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骑常侍卢阳乌有才识,你可以时时向他询问请教,你就拜他们为老师。”迁都洛阳以后,改封他为赵郡王。被任命为都督、冀州刺史时,皇帝亲自到郊外为他饯行,告诫他说“:用刑折狱的学问,是先代贤哲们都觉得难以处置的问题,虽然这样,如今有了邦国了,就必须自我激励了!”下诏任命李凭为长史,唐茂为司马,卢尚之为谘议参军,以辅佐他。可是,李凭等人的劝谏,元干并不听从。州里表奏朝廷,说元干斩了盗马人,用刑过重。而尚书因为元干刚刚到州理事,就放在一旁不加弹劾。皇帝下诏说:“尚书曲意维护,取媚于我,有伤法度。元干不明政理,律外乱用重刑,可加审查。”后转为特进、司州牧。皇帝南征时,命令元干都督中外诸军事,给予鼓吹一部,兵士三百人,自由出于殿门。
元干贪图淫逸,不遵法典,御史中尉李彪准备弹劾他。正好遇见元干来到尚书下舍,李彪便摒去身边人告诫他,可是元干悠然自得,毫不在意。李彪便上表弹劾他。皇帝下诏,令元干和北海王元详都随同皇太子一起前往皇帝的住所。当他们到达时,皇帝吩咐左右人观察元干的神色,只见他无忧无虑,丝毫没有后悔的表情,皇帝便亲自指出他的过错,令人打了他一百杖,免去他的官职,以王爵回家。死后,谥为“灵王”,陪葬在长陵。
元干的儿子元谧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元干的王妃穆氏上表朝廷,说元谧和他的母亲赵氏违背礼节纲常。皇帝下诏说“:小妾和主母的关系,如同妇女侍奉公婆一样;妾的儿子对于嫡母,礼节应当比他的亲母更加恭敬。怎么能够损害我家风尚,可以交给宗正卿,依照礼法治罪。”元谧在服母丧期间,纵情酒色音乐,以此为乐,被御史中尉李平所弹劾。遇到大赦令,又恢复原封爵。
后来,元谧担任了岐州刺史。元谧为人贪婪暴虐,明帝初年,行台使者元延明到达岐州州界时,因驿站没有巡逻的兵士,就叫军队主帅来查问。队主高保愿对他说:“所有兵士,都为王爷私人服役去了。”元谧知道以后,大怒,鞭打高保愿等五人,每人二百下。几天之内,元谧召集州城附近的民夫,紧闭四门,把城内外看得严严实实的,搜捕城里人,殴打掳掠,无所不为。又毫无原因就把六个人斩首,满城人十分惊恐不安。众人便大声喊叫起来,占领了衙门。元谧害怕了,他爬上楼去,毁掉梯子用以保全自己。郊外的民夫们都跑光了,城里人分别占领了四门。灵太后派来游击将军王。。,飞马前来告谕民众。城里人见王。。到来,便打开城门表示谢罪。于是罢免了元谧州刺史的官职,任大司农卿。又改任幽州刺史。元谧的妃子胡氏,是灵太后的侄女。元谧还未去上任,便因殴打王妃而被罢免了官职。后又担任都官尚书。当皇帝到圆丘祭祀时,元谧和他的妃子骑着红马,触犯了皇帝的仪仗队,被御史所弹劾,灵太后特加宽恕,不予追究。死去之后,高阳王雍是元干同母弟弟,他上表朝廷论及元谧之事,追赠他为假侍中、司州牧,谥为“贞景”
元谧的哥哥元谌,字兴伯,他性情平和,任都官尚书。尔朱荣进洛阳后,上奏庄帝准备迁都到晋阳。皇帝便将这件事询问元谌,元谌坚决争辩说不能这样。尔朱荣大怒,说:“关你什么事,这样固执!况且河阴那次事,本来应当轮到你的。”元谌说:“天下大事天下人论说,何必用河阴那样残酷的事情来恐吓我!我是宗室至亲,位居常伯,活着没有什么益处,死了又有什么要紧?你就是今天把我打碎头颅流下肠子,我也不害怕。”尔朱荣大怒,准备将他治罪。尔朱荣的堂弟尔朱世隆力谏,这才算了。见到这情景的人无不心惊胆战,而元谌神色自若。
过了几天,皇帝和尔朱荣一起,见到宫殿十分壮丽,绿树排列成行,尔朱荣便感叹说“:我前些天怎么那么傻,产生了迁都的想法。如今见到皇宫壮丽可观,又何必离开河洛前往晋阳呢?我仔细考虑了元尚书所说的话,确实有道理,不能改变。”于是停止了迁都的争议。
永安元年(528),元谌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封为魏郡王。元谌年长,按照道理应当承袭王爵的,但因为他的父亲灵王特别宠爱他的弟弟元谧,立了元谧为世子。庄帝下诏,重新封元谌为赵郡王。他历任司空、太保、太尉、录尚书事。孝静帝初年,任大司马。死去以后,谥为“孝懿”元谌并没有其他才识,所以虽然多次担任要职,当时人并不重视他。
