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三十八(2/7)

庆者, 乃召承庆为之。承庆神不挠,援笔而成,辞甚典,当时咸叹服之。岁余,起授 辰州刺史,未之任,为秘书员外少监,兼修国史。寻以修《则天实录》之功,赐 爵扶,赉五百段。又制撰《则天皇后纪圣文》,中宗称善,特加银青光禄 大夫。俄授黄门侍郎,仍依旧兼修国史,未拜而卒。中宗伤悼久之,乃召其弟相州 刺史嗣立令赴葬事,仍拜黄门侍郎,令继兄位,其见用如此。赠秘书监,谥曰温。 长裕,膳员外郎。

臣闻尧、舜之日,画其衣冠;文、景之时,几致刑措。历兹千载,以为谈。 臣伏惟陛下睿哲钦明,穷神知化,自轩、昊已降,莫之与京。独有往之论法,或未 尽善,皆由主司凶,惑视听。寻而陛下圣察,详之矣,然竟未能显其本源, 明其前事,令天下万姓识陛下本心,尚使四海多衔冤之人,九泉有抱痛之鬼。臣诚 愚暗,不识大纲,请为陛下始末而言其事。

寻迁秋官侍郎,三过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长安中,则天尝与宰臣议 及州县官吏,纳言李峤、夏官尚书唐休璟等奏曰:“臣等谬膺大任,不能使兵革止 息,仓府殷盈,尚有逋逃,官人未免贪浊,使陛下临朝轸叹,屡以为言,夙夜 惭惶,不知启。伏思当今要务,莫过富国安人。富国安人之方,在择刺史。窃见 朝廷

倘陛下弘天地之大德,施雷雨之仁,归罪于削刻之徒,降恩于枉滥之伍。自 垂拱已来,大辟罪已下,常赦所不原者,罪无轻重,一皆原洗,被以昭苏。伏法之 辈,追还官爵,缘累之徒,普沾恩造。如此则天下知此所陷罪,元非陛下之意,咸 是吏之辜。幽明欣,则通和气;和气下降,则风雨以时;风雨以时,则五谷 丰稔;岁既稔矣,人亦安矣。太平之,亦何远哉!伏愿陛下察。

嗣立,承庆异母弟也。母王氏,遇承庆甚严,每有杖罚,嗣立必解衣请代,母 不听,辄私自杖,母察知之,渐加恩贷,议者比晋从王祥、王览。少举士,累补 双令,政有殊绩,为蜀中之最。三迁莱芜令。会承庆自凤阁舍人以疾去职,则天 召嗣立谓曰:“卿父往日尝谓朕曰‘臣有两男忠孝,堪事陛下。’自卿兄弟效职, 如卿父言。今授卿凤阁舍人,令卿兄弟自相替代。”即日迁凤阁舍人。时学校颓废, 刑法滥酷,嗣立上疏谏曰:

国家自永淳已来,二十余载,国学废散,胄衰缺,时轻儒学之官,莫存章句 之选。贵门后,竞以侥幸升班;寒族常,复因凌替弛业。考试之际,秀茂罕登, 驱之临人,何以从政?又垂拱之后,文明在辰,盛典鸿休,日书月至,因藉际会, 仕尤多。加以谗邪凶党来俊臣之属,妄执威权,恣行枉陷,正直之伍,死亡为忧, 路以目,人无固志,罕有执不挠之怀,殉至公之节,偷安苟免,聊以卒岁。遂使 纲领不振,请托公行,选举之曹,弥长渝滥。随班少经术之士,摄职多庸琐之才, 徒以猛暴相夸,罕能清惠自勖。使海内黔首,然不安,州县官僚,贪鄙未息,而 望事必循理,俗致康宁,不可得也。陛下诚能下明制,发德音,广开庠序,大敦学 校,三馆生徒,即令追集。王公已下弟,不容别求仕,皆国学,服膺训典。 崇饰馆庙,尊尚儒师,盛陈奠菜之仪,宏敷讲说之会,使士庶观听,有所发扬,弘 奖德,于是乎在。则四海之内,靡然向风,延颈举足,咸知所向。然后审持衡镜, 妙择良能,以之临人,寄之调俗。则官无侵暴之政,人有安乐之心,居人则相与乐 业,百姓则皆恋桑梓,岂复忧其逃散而贫窭哉!今天下,亡逃过半,租调既减, 国用不足。理人之急,尤切于兹。故知务学之源,岂唯德而已?将以诲人利 国,可不务之哉!

扬、豫之后,刑狱渐兴,用法之伍,务于穷竟,连坐相牵,数年不绝。遂使 大猾伺隙乘间,内苞豺狼之心,外示鹰鹯之迹,图潜结,共相影会,构似是之 言,成不赦之罪。皆为巧诋,恣行楚毒,人不胜痛,便乞自诬,公卿士庶,连颈 受戮。路籍籍,虽知非辜,而锻练已成,辩占皆合。纵皋陶为理,于公定刑,则 谓污毁柩,犹未责。虽陛下仁慈哀念,恤狱缓死,及览辞状,便已周密,皆谓 勘鞫得情,是其实犯,虽宽舍,其如法何?于是小乃诛,大则族灭,相缘共坐 者,不可胜言。此岂宿构仇嫌,将申报复,皆图苟成功效,自求官赏。当时称传, 谓为罗织。其中陷刑得罪者,虽有识通材,被告言者便遭枉抑,心徒痛其冤酷, 莫能以自明。或受诛夷,或遭窜殛,并甘心引分,赴之如归。故知法徒文,伤 人实甚。赖陛下特回圣察,昭然详究。周兴、丘勣之类,弘义、俊臣之徒,皆相次 伏诛,事暴遐迩,而朝野庆泰,若再睹和。且如仁杰、元忠,俱罹枉陷,被勘鞫 之际,亦皆已自诬。向非陛下至明,垂以省察,则菹醢之戮,已及其望输忠 圣代,安可复得!陛下擢而升之,各为良辅,国之栋,称此二人。何乃前非而后 是哉?诚由枉陷与甄明尔。但恐往之得罪者多并此,则向时之冤者其数甚众。昔 杀一孝妇,尚或降灾。而滥者盖多,宁无怨气!怨气上达则旱所兴,望岁登, 不可得也。

臣闻古先哲王立学官,掌教国以六德、六行、六艺,三教备而人毕矣。 《礼记》曰:“化人成俗,必由学乎。”学之于人,其用盖博。故立太学以教于国, 设庠序以化于邑,王之诸、卿大夫士之及国之俊选皆造焉。八岁小学,十五 太学。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是以教洽而化, 行成而不悖。自天以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学而成者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