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一百四十二(2/6)

徐仁纪者,圣历中征拜左拾遗。三上书论得失,不纳。谓人曰:“三谏不听, 可去矣!”遂移病归乡里。神龙初,

开元十四年,下制曰:“徐州士王希夷,绝学弃智,抱一居贞,久谢嚣尘, 独往林壑。朕为封峦展礼,侧席旌贤,贲然来思,克应嘉召。虽纡绮季之迹,已过 伏生之年,宜命秩以尊儒,俾全于尚齿。可朝散大夫,守国博士,听致仕还山。 州县秋致束帛酒,仍赐衣一副、绢一百匹。”寻寿终。

李元恺者,博学善天文律历,然恭慎,未尝言人之过。乡人宋璟,年少时 师事之。及璟作相,使人遗元恺束帛,将荐举之,皆拒而不答。景龙中,元行冲为 洺州刺史,邀元恺至州,问以经义,因遗衣服。元恺辞曰:“微躯不宜服新丽,但 恐不能胜其以速咎也。”行冲乃以泥涂污而与之,不获已而受。及还,乃以己之 所蚕素丝五两以酬行冲,曰:“义不受无妄之财。”先是,定州人崔元鉴明《三礼》, 乡人张易之幸用事,荐之。起家拜朝散大夫,致仕于家,在乡请半禄。元恺诮之 曰:“无功受禄,灾也。”元恺年八十余,寿终。

自则天、中宗已后,有蒲州人卫大经、邢州人李元恺,皆洁志不仕;蒲州人王 守慎、常州人徐仁纪、州人孙玄,皆退辞职,为时所称。

卢鸿一,字浩然,本范人,徙家洛。少有学业,颇善籀篆楷隶,隐于嵩山。 开元初,遣币礼再征不至。五年,下诏曰:

将还山,又赐隐居之服,并其草堂一所,恩礼甚厚。

鸿一赴征。六年,至东都,谒见不拜。宰相遣通事舍人问其故,奏曰:“臣闻 老君言,礼者,忠信之所薄,不足可依。山臣鸿一敢以忠信奉见。”上别召升内殿, 赐之酒。诏曰:“卢鸿一应辟而至,访之至,有会淳风,举逸人,用劝天下。 特宜授谏议大夫。”鸿一固辞,又制曰:

王希夷,徐州滕县人也。孤贫好。父母终,为人牧羊,收佣以供葬。葬毕, 隐于嵩山,师士黄颐,向四十年,尽能传其闭气导养之术。颐卒,更居兗州徂来 山中,与士刘玄博为栖遁之友。好《易》及《老》,尝饵松柏叶及杂散。

景龙中,年七十余,气力益壮。刺史卢齐卿就谒致礼,因访以字人之术,希夷 曰:“孔称‘己所不,勿施于人’,可以终行之矣。”及玄宗东巡,敕州县 以礼征,召至驾前,年已九十六。上令中书令张说访以义,宦官扶中,与语 甚悦。

王守慎者,有名。垂拱中为监察御史。时罗织事起,守慎舅秋官侍郎张知默 推诏狱,奏守慎同知其事,守慎以疾辞,因请为僧。则天初甚怪之;守慎陈情,词 理甚,则天欣然从之,赐号法成。识鉴雅,为时贤所重。以寿终。

昔在帝尧,全许由之节;纟面惟大禹,听伯成之。则知天有所不臣,诸侯 有所不友,《遁》之时义大矣哉!嵩山隐士卢鸿一,抗迹幽远,凝情篆素;隐居以 求其志,行义以达其;云卧林壑,多历年载。传不云乎:“举逸人,天下之人归 心焉。”是乃飞书岩,备礼征聘,方伫献替,式弘政理。而矫然不群,确乎难, 静已以镇其,洗心以激其,固辞荣,将厚风俗,不降其志,用保厥躬。会稽 严陵,未可名屈;太原王霸,终以病归。宜以谏议大夫放还山。岁给米百硕、绢五 十匹,充其药,仍令府县送隐居之所。若知朝廷得失,以状闻。

朕以寡薄,忝膺大位。尝恨玄风久替,淳化未升,每用翘想遗贤,冀闻上皇之 训。以卿黄中通理,钩诣微,穷太一之,践中庸之德,确乎尚,足侔古人。 故比下征书,伫谐善绩,而每辄托辞,拒违不至。使朕虚心引领,于今数年,虽得 素履幽人之贞,而失考父滋恭之命。岂朝廷之故与生殊趣耶?将纵山林不能反乎? 礼有大,君臣之义,不可废也!今城阙密迩,不足为难,便敕赍束帛之贶,重宣 斯旨,想有以翻然易节,副朕意焉!

时下制曰:“贵德尊贤,饰终念远,此圣人所以治天下、厚风俗也。王友贞禀气元 ,游心大朴。孝惟不匮,独贯于神明;则难名,谢于人代。言念锡类,方期 镇俗,遽尔凋殂,良愍悼。生无大位,虽隔外臣之仪,殁有余荣,宜赠上卿之服。 可赠银青光禄大夫,仍委本县令长特加吊祭。”

卫大经者,笃学善《易》,无二言。则天降诏征之,辞疾不赴。与魏州人夏 侯乾童有旧,闻乾童母卒,徒步往吊之。乡人止之曰:“当夏溽暑,岂可步涉千里, 致书可也。”大经曰:“尺书无能尽意。”遂行。至魏州,会乾童行,大经造门 设席,行吊礼,不讯其家人而还。开元初,毕构为刺史,谓解令孔慎言曰:“卫生 德厚,宜有旌异。古人式木之闾,礼贤故也。”慎言造门就谒,时大经已年老, 辞疾不见。尝预筮死日,凿墓自为志文,果如筮而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