元谌的弟弟元谭,很发奋自强自立,从小就受到宗族的推重,死于秦州刺史的任上。
元谭的弟弟元谳,贪暴无礼。任太中大夫,封为平乡男爵。在河阴被害。
广陵王元羽,字叔翻,太和九年(485)所封,加侍中,任外都大官。元羽从小聪明,以善于断狱著称。后来废除了三都的设置,任命元羽为大理卿,主管判决京都诉讼。改任特进、尚书右仆射,又任太子太保、录尚书事。孝文帝准备南征时,派元羽持节前去安抚六镇,征发六镇中善于冲锋陷阵的精锐骑兵,夷人和夏人都安定和喜悦。回京以后任廷尉卿。当皇帝发兵以后,元羽和太尉元丕留守京城。孝文帝和几位弟弟感情深厚,当准备分别时,不忍心过早分开,令元羽从驾到雁门。当派元羽回京时,希望他能够不负所望,有功效,特地赏赐给他如意以表心意。
太和十八年(494),元羽上表请求辞去廷尉职务,皇帝不允许。元羽上奏说:“外官进行考绩的条令规定,每年底,由各州镇列出牧、守的政绩状况。等到再考绩时,根据它来确定品级,以示晋升或降免。虽然外官考绩已有成令,而朝廷内官考绩规定至今没有颁布。内外考察,理应相同。我准备依照外官考绩办法,以确定京官现行政绩德行。”皇帝下诏说:“论考大事,非同小可,考绩之法,应当听我。随意轻举,尤为急躁。今始夏季,且待秋天。”后来,孝文帝亲临朝堂,考察群臣,他对元羽说:“上下的两等,可以各分为三品,中等只需一品。之所以这样,因为上下涉及废黜或升迁,所以哪怕有丝毫美德,也要加以表彰,中等的维持原来品级,可以大体通融就行了。”
皇帝又对元羽说“:你的勤政的功绩没有听到,结党的说法频频传我处。现在免去你的录尚书事、廷尉职务,只保留特进、太保。”又对尚书令陆睿又说:“叔翻在省任事之初,很有美称;但近期以来,偏颇懈怠。难道不是因为你们随便让他滋生邪伪之心造成的吗?现在罚你尚书令的俸禄一年。”对左仆射元赞说“:以叔翻被罢黜,你理应死罪。但因罪过归于一人,不再治你的罪。如今免去你的少师之职,削俸禄一年。”对吏部尚书元澄说“:我看叔父神态骄傲,可解除少保职务。”又对长兼尚书于果说“:你不能做到日夜勤勤恳恳谨守职责,多次上表辞官。如今解除你的长兼尚书职务,可担任光禄大夫、守尚书,削去俸禄一年。”又对守尚书尉羽说:“你恭敬勤劳。但在集书省,毫不关心左史等方面事务。如今降职为长兼常侍,也减禄一年。”又对守尚书卢扬乌说:“你在集书省,虽然没有很高的功绩,但也是负责一省的文学之官,你却经常不把左史工作放在心上。如今降去你的长兼王师职务,保持常侍、尚书职务,罚常侍俸禄一年。”又对左丞公孙良、右丞乞伏义受说:“你们不能做到公平刚正、直言进谏,论罪应当大辟。但因事情主要责任在于叔翻,所以不能再另加贬责。你们两人可以以白衣之身仍守本官。官服、俸禄等全部削除。如果三年有成就,恢复原职;如果没有成绩,便永远回乡务农。”对散骑常侍元景说“:你们自从担任集书职务以来,全省都十分怠惰,以致王者言行遗失滞留,起居情况没有记载。现降职为中大夫,保留常侍职务,罚俸禄一年。”又对谏议大夫李彦说“:你实在不称职,可以免去谏议大夫之职,退任元士。”又对中庶子游肇和中舍人李平说:“你们的学识可观,可列为中等。”
起初孝文帝把陆睿又、元赞等人召到自己跟前,对他们说:“我当皇帝,何必要到中原呢?只是想让你们的子孙们以后能够博见多识。如果永远居留北方,没有好的文化作为主导,你们的子弟们也免不了面墙而立,一无所见吧!”陆睿又回答说“:确如您所说的。金氏如果没有在汉朝为官,七世知名,也是不可能得到的。”皇帝听后很高兴。
皇帝前往元羽的府中时,对几位弟弟们说“:我亲自听人诉讼,才知道广陵王办事明了。”咸阳王禧说“:我论年纪是广陵王的兄长,从明了事理说实在是广陵王的弟弟。”皇帝说:“我是你的兄长,你又是元羽的兄长,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皇帝南征,任命元羽为开府、青州刺史。皇帝下诏给元羽说:“海服所托,特需宗室良臣。惟酒与田猎,不可不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