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体例及内容取舍,皆韦处厚创立。大和二年(828)十二月,至延英殿奏对,临近皇上膝下时,忽奏“臣病发作”,立即退下。文宗命太监将他扶出归宅,只过了一夜便去世,年五十六,追赠司空。韦处厚执掌朝政大权二周岁,竭诚进献之谋略,颇受人们称誉,对他的去世都很惋惜。
崔群字敦诗,清河武城人,为山东大姓。十九岁登进士第,又应制策试登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屡次升迁至右补阙。元和初,召为翰林学士,历任中书舍人。崔群在朝内奉职,常以直言正论闻名于当时。宪宗嘉奖他,降诏宣旨道:“从今以后学士进呈奏状,须同时取崔群之署名,然后呈来。”崔群认为宫禁之举措动辄成为定规,从此学士中有厌恶毁谤正直者,则其下之学士无法向上投诉。因而坚持不遵奉此诏,再三上疏奏论皇上方才应允。
元和七年(812),惠昭太子薨,穆宗当时为遂王,宪宗认为澧王年纪居长,又多内助,欲立遂王为皇位继承人,命崔群替澧王做辞让表。崔群上奏道:“大抵己身当受此位,才有表示辞让之仪礼;己身不当受,因何而有让表?现今遂王嫡生居长,当居东宫正位。”宪宗最终听从其奏。那时魏博节度使田季安进绢五千匹,用以助修开业寺。崔群认为师出无名,于理尤为不当,遂奏请制止其进献。崔群前后奏议多合圣意,皇上无不听纳。升迁礼部侍郎,选拔才德之士,均公允恰当。调任户部侍郎。
元和十二年(817),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四年(819),诛李师道,皇上当面对宰臣们说:“李师古虽从承袭其祖、父爵位入仕,然而朝廷待他始终不错。其妻与李师道即嫂叔关系,虽说系逆党家族,若量罪之轻重,也只应降低等级。又李宗。。虽抗拒朝廷,其情节比之大逆亦有不同。其妻乃士族女,今与其子女俱押在掖廷,以法量之似乎都稍过重。众卿留意此事否?”崔群答道:“圣上仁慈恻隐,罪罚限于元凶。其妻及近亲倘获宽赦,确实合乎宽宏和煦之道。”于是李师古之妻裴氏、女宜娘,诏令出京至邓州安置。李宗。。之妻韦氏及合府男女先押在掖廷,一概释放,其奴婢、资财又都赐还给他们。又盐铁福建院官权长儒因赃获罪,诏令交付京兆府处决,权长儒之母刘氏向宰相哀求,崔群因而入朝奏论此事。宪宗怜悯其母当耄耋之年,便说道:“朕将枉法赦免权长儒,如何?”崔群道:“陛下出于仁慈恻隐便赦免他,当速令中使宣谕。如等待正常赦免,那就来不及了。”权长儒竟获免死而流放远地。崔群之启奏平和宽恕,多似此类。
当时宪宗急于扫荡盗寇,对能为朝廷聚财敛资之臣大加奖掖,故藩镇州府因此迎合朝廷意旨,往往搜求聚敛,号称进奉。虞州刺史苗稷进奉羡余钱七千贯,崔群认为违诏,若受之则失信于天下,奏请还赐本州,替代贫民租税。一时受到舆论赞扬。
度支使皇甫钅甫寸暗地交结权要宠贵,以求宰相之位。崔群屡次上疏奏其奸邪,因此曾对皇上面论,语及开元、天宝间事,崔群道:“安危在于出令,存亡系于所任。玄宗用姚崇、宋王景、张九龄、韩休、李元。。、杜暹则治,用李林甫、杨国忠则乱。人们皆认为天宝十五年(756)安禄山自范阳起兵,是治乱之分界,臣认为开元二十年(732)罢免贤相张九龄,专任奸臣李林甫,治乱自此已划分。用人得失,所关非小。”词意激切,朝臣为之感动,皇甫钅甫寸深恨于他,而宪宗最终仍用皇甫钅甫寸为宰相。不久,群臣商议为皇上进奉尊号,皇甫钅甫寸主张加“孝德”两字,崔群道:“有睿智圣明则孝德便在其中了。”竟遭皇甫钅甫寸构织罪名,宪宗不乐,令崔群出任湖南观察都团练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