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七(6/10)

举手指天而已,不说一句话,见到的人都感到吃惊。神武帝曾经带着几个儿子经过凤阳门,有龙在天上,惟有神武帝和宣帝能够见到。

宣帝内心虽然很明白,表面上却显得不怎样。文襄帝常常嗤之以鼻,说道:“这个人要是能富贵,相术还有什么能让人理解明白的。”神武帝因宣帝面目丑陋,不是那种神采飞扬的样子,曾经拿时局大事探问他,他也略能说出一些,如果讲了某件事,就一定说清其中的原委。神武帝又让几个儿子把乱丝整理好,宣帝独自拿出刀来一斩而断,并说:“乱的东西就要斩断。”神武帝认为他说得有理。神武帝又让他们各人领兵四外出动,暗中让彭乐带领骑兵假装进攻,文襄帝等人都非常害怕,宣帝却领着众军和彭乐对阵。彭乐便脱去甲胄把实情相告,但宣帝依然把他捉住进献给神武帝。于是,神武帝十分赞赏并感到惊奇,他对长史薛说“:这孩子见识超过了我。”薛也私下觉得奇怪。幼年时,以范阳的卢景裕为老师,宣帝心中识见过人,可是却从来不曾自己说出,卢景裕也摸不清他的底细。天平二年(535),被封为太原郡公,累次升迁至尚书左仆射。后来跟着文襄帝走过辽阳山,独自看见天门打开了,其他人没有一个看到。

武定五年(547),神武帝去世,还保守秘密,众人都又怀疑又害怕。宣帝虽然内心极为痛苦,而外表却和平时一样,大家情绪才比较安定下来。魏帝便任命他为尚书公、中书监、京畿大都督。

七年(549)八月,文襄帝遇到贼党袭击,宣帝当时在城东的双堂,因为事情过于突然,内外都十分震惊。宣帝神色不变,指挥部下,自己把这些贼党杀掉,头颅漆成黑色,秘密不发丧。不久便传话说奴仆谋反,大将军受了伤,但没有什么大事。这时内外众人,无不惊异。便请魏帝立皇太子,于是大赦天下。接着他前往晋阳总理政务。宣帝内心虽然清楚,而外表仿佛不怎么明白,那些老臣老将们都轻视他。于是,宣帝推心置腹对待下属,凡事务必宽厚待人,有些事情不太好办的便废除或减省,大家这才对他信服了。

武定八年(550)正月十一,魏帝在东堂为文襄帝举行丧礼。十八日,下诏晋封宣帝为使持节、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大行台、齐郡王,食邑一万户。三月十一日,又晋封为齐王,食冀州的渤海、长乐、安德、武邑、瀛州的河间五郡,邑十万户。宣帝自己住在晋阳,寝室里每晚都亮得如同白天。他被封为王以后,梦见有人用笔在自己的额上点了一点。第二天早晨,他告诉了馆客王昙哲,并说“:我大概要退位了吧?”昙哲向他拜贺说“:王字上面加了一点,这就是主字,应当是晋位啊!”五月初三,宣帝到达邺城。光州抓到九尾狐狸进献。初六,魏帝派兼太尉彭城王韶、司空潘相乐奉带册文,晋封宣帝为相国,总理百事。以冀州的渤海、长乐、安德、武邑,瀛州的河间、高阳、章武,定州的中山、常山、博陵共十郡,食邑二十万户,加九锡的特殊礼遇,齐王封号如常。初八,魏帝让位居于别宫,又让兼太尉彭城王韶、兼司空敬显亻隽奉册文禅位于宣帝,送来诏书,并带着皇帝的印玺给宣帝。禅位的礼仪,全部依照唐尧、虞舜和汉、魏时的做法,宣帝屡次上表辞谢,魏帝下诏不同意。于是,尚书令高隆之率领百官劝宣帝晋位。

天保元年(550)夏五月初十,宣帝在南郊即位,登坛,以柴燎向上天祭告。当天,邺城人捕获了红色鸟雀,进献到南郊祭所。禅让礼仪结束后回宫,宣帝在太极前殿坐听朝政,大赦天下,更改年号。百官晋封两大品级,六州沿边的官员晋封三大品级。自从魏孝庄帝之后,百官已经没有俸禄了,到这时恢复供给。十一日,下诏封魏帝为中山王。追封皇祖父文穆王为文穆皇帝,皇祖母为文穆皇后,皇考献武王为献武皇帝,皇兄文襄王为文襄皇帝。命令有关方面商议祖宗庙号上奏。十三日,尊封王太后为皇太后。十七日,降原魏朝封爵,有所差别。凡是在信都时随同举义的,因效力而得以专掌朝政者,以及从西魏归降的人,和武定六年(548)以来从南朝前来归顺的人,不在降爵的范围内。二十三日,派大使到四方观察民间风俗,访问民众疾苦。二十六日,将神主迁入太庙。

