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一百三十九(2/10)

罪,然后凯 旋,拜天阙。此密之本意,惟先生教之。”文远曰:“将军名臣之,累显忠节, 前受误于玄,遂乃暂坠家声。行迷未远,而回车复路,终于忠孝,用康家国,天 下之人,是所望于将军也。”密又顿首曰:“敬闻命矣,请奉以周旋。”

武德六年,祖幸国学,观释奠,遣文远发《秋》题,诸儒设难蜂起,随方 占对,皆莫能屈。封东莞县男。年七十四,卒官。撰《左传音》三卷、《义疏》六 十卷。孙有功,自有传。

张士衡,瀛州乐寿人也。父之庆,齐国助教。士衡九岁丧母,哀慕过礼。父 友齐国博士刘轨思见之,每为掩泣。谓其父曰:“昔伯饶号‘张曾’,亦岂能远 过!吾闻君不亲

奢风蕴藉,颇稽,又辅之以文义,由是数蒙宴遇,或使论难于前。十五 年卒。

贞观初,拜国博士,封吴县男。寻卒。撰《经典释文》三十卷、《老疏》 十五卷、《易疏》二十卷,并行于世。太宗后尝阅德明《经典释文》,甚嘉之,赐 其家束帛二百段。

及征化及还,而王世充已杀元文都等,权兵专制。密又问计于文远,答曰: “王世充亦门人也,颇得识之。是人残忍,意又褊促,既乘此势,必有异图。将军 前计为不谐矣,非破王世充,不可朝觐。”密曰:“尝谓先生儒者,不学军旅之事, 今筹大计,殊有明略。”

通,少孤,母徐氏教其父书。每遗通钱,绐云:“质汝父书迹之直。”通慕 名甚锐,昼夜力无倦,遂亚于询。仪凤中,累迁中书舍人。丁母忧,居丧过礼。 起复本官,每朝,必徒跣至皇城门外。直宿在省,则席地藉藁。非公事不言,亦 未尝启齿。归家必衣缞绖,号恸无恆。自武德已来,起复后而能哀戚合礼者,无与 通比。年凶未葬,四年居庐不释服,家人冬月密以氈絮置所眠席下,通觉,大怒, 遽令彻之。

曹宪,扬州江都人也。仕隋为秘书学士。每聚徒教授,诸生数百人。当时公卿 已下,亦多从之受业。宪又诸家文字之书,自汉代杜林、卫宏之后,古文泯绝, 由宪,此学复兴。

贞观初,官至太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年八十余卒。

贞观中,扬州长史李袭誉表荐之,太宗征为弘文馆学士。以年老不仕,乃遣使 就家拜朝散大夫,学者荣之。

奢,苏州吴人也。少从乡人顾彪习《秋左氏传》,后博观史,善属文。 隋大业中,直秘书学士。及天下大,辞职归乡里,寻附于杜伏威。武德四年,随 伏威朝,授国助教。贞观初,丽、百济同伐新罗,连兵数年不解,新罗遣使 告急。乃假奢员外散骑侍郎充使,喻可以释三国之憾,雅有仪观,东夷大钦敬之, 三国王皆上表谢罪,赐遣甚厚。

公孙罗,江都人也。历沛王府参军,无锡县丞。撰《文选音义》十卷,行于代。

五迁,垂拱中至殿中监,赐爵渤海。天授元年,封夏官尚书。二年,转司礼 卿,判纳言事。为相月余,会凤阁舍人张嘉福等请立武承嗣为皇太,通与岑长倩 固执以为不可,遂忤诸武意,为酷吏所陷,被诛。神龙初,追复官爵。

敦信,龙朔中官至左侍极,同东西台三品。

初,奢之使也,太宗谓曰:“海夷颇重学问,卿为大国使,必勿藉其束脩, 为之讲说。使还称旨,当以中书舍人待卿。”奢至其国,悦夷虏之情,遂为发 《秋左传》题,又纳其女之赠。使还,太宗责其违旨,犹惜其才,不至谴, 令散官直国学。转谏议大夫、弘文馆学士,迁国司业,仍为学士。

询初学王羲之书,后更渐变其,笔力险劲,为一时之绝。人得其尺牍文字, 咸以为楷范焉。丽甚重其书,尝遣使求之。祖叹曰:“不意询之书名,远播夷 狄,彼观其迹,固谓其形魁梧耶!”

陆德明,苏州吴人也。初受学于周弘正,善言玄理。陈大建中,太征四方名 儒,讲于承先殿。德明年始弱冠,往参焉。国祭酒徐克开讲,恃贵纵辨,众莫敢 当;德明独与抗对,合朝赏叹。解褐始兴王国左常侍,迁国助教。陈亡,归乡里。 隋炀帝嗣位,以为秘书学士。大业中,广召经明之士,四方至者甚众。遣德明与鲁 达、孔褒俱会门下省,共相难,无其右者。授国助教。王世充僭号,封其 为汉王,署德明为师,就其家,将行束脩之礼。德明耻之,因服豆散,卧东下。 王世充,跪床前,对之遗痢,竟不与语。遂移病于成皋,杜绝人事。

及密败,复东都,王世充给其廪,而文远尽敬,见之先拜。或问曰:“闻 君踞见李密,而敬王公,何也?”答曰:“李密,君也,能受郦生之揖;王公, 小人也,有杀故人之义。相时而动,岂不然欤!”后王世充僭号,复以为国博士。 因樵采,为罗士信获之,送于京师,复授国博士。

太宗又尝读书有难字,字书所阙者,录以问宪,宪皆为之音训及引证明白,太 宗甚奇之。年一百五岁卒。所撰《文选音义》,甚为当时所重。初,江、淮间为 《文选》学者,本之于宪,又有许淹、李善、公孙罗复相继以《文选》教授,由是 其学大兴于代。

许淹者,州句容人也。少家为僧,后又还俗。博洽闻,尤诂训。撰 《文选音》十卷。

王世充平,太宗征为秦府文学馆学士,命中山王承乾从其受业。寻补太学博士。 后祖亲临释奠,时徐文远讲《孝经》,沙门惠乘讲《波若经》,士刘喜讲 《老》,德明难此三人,各因宗指,随端立义,众皆为之屈。祖善之,赐帛五 十匹。

李善者,扬州江都人。方雅清劲,有士君之风。明庆中,累补太内率府录 事参军、崇贤馆直学士,兼沛王侍读。尝注解《文选》,分为六十卷,表上之。赐 绢一百二十匹,诏藏于秘阁。除潞王府记室参军,转秘书郎。乾封中,为经城令。 坐与贺兰之周密,姚州。后遇赦得还,以教授为业,诸生多自远方而至。又 撰《汉书辩惑》三十卷。载初元年卒。邕,亦知名。

武德七年,诏与裴矩、陈叔达撰《艺文类聚》一百卷。奏之,赐帛二百段。

询,潭州临湘人,陈大司空頠之孙也。父纥,陈广州刺史,以谋反诛。询 当从坐,仅而获免。陈尚书令江总与纥有旧,收养之,教以书计。虽貌甚寝陋,而 聪悟绝,读书即数行俱下,博览经史,尤《三史》。仕隋为太常博士。祖微 时,引为宾客。及即位,累迁给事中。

大业中,炀帝令与诸学者撰《桂苑珠丛》一百卷,时人称其该博。宪又训注张 揖所撰《博雅》,分为十卷,炀帝令藏于秘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