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一百四十(5/10)

试每经问义十条、对策三道,取其通否。诏令左右丞、 诸司侍郎、大夫、中丞、给、舍等参议,议者多与绾同。至议曰:

夏之政尚忠,殷之政尚敬,周之政尚文,然则文与忠、敬,皆统人之行也。是 故前代以文取士,本行也;由词以观行,则及词也。宣父称“颜子不迁怒,不贰过”, 谓之“好学”至乎修《春秋》,则游、夏不能措一辞,不亦明乎!间者,礼部取 人,有乖斯义。试学者以帖字为精通,而不穷旨义,岂能知“迁怒”、“贰过”之 道乎?考文者以声病为是非,唯择浮艳,岂能知移风易俗化天下之事乎?是以上失 其源,下袭其流,乘流波荡,不知所止,先王之道,莫能行也。夫先王之道消,则 小人之道长;小人之道长,则乱臣贼子由是出焉。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 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渐者何?儒道不举,取士之失也。夫一国之事,系一人 之本,谓之风。赞扬其风,系卿大夫也,卿大夫何尝不出于士乎?今取士,试之小 道,不以远者大者,使干禄之徒,趋驰末术,是诱导之差也。所以禄山一呼,四海 震荡;思明再乱,十年不复。向使礼让之道弘,仁义之风著,则忠臣孝子,比屋可 封,逆节不得而萌也,人心不得而摇也。

且夏有天下四百载,禹之道丧,而殷始兴焉。殷有天下六百祀,汤之法弃,而 周始兴焉。周有天下八百年,文、武之政弊,而秦始并焉。观三代之选士任贤,皆 考实行,故能风俗淳一,运祚长远。秦坑儒士,二代而亡。汉兴,杂用三代之政, 弘四科之举,终彼四百,岂非学行道扇,化行于乡里哉!自魏至隋,仅四百载,窃 号僭位,德义不修,是以子孙速颠,享国咸促。

国家革魏、晋、隋、梁之弊,承夏、殷、周、汉之业,四隩既宅,九州攸同, 覆帱生育,德合天地。安有舍皇王举士之道,从乱代取人之术!此公卿大夫之辱也。

今西京有太学,州县有小学,兵革一动,生徒流离,儒臣师氏,禄廪无由,贡 士不称行实,胄子何尝讲习。礼部每岁擢甲乙之第,谓弘奖劝,不其谬欤!只足以 长浮薄之风,启侥幸之路矣!其国子博士等,望加员数,厚其禄秩,通儒硕生,间 居其职。十道大郡,量置太学馆,令博士出外,兼领郡官,召置生徒,依乎故事, 保桑梓者,乡里举焉,在流寓者,阇序推焉。朝而行之,夕见其利。

议者然之。宰臣等奏以举人旧业已成,难于速改。其今岁举人,望且依旧。贾 至所议,来年允之。

广德二年,转礼部侍郎。是岁,至以时艰岁歉,举人赴省者,奏请两都试举人, 自至始也。永泰元年,加集贤院待制。大历初,改兵部侍郎。五年,转京兆尹、兼 御史大夫,卒。

许景先,常州义兴人,后徙家洛阳。少举进士,授夏阳尉。神龙初,东都起圣 善寺报慈阁。景先诣阙献《大像阁赋》,词甚美丽,擢拜左拾遗。累迁给事中。开 元初,每年赐射,节级赐物,属年俭,甚费府库。景先奏曰:

近臣三九之辰,频赐宴射,已著格令,犹降纶言。但古制不存,礼章多阙,官 员累倍,帑藏未充,水旱相仍,继之师旅。既不足以观德,又未足以威边;耗国损 人,且为不急。夫古之天子,以射选诸侯,以射饰礼乐,以射观容志,故有《驺虞》、 《狸首》之奏,《采蘩》、《采苹》之乐。天子则以备官为节,诸侯则以时会为节, 卿大夫以循法为节,士以不失职为节,皆审志固行,德美事成,阴阳克和,暴乱不 作。故诸侯贡士,亦试于射宫;容体有亏,则绌其地。是诸侯君臣皆尽志于射,射 之礼也大矣哉!今则不然。众官既多,鸣镝乱下,以苟获为利,以偶中为能,素无 五善之容,颇失三侯之礼。冗官厚秩,禁卫崇班,动盈累千,其算无数。近河南、 河北,水涝处多,林胡小蕃,见寇郊垒,军书日至,河朔骚然。命将除凶,未图克 捷;兴师十万,日费千金。去岁豫、亳两州,微遭旱损,庸赋不办,以致流亡。圣 人忧勤,降使招恤,流离岁月,犹未能安,人之困穷,以至于此。今一箭偶中,是 一丁庸调,用之既无恻隐,获之固无耻惭。考古循今,则为未可。且禁卫武官,随 番许射,能中的者,必有赏焉。此则训武习戎,时习不阙,待寇宁岁稔,率由旧章, 则爱礼养人,幸甚!幸甚!