六月初三,下诏改封崇圣侯孔长为恭圣侯,食邑一百户,以侍奉孔子的祀礼,并且下诏给鲁郡,及时修整庙宇。又下诏说“:办吉凶事时,车服制度,各有等级区别,详细列好条文和样式,做到节俭而又适中。”又分别派人去祭祀五岳、四渎,凡是尧祠、舜庙以及孔子、李老君等载于祭典的,全都加以祭祀不要遗漏。又下诏说“:冀州的渤海、长乐两郡,是先帝最早的封国,也是初举义旗的地方;并州的太原、青州的齐郡,是霸业所在地,王朝的根基。君子有所作为,富贵而不忘根本,齐郡和渤海,可都免交一年租赋,长乐免二年,太原免三年。”

初四,下诏说,已故的太傅孙腾、太保尉景、大司马娄昭、司徒高敖曹、尚书左仆射慕容绍宗、领军万俟干、定州刺史段荣、御史中尉刘贵、御史中尉窦泰、殷州刺史刘丰、济州刺史蔡亻隽等人,都是先帝近臣,经营和赞助皇家基业,有的不幸早逝,有的献身王事,可派使者到他们墓前祭祀,并且安抚他们的妻儿。又下诏封皇家宗室:太尉高岳为清河王,太保高隆之为平原王,开府仪同三司高归彦为平秦王,徐州刺史高思宗为上洛王,营州刺史高长弼为广武王,兼武卫将军高普为武兴王,兼武卫将军高子瑗为平昌王,兼北中郎将高显国为襄乐王,前太子庶子高睿为赵郡王,扬州县开国公高孝绪为修城王。又下诏大封功臣:太师厍狄干为章武王,大司马斛律金为咸阳王,并州刺史贺拔仁为安定王,殷州刺史韩轨为安德王,瀛州刺史可朱浑道元为扶风王,司徒公彭乐为陈留王,司空公潘相乐为河东王。初五,下诏封各位弟弟:青州刺史高浚为永安王,尚书左仆射高淹为平阳王,定州刺史高氵攸为彭城王,仪同三司高演为常山王,冀州刺史高涣为上党王,仪同三司高氵育为襄城王,仪同三司高湛为长广王,高谐为任城王,高为高阳王,高济为博陵王,高凝为新平王,高润为冯翊王,高洽为汉阳王。初九,下诏立王子殷为皇太子,王后李氏为皇后。十二日,任命太师厍狄干为太宰,司徒彭乐为太尉,司空潘相乐为司徒,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子如为司空。二十一日,因皇太子初次进入东宫,特赦京畿内和并州死罪以下的囚犯,其他州的死罪以下囚犯减罪。

秋七月初三,尊封文襄帝的妃子元氏为文襄皇后,宫名为静德。又封文襄的儿子孝琬为河间王,孝瑜为河南王。初七,任命尚书令、平原王高隆之为录尚书事,尚书左仆射、平阳王高淹为尚书令,改称御史中尉恢复为中丞。下令将原魏帝御府内所有的珍宝奇物杂采等平时不给人的,全部送到内院后花园,以供七日宴饮时作为赏赐之物。

八月,下令在各郡国修建学校,广泛招收贤俊之士,以促成和弘扬儒家学风。其中的国子学生,也依照旧例选拔增补,以前文襄皇帝曾经运来蔡邕撰写的石经五十二块,移放到学馆,按照次序树立起来。又下诏征求敢于直言正谏的人士,破格予以礼待,命令各地方官员,大力劝课农耕和蚕桑。十三日,下诏说:“我才虚德薄,继承和弘扬国家大业,希望能够实现宏伟的业绩,以传播万古。虽然有史官记录,有闻无缺。但还担心言而未尽,遗漏美言,以致未能尽载史书。凡在位的王公、大小文武官员,下至庶民百姓,以至僧人等,或是亲耳听到,或是承传旁人之说,凡是可以载入文籍的,全部写清封好上奏朝廷。”十六日,下诏说:“魏朝议定的《麟趾格》,后来做为通用的制度,官府施行,尚未尽善。众官可以再行讨论新的法令。未完成之前,仍按照旧格行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