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一百二十六(9/10)

托情对臣说:‘望勿虑及其罪。’谁在偏袒?”次日,委任李宗闵为杭州刺史。开成四年(839)冬,李宗闵升为太子宾客,分管东都。这时郑覃、陈夷行被免除宰相职务,杨嗣复才再次提拔任用李宗闵掌管政事,不久文宗逝世。

武宗会昌初年(841),李德裕执政,杨嗣复、李珏都被放逐到岭表。会昌三年(843),刘稹占据泽潞反叛。李德裕以李宗闵素来与刘稹的叔父刘从谏交情深厚,上党靠近东都,李宗闵分管东都不合适,将他调出东都任封州刺史。又揭发了他的旧事,将他贬为郴州司马,他死在被贬的处所。

魏抃字申之,巨鹿人。他的前五代祖文贞公魏征,是太宗贞观朝的名相。曾祖父魏殷,曾任汝阳县令。祖父魏明,也是县令。父亲魏冯,是献陵台令。魏抃在文宗太和七年(833)考中进士。杨汝士主管同州时,征召魏抃任防御判官,获得秘书省校书郎职位。杨汝士入朝任职举荐魏抃为右拾遗。文宗因为魏抃是魏征的后代,对待他很特殊。

在此之前邕管经略使董昌龄冤杀了录事参军衡方厚,因而贬官为溆州司户。这时移近安置任硖州刺史,魏抃上疏评论说:“帝王发布号令施恩,赦免有罪的人,只有故意杀人的不赦。董昌龄近来因朝廷记载了他的微小功劳,授予他掌管一方边镇重任,他不能恭敬谨慎地对待恩宠荣耀,却恣意滥施狂暴,擅自杀戮无辜,事实彰明较著。受害人妻儿含冤负屈,远行万里投诉。到审问时董昌龄承认罪过,却未被判决处死,朝廷内外纷纷议论,认为这是违法曲断。现今如若授予董昌龄州郡长官职务,让他去治理受害忧伤的人,那么,杀人者被提拔,遭冤的苦情怎么洗雪?一再违乱典章制度,有背最根本的道理。”上疏奏效,于是将董昌龄改任为洪州别驾。

御史中丞李孝本,是皇族,因牵涉李训谋逆叛处死罪,他有个女儿被没收进后宫。魏抃上疏劝谏说:

“臣听说:治理国家,首先靠施恩德行仁义,不遵循施德行义之道,家族、邦国必然败坏。因此能成就大业的帝王以德服人心,以义使用人。服人心、使用人的方法,关键在修身;修身之道,在于勤勉不怠。一失而百亏的自警,来源于平时的自约。前人的记述说:‘不要认为是小恶就去作恶,不要认为是小善就不行善。’这就是警惕、担心逐步发展呀!臣又听说:人君如同太阳,明暗微有变化,人人都会瞻望;太阳的光照如此之大,明暗的变化怎能掩藏?前代的圣君明主,在朝堂上设置鼓励大胆进言的谏鼓,在宫门外树立提倡非议朝政的谤木,是珍重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陛下登位以来,大力布行礼乐教化,从不爱好声色之娱,放出后宫失偶的妇人,匹配在外无妻的男子。至今十年以来,从未采选宫人。自近数月以来,皇上慕恋渐改,关注女伎乐舞,教坊一百人、二百人选用不止,庄宅司没收、采买的事,略有所闻。日前又召取李孝本女儿进宫。陛下与她同宗一姓,恩宠于她算什么名份?这件事情极其有损陛下谨慎持重的美名,使陛下陷于功亏一篑的境地。陛下在深宫之内,听不到种种议论。凡是这类事情,极遭众人议论,实在有伤事理道义的根本,难免产生名声污秽的嫌疑。要想别人不知道,不如自己不去做。谚语说:‘止住寒冷不如多着皮裘,平息谤议不如加强修身。’敬望陛下明察不惑,崇尚名传千载的大德,抛弃一时的嗜好。停止教坊的活动,放还同宗的女儿,就能大正人伦风气,弘扬帝王体统。”

上疏见效,文宗当日就放出了李孝本的女儿,提升魏抃为右补阙。提升他的诏书说:“当年你的先祖魏征在贞观年间十次奏谏,指明事理直言不讳,没有任何回避顾忌。朕每每阅览本朝史书,没有一次不是深思再三,久久嘉许的。你任拾遗职务,作风不减先祖,屡屡进献奏疏,必定说明事理。至于我从诸藩王家中选取洒扫庭院的宫女备用,不是出于扩充歌舞艺妓的考虑;而是体恤尚在童年的同宗女儿,确实没有征召嫔妃的疑惑。尽管如此,是非难辨的事情,终不能家传户晓。你能意深词切地论理,这就比我想的广阔多了。噫,你能不顾身家正直尽忠,酷似你的先祖魏征;我岂能不虚怀采纳忠言,敬取太宗贞观之治呢?虽然魏抃做官时间短浅,不在按级提升之列,我怎么能循守常规,对待忠贞正直之臣?他可以担任右补阙。”文宗对宰辅大臣说:“当年太宗皇帝得到魏征,让他补正自己的不足与过失,辅佐成就圣明国政。我得到魏抃,在是非难辨之际,他必定能尽心劝谏。我不敢希求达到贞观之治的境地,或许也可以处于不犯过失的地步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