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四十(2/7)

盖明王之理天下也,先之以博,本之以仁义,张四维,尊五,悬礼乐于 宇,置轨范于中衢。然后决玄波使横,扬薰风以扇,恺悌之甘泽,浸旷之 膏腴,正理革其邪,淳风柔其骨髓。使天下之人,心醉而神足。其于忠义也,立 则见其参于前;其于趋也,若章程之在目。礼经所及,等日月之难逾;声教所行, 虽风雨之不辍。圣人知俗之渐化也,王之已行也,于是国经野,庸功勋亲。分 山裂河,设磐石之固,内守外御,有维城之基。连络遍于域中,胶葛尽于封内。虽 昏时丧,泽竭政,郑伯逐王,申侯弑主,鲁不供,宋不成周,吴徵伯牢,楚 问九鼎,小白之一匡天下,重耳之一战诸侯,无君之迹显然,篡夺之谋中寝者,直 以周礼尚存,简书不陨。故曰:“不敢失坠,天威在颜。”

敬则知政事时,每以用人为先。桂州蛮叛,荐裴怀古;凤阁舍人缺,荐魏知古; 右史缺,荐张思敬。则天以为知人。

昔秦废五等,崔实、仲长统、王朗、曹冏等皆以为秦之失,予窃异之,试通其 志云。

长安三年,累迁正谏大夫,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御史大夫魏元忠、凤阁舍 人张说为张易之兄弟所诬构,将陷重辟,诸宰相无敢言者,敬则独抗疏申理曰: “元忠、张说素称忠正,而所坐无名。若令得罪,岂不失天下之望也?”乃得减死。 四年,以老疾请罢知政事,许之,累转冬官侍郎,仍依旧兼修国史。张易之、昌宗 尝命画工图写武三思及纳言李峤、凤阁侍郎苏味、夏官侍郎李迥秀、麟台少监王 绍宗等十八人形像,号为《士图》,每引敬则预其事,固辞不就,其洁守正如 此。

则天甚善之。

神龙元年,为郑州刺史,寻以老致仕。二年,侍御史冉祖雍素与敬则不协, 乃诬奏云与王同皎亲善,贬授庐州刺史。经数月,洎代到,还乡里,无淮南一, 唯有所乘一匹,诸侄步从而归。敬则重然诺,善与人,每拯人急难,不求其 报。又尝与三从兄同居四十余年,财产无异。雅有知人之鉴,凡在品论者,后皆如 其言。景龙三年五月,卒于家,年七十五。

敬则尝采魏、晋已来君臣成败之事,著《十代兴亡论》。又以前代文士论废五 等者,以秦为失,事未折衷,乃著《五等论》曰:

皇帝揭日月之明,怀天地之量,算财不足以分赏,论地不足以受封。邑皆百 城,土有千里,人殷国富,地广兵。五十年间,七国同反,贾谊忧失其国,晁错 请削其地。若言由大而反也,不若召陵之师、践土之众也;若言有材而起也,刘濞 非王霸之材,田禄无先、之略也。是齐、晋以逆礼为惭,吴、楚以犯上非愧,衅 由教起,其所由来远矣。自此之后,杂霸又衰,中兴不能改创图,黄初不能谋 远虑。纟面观汉、魏之际,寻其经纬之初,未有积德重光,泽及万。观其教,偷 薄于秦风;察其人,豺狼于汉日。故魏太祖曰:“若使无孤,天下几人称帝,几人 称王!”明窃号议者,目皆是。以此时开四赐之祚,垂万代之封,必有通车三 川以窥周室,介汾、而逐翼侯。而王司徒屡请于当时,曹元首又勤于宗室,皆 不知时也。

秋之后,礼义渐颓,风俗尘昏,愧耻心尽,疾走先得者为上,夺攘投会者 为能。加以八世专齐,三家分晋,贡之五国,苏秦之斗七雄,苛刻繁兴,经籍 息,莫不长诈术,贵攻战,万姓皆爪牙,无人不属觜距。所以商鞅欺故友,李 斯囚旧,孙膑丧足于庞涓,张仪得志于陈轸。一旅之众,便称王;再战之雄, 争来奉帝。先王会盟之礼,昔时樽俎之容,三代玄风,扫地至尽。况始皇削平区宇, 殊非至公,李斯之作肱,罕循大,人无见德,唯是闻。当此时也,主猜于上, 人骇于下,父不能保之于,君不能得之于臣。使始皇分土雄,建侯薄俗,若 喻晋、郑之可依,便借贼兵而资盗粮,寄龙鱼而助风雨,不可行也。是以秦鉴周德 之绵,惧己图之不远,罢侯置守,下在心,天下制在一人,百姓不闻二主。直 是不得行其世封,非薄功臣而贱骨也。

和声,拯溺不规行,疗饥非鼎。即向时之妙策,乃当今之刍狗也。伏愿览秦、 汉之得失,考时事之合宜,审糟粕之可遗,觉蘧庐之须毁。见机而作,岂劳终日乎? 陛下必不可偃蹇太平,徘徊中路。伏愿改法制,立章程,下恬愉之辞,之泽, 去萋菲之牙角,顿险之锋芒,窒罗织之源,扫朋党之迹,使天下苍生坦然大悦, 岂不乐哉!

当时贤者是之。

睿宗即位,尝谓侍臣曰:“神龙已来,李多祚、王同皎并复旧官,韦月将、燕 钦咸有褒赠,不知更有何人,尚抱冤抑?”吏尚书刘幽求对曰:“故郑州刺史 硃敬则,往在则天朝任正谏大夫、知政事,忠贞义烈,为天下所推。神龙时,被宗 楚客、冉祖雍等诬构,左授庐州刺史。长安年中,尝谓臣云:‘相王必膺期受命, 当须尽节事之。’及韦氏篡逆纪,臣遂见危赴难,翼兴历,虽则天诱其事,亦 是敬则先启之心。今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