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嘉之,诏授光禄大夫,守兵部尚书。将赴行在,寻诏徽以本官充东面宣慰 催阵使。时王铎都统行营兵马在河中,累年未能破贼。徽与行营都监杨复光谋,赦 沙陁三部落,令赴难。其年夏,代北军至,决战累捷,收复京师,以功加尚书右仆 射。
光启中,潞州军乱,杀其帅成麟,以兵部侍郎郑昌图权知昭义军事。时孟方立 割据山东三州,别为一镇。上党支郡,唯泽州耳,而军中之人多附方立,昌图不能 制。宰相奏请以重臣镇之,乃授徽检校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潞州大都督府长史、 泽潞邢洺磁观察等使。时銮辂未还,关东聚盗。而河东李克用与孟方立方争泽潞。 以朝廷兵力必不能加,上表诉之曰:
臣闻量才授任,本切于安人;奉上推忠,莫先于体国。臣早逢昌运,备历华资, 止仗竭诚,幸无躁迹。六年内置,虽叨侍从之荣;一日台司,未展匡扶之志。敢忘 急病,用副忧勤。况重镇兵符,元戎相印,特膺宠寄,出自宸衷,岂合惮劳,更陈 衷款。但以郑昌图主留累月,将结深根;孟方立专据三州,转成积衅。招其外则潞 人胥怨,抚其内则邢将益疑。祸方炽于既焚,计奈何于已失。须观胜负,乃决安危。 欲遵命而勇行,则寝与百虑;思奉身而先退,则事体两全。伏乞圣慈,博求廷议, 择其可付,理在从长。免微臣负怀宠之讥,使上党破必争势。触籓知难,庶无愧于 前言;报国图功,岂无伸于此日。
天子乃以昌图镇之,以徽为诸道租庸供军等使,余官如故。
时京师收复之后,宫寺焚烧,园陵毁废,故车驾久而未还。乃以徽为大明宫留 守、京畿安抚制置、修奉园陵等使。徽方治财赋,又兼制置,王畿之人,大半流丧, 乃招合遗散,抚之如子。数年之间,版户稍葺,东内斋阁,缮完有序。徽拜表请车 驾还京,曰:“昨者狂寇将逃,延灾方甚。而端门凤畤,镇福地而独存;王气龙盘, 郁祥烟而不散。足表宗祧降祉,临御非遥。今虽初议修崇,未全壮丽,式示卑宫之 俭,更凝驭道之尊。且肃宗才见捷书,便离岐下;德宗虽当盛暑,不驻汉中。故事 具存,昌期难缓,愿回銮辂,早复京师。臣谬以散材,叨膺重寄,闭阁深念,拜章 累陈。审时事之安危,系庙谋之得失。臣虽随宜制置,竭力抚绥,如或銮驾未回, 必恐人心复散。纵成微效,终负殊私。势有必然,理宜过虑。以兹淹驻,转失机宜。 实希永挂宸聪,亟还清跸。”帝深嘉纳,进位检校司空、御史大夫,权知京兆尹事。
中外权臣,遣人治第京师。因其乱后,多侵犯居人,百姓告诉相继。徽不避权 豪,平之以法。由是残民安业,而权幸侧目恶其强。乃以其党薛杞为少尹,知府事。 杞方居父丧,徽执奏不令入府。权臣愈怒,奏罢徽使务,以本官征赴行在。寻授太 子少师,移疾退居蒲州。满十旬,请罢。僖宗还宫,复授太子少师,疾,未任朝谒。 宰相以徽怨望,奏贬集州刺史,徽乃舆疾赴贬所。不旬日,沙陁逼京师,僖宗出幸 宝鸡,而军容田令孜得咎。天子以徽无罪,召拜吏部尚书,封琅邪郡侯,食邑千户。 徽将赴行在,而襄王僭伪。邠、岐兵士,追逼乘舆。天子幸汉中,徽不能进。李襜 伪制至河中府,召徽赴阙。徽托以风疾,不能步履。襜将僭号,逼内外臣僚署誓状。 徽称臂缓,不能秉笔,竟不署名。
硃玫既诛,天子自褒中还,至凤翔,召徽拜御史大夫。车驾还宫,徽上章,以 足膝风痹,不任朝拜,乞除散秩,复授太子少师。及便殿中谢,昭宗顾瞻进对,曰: “王徽神气尚强,安可自便?”乃改授吏部尚书。大乱之后,铨选失绪,吏为奸蠹, 有重叠补拟者。徽从初注授,便置手历,一一检视,人无拥滞,内外称之。进位检 校司空,守尚书右仆射。大顺元年十二月卒,赠太尉,谥曰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