自是乃停赐射之礼。

俄转中书舍人。自开元初,景先与中书舍人齐浣、王丘、韩休、张九龄掌知制 诰,以文翰见称。中书令张说尝称曰:“许舍人之文,虽无峻峰激流崭绝之势,然 属词丰美,得中和之气,亦一时之秀也。”十年夏,伊、汝泛溢,漂损居人庐舍, 溺死者甚众。景先言于侍中源乾曜曰:“灾眚所降,必资修德以禳之。《左传》所 载‘降服出次’,即其事也。诚宜发德音,遣大臣存问,忧人罪己,以答天谴。明 公位存辅弼,当发明大体,以启沃明主,不可缄默也。”乾曜然其言,遽以闻奏, 乃下诏遣户部尚书陆象先往赈给穷乏。

十三年,玄宗令宰臣择刺史之任,必在得人,景先首中其选,自吏部侍郎出为 虢州刺史。后转岐州,入拜吏部侍郎,卒。

贺知章,会稽永兴人,太子洗马德仁之族孙也。少以文词知名,举进士。初授 国子四门博士,又迁太常博士,皆陆象先在中书引荐也。开元十年,兵部尚书张说 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及秘书员外监徐坚、监察御史赵冬曦,皆入书院,同撰 《六典》及《文纂》等,累年,书竟不就。后转太常少卿。

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又充皇太子侍读。是岁,玄宗封东岳, 有诏应行从群臣,并留于谷口,上独与宰臣及外坛行事官登于岳上斋宫之所。

初,上以灵山清洁,不欲喧繁,召知章讲定仪注,因奏曰:“昊天上帝君位, 五方诸帝臣位,帝号虽同,而君臣异位。陛下享君位于山上,群臣祀臣位于山下, 诚足垂范来叶,为变礼之大者也。然礼成于三献,亚终合于一处。”上曰:“朕正 欲如是,故问卿耳。”于是敕:“三献于山上行事,五方帝及诸神座于下坛行事。”

俄属惠文太子薨,有诏礼部选挽郎,知章取舍非允,为门廕子弟喧诉盈庭。知 章于是以梯登墙,首出决事,时人咸嗤之,由是改授工部侍郎,兼秘书监同正员, 依旧充集贤院学士。俄迁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

知章性放旷,善谈笑,当时贤达皆倾慕之。工部尚书陆象先,即知章之族姑子 也,与知章甚相亲善。象先常谓人曰:“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 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

知章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检,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遨游里巷。 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又善草隶书,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 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

时有吴郡张旭,亦与知章相善。旭善草书,而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 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时人号为张颠。

天宝三载,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仍舍本乡宅为观。 上许之,仍拜其子典设郎曾为会稽郡司马,仍令侍养。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已下 咸就执别。至乡无几寿终,年八十六。

肃宗以侍读之旧,乾元元年十一月诏曰:“故越州千秋观道士贺知章,器识夷 淡,襟怀和雅,神清志逸,学富才雄,挺会稽之美箭,蕴昆岗之良玉。故飞名仙省, 侍讲龙楼,常静默以养闲,因谈谐而讽谏。以暮齿辞禄,再见款诚,愿追二老之踪, 克遂四明之客。允叶初志,脱落朝衣,驾青牛而不还,狎白衣而长往。丹壑非昔, 人琴两亡,惟旧之怀,有深追悼,宜加缛礼,式展哀荣。可赠礼部尚书。”

先是,神龙中,知章与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巨,湖州包融,俱 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朝万止山阴尉,齐融昆山令,若虚兗州兵 曹,巨监察御史。融遇张九龄,引为怀州司户、集贤直学士。数子人间往往传其文, 独知章最贵。

神龙中,有尉氏李登之,善五言诗,蹉跌不偶,六十余,为宋州参军卒。

席豫,襄阳人,湖州刺史固七世孙,徙家河南。豫进士及第。开元中,累官至 考功员外郎,典举得士,为时所称。三迁中书舍人,与韩休、许景先、徐安贞、孙 逖相次掌制诰,皆有能名。转户部侍郎,充江南东道巡抚使,兼郑州刺史。入为吏 部侍郎,玄宗谓之曰:“卿以前为考功,职事修举,故有此授。”豫典选六年,复 有令誉。天宝初,改尚书左丞。寻检校礼部尚书,封襄阳县子。玄宗幸温泉宫,登 朝元阁赋诗,群臣属和。帝以豫诗为工,手制褒美曰:“览卿所进,实诗人之首出, 作者之冠冕也。”

豫与弟晋,俱以词藻见称。而豫性尤谨,虽与子弟书疏及吏曹簿领,未尝草书。 谓人曰:“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或曰:“此事甚细,卿何介意?”豫曰: “细犹不谨,而况巨耶!”七载,卒于位,时年六十九。

疾笃,谓其子曰:“吾亡三日敛,敛日即葬,勿更久留,贻公私之烦。家无余 财,可卖所居,聊备葬礼。”人嘉其达。赠江陵大都督,谥曰文。

徐安贞者,信安龙丘人。尤善五言诗。尝应制举,一岁三擢甲科,人士称之。 开元中,为中书舍人、集贤院学士。上每属文及作手诏,多命安贞视草,甚承恩顾。 累迁中书侍郎。天宝初卒。

齐浣,定州义丰人。少以词学称。弱冠以制科登第,释褐蒲州司法参军。景云 二年,中书令姚崇用为监察御史。弹劾违犯,先于风教,当时以为称职。开元中, 崇复用为给事中,迁中书舍人。论驳书诏,润色王言,皆以古义谟诰为准的。侍中 宋璟、中书侍郎苏颋并重之。秘书监马怀素、右常侍元行冲受诏编次四库群书,乃 奏浣为编修使,改秘书少监。寻丁忧免。

十二年,出为汴州刺史。河南,汴为雄郡,自江、淮达于河、洛,舟车辐辏, 人庶浩繁。前后牧守,多不称职,唯倪若水与浣皆以清严为治,民吏歌之。中书令 张说择左右丞之才,举怀州刺史王丘为左丞,以浣为右丞。李元纮、杜暹为相,以 开府、广平公宋璟为吏部尚书,又用户部侍郎苏晋与浣为吏部侍郎,当时以为高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