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远祖老子(李耳)‘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告诫,保护千秋万代的崇高声望。发布丰隆的恩泽,颁下宽容的诏令,顺应清明盛世施予恩德,允许高丽自己改过更新,烧掉渡海的战船,遣返应征的兵众,当然是华夏高丽幸福有望,边境肃敬,内地平安。我是个年老病重身处高位的朝臣,说不定今晚明晨就会死去,遗憾的是终究没有一粒尘土、一滴露水为高山大海帮点小忙。趁我断气前夕说出全部心里话,预先代为表达结草报答陛下大恩的诚意。如果承蒙采纳,就是我死了也算活着。”
太宗看了表章,对房玄龄的儿媳也就是自己的女儿高阳公主说“:这人病危到如此程度,还能忧虑国家大事。”
后来房玄龄病情恶化,于是凿穿院墙开了便门,太宗不断派遣中使探望。太宗还亲临病榻,握住房玄龄的手诉说别情,悲痛得承受不了。皇太子也到房玄龄的床前跟他诀别。当面任命他的儿子房遗爱为右卫中郎将,房遗直为中散大夫,让他亲眼看到儿子们官高名显。不久房玄龄逝世,终年七十。太宗停止臣子朝见以悼念三天时间,下诏令追认房玄龄为太尉、并州都督,谥号叫文昭,赐予棺木,把他安葬在太宗为自己预先营造的昭陵墓地。房玄龄曾经就骄横奢侈积习不改的问题训诫过儿子们,一定不能用地位名望欺压别人,因此辑录古今圣贤告诫家人的话,书写在屏风上,分给他们一人一套,说:“如果能把这些放在心上,就可以保全自己、树立名声。”又说“:袁家忠诚有气节,这是我所尊崇的,你们应该学习。”高宗继承帝位,诏令在太宗的庙堂里设置房玄龄的灵位享受祭祀。
儿子房遗直继承房玄龄的爵位,高宗永徽初年任礼部尚书、汴州刺史。次子房遗爱娶太宗的女儿高阳公主为妻,授予驸马都尉的头衔,官职做到太府卿、散骑常侍。当初,高阳公主特别受到太宗宠爱,因此房遗爱也受到特殊优待,跟各驸马的待遇规格完全不同。高阳公主骄横放纵,企图废除房遗直以便夺取他的爵位,永徽年间诬告房遗直对她有无礼行为。高宗命令长孙无忌审理这件事情,从而获得高阳公主和房遗爱图谋造反的情况。房遗爱被处死刑,高阳公主诏令自杀,各个儿子都流放到岭南。房遗直由于父亲的功勋免于治罪,免去爵位官职成为普通百姓。房玄龄的灵位也从太宗的庙堂里撤去了。
杜淹是杜如晦的同高祖叔父,字执礼。祖父名业,北周时官至豫州刺史。父亲名征,北周时官至河内太守。杜淹聪慧,能言善辩,多才多艺。他年纪轻轻时就广泛受到赞扬,跟同郡的韦福嗣结为知心朋友,一起商议说:“皇上喜欢任用隐退的人,苏威就因为是隐士被召见,提拔成为高官。”于是一起进了太白山,宣扬自己隐居,实际上是想求得人们的传颂。隋文帝杨坚听说之后讨厌他们,遣送到江南担任守卫。后来回到老家,雍州司马高孝基向朝廷呈递奏表推荐他,他被任命为承奉郎。隋炀帝大业末年,官职做到御史中丞。王世充僭越称帝时,把他安排在吏部,很受重用。太宗平定洛阳后,他开始没被任用,就准备投靠隐太子李建成。当时封德彝负责选才任职工作,把这事告诉房玄龄,担心李建成得到杜淹,助长了他的阴谋,于是急忙禀告太宗,把他聘任为天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高祖武德八年(625),庆州总管杨文干叛乱,供词牵连到太子李建成的东宫,罪责追究到杜淹和王王圭、韦挺等人身上,一起流放到西南边境的隽州。太宗知道杜淹没有罪责,赠送三百两黄金给他。太宗后来登上帝位,召他回京担任御史大夫,封为安吉郡公,赐给收纳四百户租税的实封。因为杜淹熟悉历代典章制度,特地诏令东宫仪式簿领,一概听取杜淹的节制调度。接着让他兼任吏部尚书,参与商议朝廷政务,先后上表推荐四十多人,后来知名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