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兵势强大则众人依附,兵势弱小则众人离开。内心包藏不测,与禽兽没有什么不同,可以用计谋取胜,而难以将他义招。希望不要以威权宽容他。”又说:“滑州防御史许叔冀,性情狡诈多谋,临到危急时肯定兵变,希望快速派入宿卫。”肃宗主意已定,对其奏表不察看。镐为人简朴澹泊,不从事关键事情。当时有宦官从范阳和滑州出使回来,都说思明、叔冀的诚意。肃宗认为镐不切时机,于是罢免其相位,授予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后来思明、叔冀的假象正如镐所说那样。不久召为太子宾客,改为左散骑常侍。嗣岐王珍被人陷害伏法,镐由于买珍的房宅受牵连,贬为辰州司户。
代宗即位,在海内施行恩爱,升为抚州刺史。升洪州刺史、饶吉等七个州都团练观察等使,不久正授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等使。广德二年(764)九月死去。
镐入仕途大约三年,官至宰相。处事公正清廉,不积累资产,谦恭下士,善于谈论,多识大体,因而受天下人所瞩目,虽然官场经历很浅,仍可推为品德高尚的人。
高适是渤海蓚人,高适少年时四处流落,没有固定的事去做,家境贫寒,客居在梁、宋两地,靠乞讨为生。天宝年间(742),国内奉事于朝廷的人开始注重文词学问。高适年过五十,开始留心于诗词一类的事情,几年的时间过去了,高适的诗体风格渐渐有所变化,因文气朴实自成风格,每吟一篇,就被好事者称道传诵。宋州刺史张九。。认为他不同寻常,推荐他到道科。当时右相李林甫独揽大权,不重视文雅之学,只把高适作为一般推荐的人对待。高适被提为汴州封丘尉,他并不喜欢,于是离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遇见了高适认为他是奇才,上表请任高适为左骁卫兵曹,充任哥舒翰府内的掌书记,跟随哥舒翰进入朝廷,哥舒翰在皇上面前极力称赞高适。
安禄山发动叛乱,皇上召令哥舒翰讨伐敌贼,授予高适为左拾遗,转任监察御史,仍然辅佐哥舒翰驻守潼关。待哥舒翰大战失败,高适从骆谷骑马朝西行,在返回的途中急速奔驰,到达河池郡,拜见玄宗,于是陈述潼关败亡的情况。玄宗赞扬他,不久升为侍御史。到达成都,八月皇上诏令说:“侍御史大夫高适,树立了坚贞的气节,自身气质高朗,心中常存有对各种规章制度的韬略思想,有着美好充足的文学才能。对于国家的长远规划,可以道出大体;言语正直品德端正,确确实实是忠臣。高适理应担任纠逖一职,使他胜过讽谕之任。可任谏议大夫,赐给绯鱼袋。”高适倚仗气节敢于发表见解,一时受到恩宠,权贵都害怕他。
二年(757),永王瞞在江东发动军队,准备占据扬州。初,皇上让各位王分别镇守,高适恳切规劝皇上不能这样行事。待永王叛乱,肃宗听说高适的规劝有真情,就召见高适与他共同商议。高适于是陈述江东的利弊关系,肯定永王的反叛一定失败。皇上对他的分析感到非常惊奇,任高适兼任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诏令高适与江东节度使来王真率领本部兵士平定江淮的叛乱,在安州会合。师将渡过而永王被打败,于是在历阳招引季广琛。战争结束后,李辅国讨厌高适的敢言,在皇上面前诋毁高适,于是授高适为太子少詹事。
不多日,蜀中大乱,高适出任为蜀州刺史,转到彭州。
后来梓州副使段子璋反叛,用兵攻打东川节度使李奂,高适率领州兵跟随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打段子璋,杀了段子璋。西川牙将花。。定,仗恃勇猛,杀了段子璋,又在东蜀大肆抢掠。天子对崔光远不能止息敌军非常愤怒,于是罢免崔光远,让高适代替崔光远任成都尹和剑南西川节度使。代宗即位,吐蕃占领了陇右,渐渐逼近京城所管辖的地区。代宗用黄门侍郎严武替代高适返回,用高适为刑部侍郎,转任散骑常侍,加封银青光禄大夫,升为渤海县侯,封地七百户。永泰元年(765)正月去世,追封礼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