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三(9/10)

留也在埋伏的士兵当中,道武帝召他前来,准备有事委派他。逐留听到皇帝召见,害怕阴谋被发现,就越墙告诉皇帝有关情况。道武帝保密并宽恕了他们。天赐六年(409),天文多次发生变化,占卜的人说:“必定有叛臣,伏尸满地和流血之灾。”皇帝非常厌恶,便杀了一些公卿,准备以此来战胜天灾。仪内心恐惧不安,单骑逃跑。皇帝派人追赶并抓住他,于是赐死,用百姓的礼节把他埋葬了。仪生有十五个儿子。

元祯是干的儿子。他胆量过人。太武帝时,担任司卫监。从征蠕蠕时,突然遇到敌人的别部人马,兵力悬殊。元祯就让部下在山上解鞍放马,以示有伏兵。敌人果然起了疑心而退避。孝文帝初年,赐爵为沛郡公,后任南豫州刺史。大胡山的蛮人经常出来抢掠,前任的刺史大多采取笼络的办法而已。祯便召来新蔡、襄城的蛮人首领,让他们参观射箭。他先挑选身边善于射箭的二十多人,祯自己先射,连射几箭,箭箭命中目标,然后让左右依次射箭。他又预先放出一位犯有死罪的囚徒,让他参加射箭,没能射中,祯当即责骂他然后斩首。蛮人的头目都非常佩服他的箭术,害怕他的威严,相互看着双腿战栗。他又预先让人从牢里取出十名死囚罪犯,让他们都穿上蛮族人的衣裳,说成是出来抢掠的贼徒。祯便坐在那里,假装抬头望天,见略有风吹动时,元祯就对蛮人说:“风气有些暴烈,似乎有抄掠的贼人入境,人数不超过十人,应当是在西南五十多里路的地方。”他当即命令骑兵前去追捕,果然缚回来十个人。元祯便对群蛮们说“:你们乡里有人这样作贼,是否应该死?”蛮人等都叩头说“:合该万死!”元祯立即将他们斩首。于是,他又安慰了蛮人一番,送他们回去,从此以后,境内再也没有人敢出来抢劫掠夺了。淮南人相继前来归附的有三千多家,元祯把他们安置在城东面的汝水旁,把这里命名为归义坊。

起初,豫州城里有个豪强名叫胡丘生,他多次和外面的贼人勾结。当元祯任刺史时,胡丘生曾经犯法获罪,因而怀恨在心,图谋不轨。他假称办婚事召集了城里人,告诉他们说:“刺史想把城中大户人家迁走,送到代州去。”他们合谋叛乱。城中人石道起把这件事秘密报告了元祯,让他立即逮捕丘生和那些同谋的人。元祯说:“我不负人,人为什么背叛我?只是因为受胡丘生欺骗而失误。如果立即把他们都抓起来,大家一定会大惊。我暂且安静地等待,不久一定有人会自己来表示悔恨和归服的。”话还没有说完,城里有三百人自缚前来州衙门前,陈述胡丘生造谣欺骗的罪状。这时胡丘生单骑出逃,元祯放过大家并不追究。后来朝廷召他任都牧尚书。死后,追赠侍中、仪同三司,谥为“简公”他有八个儿子。

元盛的弟弟寿兴,从小聪明好学。宣武帝初年,任徐州刺史,他任官时贪婪暴虐,失去民心。他的堂兄侍中元晖很嫉妒他的才能,便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诏令尚书崔亮前去检查核实。崔亮出发时,受元晖指使,便鞭打三个寡妇,让她们出来诬告,说寿兴强迫她们当奴婢。寿兴觉得自己最终难免受他们中伤,便让他的表弟中兵参军薛修义弄了十辆车送小麦,从关押他地方的旁边经过时,寿兴便越墙而出,薛修义用大木匣把他装起来,上面再盖上麦子,然后把他运出去。于是到了河东,藏在薛修义家里。后来遇到大赦,这才跑出来面见皇帝,他自述被元晖所中伤,皇帝也没有怎么责备他。

当初,寿兴当中庶子时,王显还在东宫任职,地位低下,有一次因公事,寿兴打了他四十棍。当王显受宠信以后,任御史中尉,便上奏说,寿兴在家里经常口出怨言,诽谤朝廷。他乘皇帝喝了许多酒,脑子不清楚的时候,奏说这件事,让皇帝签名直接将寿兴赐死。皇帝写字写得有一半不像字样,当时看见的人也都知道并不是出于皇帝的本来愿望,只是害怕元晖等人的淫威,不敢申明解救。当行刑的时候,王显亲自去观看。寿兴请求给笔,自己写了一个墓志铭:“洛阳男子,姓元名景,有道无时,其年不永。”其余文字大多没有记载。他又对儿子说“:在我的棺材里面放上一百层纸,两支笔,我打算到地下告王显。如果高祖神灵有知,百天之内必定来抓王显。如果竟然一无所知,那又有什么可留恋的呢!”当宣武帝去世后,王显也很快被杀死。寿兴之死,当时议论的人也说是被前任的御史中尉弹劾所致。

灵太后临朝听政时,三公郎中崔鸿上疏替寿兴申理冤屈,灵太后下诏书给以昭雪,追封为豫州刺史,谥号为“庄”

元悝的弟弟元晖,字景袭。他从小深沉机敏,博读文史典籍。宣武帝即位,被任命为给事黄门侍郎。

起初,孝文帝迁都洛阳时,旧权贵们都不想迁移,当时为了缓和大家的情绪,便允许他们冬天住在南面,夏天住在北方。宣武帝被他身边的人也说得心动,外边便有人询问是不是要搬回北方去,甚至有人已张榜出卖田地房屋,人心惶惶不安。元晖便请求给他奏事的时间,详细陈述了自己听到的传闻,并说:“先皇迁都,因为百姓留恋故土,所以才发布了冬夏两地居住的诏书,无非权且安定情绪罢了。这不过是当时说的话,实在不是先皇真实想法。况且从那里迁移来的人,已经在这里安居多年,不论从公家和私人打算,决没有重回北方的道理。恭请陛下最终完成高祖既定大业,不要听信邪臣的不负责的胡言乱语。”皇帝采纳了。

他再晋升为侍中,领右卫将军。虽然并没有做多少有益的事情,却深受皇帝的宠信。凡是宫中重要的机密大事,元晖另外奉旨,收藏在柜里,只有元晖入内才能打开,其余的侍中、黄门没有人能知道。侍中卢昶也是受到恩宠的人,所以当时人们给他们取绰号为“饿彪将军、饥鹰侍中”又升任吏部尚书。他根据送来的财物多少任用官员,都有定价,大郡帛两千匹,次郡一千匹,下郡五百匹,其余的官职也多少有别,天下号称为市场。出任冀州刺史,下州的时候,运送物品的车辆接连不断,从信都出发直到汤阴之间,首尾相连,络绎不绝。他的车子上少了脂角,就在路上拦住牛,硬从头上砍断牛角,补充使用。元晖检括丁户时,听由他们归回原来的地方,查出应交的调绢五万匹。可是他贪得无厌,四处搜括钱财,百姓们都觉得很头痛。

明帝初年,被召回任尚书左仆射,负责吏部选用官员的事情。后来又下诏让元晖和任城王澄、京兆尹愉、东平王匡共同处置门下省的大事。

元晖又上书皇帝,论述为政要务:

其一是:御史一职,务用贤人。必得贤人,不拘品级爵禄,让他长久用事,督责他务必成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