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一百四十二(4/6)

闻之,不悦,曰:“刘师为我合丹,自服仙去。其所进者,亦无异焉!”

道士司马承祯,字子微。河内温人,周晋州刺史、琅邪公裔玄孙。少好学,薄 于为吏,遂为道士。事籓师正,传其符箓及辟谷导引服饵之术。师正特赏异之,谓 曰:“我自陶隐居传正一之法,至汝四叶矣。”承祯尝遍游名山,乃止于天台山。 则天闻其名,召至都,降手敕以赞美之。及将还,敕麟台监李峤饯之于洛桥之东。

景云二年,睿宗令其兄承祎就天台山追之至京,引入宫中,问以阴阳术数之事。 承祯对曰:“道经之旨:‘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且心目所知见者, 每损之尚未能已,岂复攻乎异端,而增其智虑哉!”帝曰:“理身无为,则清高矣! 理国无为,如何?”对曰:“国犹身也。《老子》曰:‘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 物自然而无私焉,而天下理。’《易》曰:‘圣人者,与天地合其德。’是知天不 言而信,不为而成。无为之旨,理国之道也。”睿宗叹息曰:“广成之言,即斯是 也!”承祯固辞还山,仍赐宝琴一张,及霞纹帔而遣之,朝中词人赠诗者百余人。

开元九年,玄宗又遣使迎入京,亲受法箓,前后赏赐甚厚。十年,驾还西都, 承祯又请还天台山,玄宗赋诗以遣之。十五年,又召至都。玄宗令承祯于王屋山自 选形胜,置坛室以居焉。承祯因上言:“今五岳神祠,皆是山林之神,非正真之神 也。五岳皆有洞府,各有上清真人降任其职,山川风雨,阴阳气序,是所理焉。冠 冕章服,佐从神仙,皆有名数。请别立斋祠之所。”玄宗从其言,因敕五岳各置真 君祠一所,其形象制度,皆令承祯推按道经,创意为之。

承祯颇善篆隶书,玄宗令以三体写《老子经》,因刊正文句,定著五千三百八 十言为真本以奏上之。以承祯王屋所居为阳台观,上自题额,遣使送之。赐绢三百 匹,以充药饵之用。俄又令玉真公主及光禄卿韦縚至其所居,修金箓斋,复加以锡 赍。

是岁,卒于王屋山,时年八十九。其弟子表称;“死之日,有双鹤饶坛,及白 云从坛中涌出,上连于天,而师容色如生。”玄宗深叹之,乃下制曰:“混成不测, 入寥自化。虽独立有象,而至极则冥。故王屋山道士司马子微,心依道胜,理会玄 远,遍游名山,密契仙洞。存观其妙,逍遥得意之场;亡复其根,宴息无何之境。 固以名登真格,位在灵官。林壑未改,遐霄已旷;言念高烈,有怆于怀。宜赠徽章, 用光丹箓。可银青光禄大夫,号真一先生。”仍为亲制碑文。

吴筠,鲁中之儒士也。少通经,善属文,举进士不第。性高洁,不奈流俗。乃 入嵩山,依潘师正为道士,传正一之法,苦心钻仰,乃尽通其术。开元中,南游金 陵,访道茅山。久之,东游天台。

筠尤善著述,在剡与越中文士为诗酒之会,所著歌篇,传于京师。玄宗闻其名, 遣使征之。既至,与语甚悦,令待诏翰林。帝问以道法,对曰:“道法之精,无如 五千言,其诸枝词蔓说,徒费纸札耳!”又问神仙修炼之事,对曰:“此野人之事, 当以岁月功行求之,非人主之所宜适意。”每与缁黄列坐,朝臣启奏,筠之所陈, 但名教世务而已,间之以讽咏,以达其诚。玄宗深重之。

天宝中,李林甫、杨国忠用事,纲纪日紊。筠知天下将乱,坚求还嵩山。累表 不许,乃诏于岳观别立道院。禄山将乱,求还茅山,许之。既而中原大乱,江淮多 盗,乃东游会稽。尝于天台剡中往来,与诗人李白、孔巢父诗篇酬和,逍遥泉石, 人多从之。竟终于越中。文集二十卷,其《玄纲》三篇、《神仙可学论》等,为达 识之士所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