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九十八(4/7)

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 姓不足!君孰与足!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今陛下永鉴前古,思跻富庶, 躬尚勤俭,自当理平。伏愿以知之为非艰,保之为急务,宫室舆马,衣服器玩,必 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则天下幸甚。”帝曰:“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 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 籓等拜贺而退。

帝又问曰:“禳灾祈福之说,其事信否?”籓对曰:“臣窃观自古圣达,皆不 祷祠。故楚昭王有疾,卜者谓河为祟,昭王以河不在楚,非所获罪,孔子以为知天 道。仲尼病,子路请祷,仲尼以为神道助顺,系于所行,己既全德,无愧屋漏。故 答子路云:‘丘之祷久矣。’《书》云:‘惠迪吉,从逆凶。’言顺道则吉,从逆 则凶。《诗》云:‘自求多福。’则祸福之来,咸应行事,若苟为非道,则何福可 求?是以汉文帝每有祭祀,使有司敬而不祈,其见超然,可谓盛德。若使神明无知, 则安能降福;必其有知,则私己求媚之事,君子尚不可悦也,况于明神乎!由此言 之,则履信思顺,自天祐之,苟异于此,实难致福。故尧、舜之德,唯在修己以安 百姓。管仲云:‘义于人者和于神。’盖以人为神主,故但务安人而已。虢公求神, 以致危亡,王莽妄祈,以速汉兵,古今明诫,书传所纪。伏望陛下每以汉文、孔子 之意为准,则百福具臻。”帝深嘉之。

时河东节度使王锷用钱数千万赂遗权幸,求兼宰相。籓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 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籓遂以笔涂“兼相”字,却奏上云:“不可。” 德舆失色曰:“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曰:“势迫矣!出今日, 便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李吉甫自扬州再入相,数日,罢籓为 詹事。后数月,上思籓,召对,复有所论列。元和六年,出为华州刺史、兼御史大 夫。未行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籓为相材能不及裴垍,孤峻颇后韦贯之,然 人物清规,亦其流也。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人。父皋,字士繇,后秦尚书翼之后。少以进士补 贝州临清尉。安禄山以幽州长史充河北按察使,假其才名,表为蓟县尉,署从事。 皋阴察禄山有异志,畏其猜虐,不可以洁退,欲潜去,又虑祸及老母。天宝十四年, 禄山使皋献戎俘,自京师回,过福昌。福昌尉仲谟,皋从父妹婿也,密以计约之。 比至河阳,诈以疾亟召谟,谟至,皋示已喑,瞪谟而瞑。谟乃勉哀而哭,手自含袭, 既逸皋而葬其棺,人无知者。从吏以诏书还,皋母初不知,闻皋之死,恸哭伤行路。 禄山不疑其诈死,许其母归。皋时微服匿迹,候母于淇门;既得侍其母,乃奉母昼 夜南去,及渡江,禄山已反矣。由是名闻天下。淮南采访使高适表皋试大理评事, 充判官。属永王璘乱,多劫士大夫以自从,皋惧见迫,又变名易服以免。玄宗在蜀, 闻而嘉之,除监察御史。会丁母丧,因家洪州。时南北隔绝,或逾岁不闻诏命。有 中使奉宣至洪州,经时未复,过有求取,州县苦之。时有王遘为南昌令,将执按之, 因见皋白其事;皋不言,久之,垂涕曰:“方今何由可致一敕使,而遽有此言。” 因掩涕而起,遘遽拜谢之。浙西节度使颜真卿表皋为行军司马,诏征为起居舍人, 又以疾辞。尝曰:“本自全吾志,岂受此之名耶!”李季卿为江淮黜陟使,奏皋节 行,改著作郎,复不起。两京蹂于胡骑,士君子多以家渡江东,知名之士如李华、 柳识兄弟者,皆仰皋之德而友善之。大历三年,卒于家,年四十六。元和中谥曰贞 孝。

初,皋卒,韩洄、王定为服朋友之丧,李华为其墓表,以为分天下善恶,一人 而已。前赠秘书监,至是因子德舆为相,立家庙。至元和十二年,复赠太子太保。

德舆生四岁,能属诗;七岁居父丧,以孝闻;十五为文数百篇,编为《童蒙集》 十卷,名声日大。韩洄黜陟河南,辟为从事,试秘书省校书郎。贞元初,复为江西 观察使李兼判官,再迁监察御史。府罢,杜佑、裴胄皆奏请,二表同日至京。德宗 雅闻其名,征为太常博士,转左补阙。八年,关东大水,上疏请降诏恤隐,遂命奚 陟等四人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