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中劫人。臣亡 父先臣昈杖至一百,终不能毙。张延赏任扬州日,亦曾犯延赏法,决杀复苏。至于 常言,皆呼臣亡父先臣名,亲戚所知,无可教语。昨闻于邠、宁、庆等州干谒节度 及州县乞丐,今见在武功县南,西戎俯近,恐有异谋;若不冒死奏闻,必恐覆臣家 族。”诏令京兆府锢身递送黔州,付李模于僻远州驱使,勿许东西。
云逵元和元年拜右金吾卫大将军,岁中改京兆尹。五年五月卒。
李益,肃宗朝宰相揆之族子。登进士第,长为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 每作一篇,为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词。其《征人歌》、《早行篇》,好 事者画为屏障;“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之句,天下以为歌词。然少 有痴病,而多猜忌,防闲妻妾,过为苛酷,而有散灰扃户之谭闻于时,故时谓妒痴 为“李益疾”;以是久之不调,而流辈皆居显位。益不得意,北游河朔,幽州刘济 辟为从事,常与济诗而有“不上望京楼”之句。
宪宗雅闻其名,自河北召还,用为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自负才地,多所凌 忽,为众不容,谏官举其幽州诗句,降居散秩。俄复用为秘书监,迁太子宾客、集 贤学士判院事,转右散骑常侍。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
李贺,字长吉,宗室郑王之后。父名晋肃,以是不应进士,韩愈为之作《讳辨》, 贺竟不就试。手笔敏捷,尤长于歌篇。其文思体势,如崇岩峭壁,万仞崛起,当时 文士从而效之,无能仿佛者。其乐府词数十篇,至于云韶乐工,无不讽诵。补太常 寺协律郎,卒,时年二十四。
史臣曰:文学之士,代不乏才。永泰、贞元之间,如徐浩、赵涓诸公,可谓一 时之秀也。然太真以畏懦闻,邵说以僭侈失,于公异、吕渭、李益皆有微累,故知 全其德者罕矣。
赞曰:名以才显,才兼德尊。徐、赵、刘、李,厥声远闻。邵、于、吕、郑, 其名久存。半乏全德,愧于后人。
部分译文
徐浩的字叫季海,是越州人。父亲是徐峤,官当到洛州刺史。徐浩年少时考中了明经科,擅长草书和隶书,因文章和学识被张说看重,调任鲁山县主簿。张说又推荐他任丽正殿校理官,三次升任右拾遗,后还是任校理官。幽州节度使张守王圭把他调到自己手下,改任为监察御史。后因父亲去世服丧离职,守丧期满,被任命为京兆府司录官,后又因母亲去世服丧离职。几年后调任河南道司录官,又担任河阳县令,以治理得好有名。后任太子司议郎,升任金部员外郎,又任宪部郎中。安禄山反叛,他被调出京城任襄阳太守、本郡防御使,赐给他金鱼袋和紫衣。
唐肃宗登基,召他进京城任中书舍人,当时国家政事多,皇帝诏令多由徐浩写成。徐浩写文章博雅敏捷,又擅长写隶书,唐肃宗欣赏他的才能,加官兼任尚书右丞。唐玄宗传位的册命,也是他写的。他为太上皇和皇帝写作文书,受宠很少有人比得上。后被任命为国子祭酒,因罪贬为庐州长史。唐代宗征召任命为中书舍人、集贤殿学士,不久升任工部侍郎、岭南节度观察使、兼任御史大夫,又担任吏部侍郎、集贤殿学士。因将小妾的弟弟冒充入选,又托侍郎薛邕注明任命为京兆府尉官,被御史大夫李栖筠弹劾,判罪贬为明州别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