知。逸妻王氏, 宋镇北将军王仲德姊也。每奇浩才能,自以为得婿。俄而女亡,王氏深以伤恨,复 欲以少女继昏。逸及亲属以为不可,王氏固执与之。逸不能违,遂重结好。浩非毁 佛法,而妻郭氏敬好释典,时时读诵。浩怒,取而焚之,捐灰厕中。及浩幽执,被 置槛内,送于城南,使卫士数十人溲其上,呼声嗷嗷,闻于行路。自宰司之被戮辱, 未有如浩者,世皆以为报应之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