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东至辩州二百里,南至罗州二百二十里,西至州界朗平山八十里,北 至牢州一百里,西南至广州二百里,东北至禺州二百里。
博白 州所治。汉合浦县地,属合浦郡。武德五年,析合浦县置博白县也
建宁 武德四年,析合浦县置。贞观十二年,省淳良并入
周罗 武德四年,析合浦置
龙豪 武德四年,析合浦置
南昌 隋县。旧属潘州,又来属也。
牢州下 本巴、蜀徼外蛮夷地,汉牂柯郡地。武德二年,置义州。五年,改为 智州。贞观十二年,改为牢州,以牢石为名。天宝元年,改为定川郡。乾元元年复 为牢州也。旧领县三,户一千六百四十一,口一万一千七百五十六。去京师与容州 道里同。东至容州一百二十五里,南至白州一百里,西至隋林州一百一十里,北至 党州一百里。
南流 武德四年,析容州北流县置,属容州。贞观十一年,改智州为牢州,以 牢石为名。牢石高四十丈,周二十里,在州界也。定川
宕川 贞观十一年,分南流置也。
钦州下 隋宁越郡。武德四年,平萧铣,改为钦州总管府,管一州,领钦江、 安京、南宾、遵化、内亭五县。五年,置如和县。其年,置玉州、南亭州,并隶钦 府,以内亭、遵化二县属亭州。贞观元年,罢都督府。二年,废亭州,复以内亭、 遵化并来属。十年,省海平县。天宝元年,改为宁越郡。乾元元年,复为钦州也。 旧领县七,户一万四千七十二,口一万八千一百二十七。天宝领县五,户二千七百, 口一万一百四十六。至京师五千二百五十一里。东至严州四百里,南至大海二百五 十里,西至瀼州六百三十里,至横州三百五十里,东南至广州七百里,西南至陆州 六百里,西至容州三百五十里,东北至贵州四百里。
钦江 州所治。汉合浦县地,宋分置宁寿郡及宁寿县。梁置安州,隋改为钦州, 仍改宋寿县为钦江。炀帝改为宁越郡。皆治钦江也
保京 隋安京县。至德二年,改为保京。县北十里安京山,下有如和山,似循 州罗浮山形势
遵化 隋旧置
内亭 隋县。武德五年,于县置南亭州。贞观元年,州废,复属钦州也
灵山 已上县,并汉合浦县也。
禺州 隋合浦郡之定川县。武德四年,置南宕州,领南昌、定川、陆川、思城、 温水、宕川六县,治南昌县。贞观六年,移治定川。八年,改为潘州,仍废思城。 总章元年改为东峨州,移治峨石县。二年,改为禺州。天宝元年改为温水郡。乾元 元年复为禺州。旧领县五,户一万七百四十八。天宝领县四,户三千一百八十。至 京师五千三百五里,至东都五千里。至义州一百九十里,南至辩州三百里,西至白 州二百里,北至容州一百一十里。
峨石 秦象郡地、晋南昌郡之边邑,为禺州所治也
温水 武德四年,析南昌置
陆川 隋废县。武德四年置
扶桑 武德四年置。
汤州下 秦象郡地。唐置汤州,失起置年月。天宝元年改为温泉郡。乾元元年 复为汤州也。领县三,无户口及无两京道里、四至州府。
汤泉 州所治也
渌水 罗韶 与州同置。
瀼州下 贞观十二年,清平公李弘节遣钦州首领宁师京,寻刘方故道,行达交 趾,开拓夷獠,置瀼州。天宝元年,改为临潭郡。乾元元年,复为瀼州。领县四, 户一千六百六十六,无两京地里。东至钦州六百三十里,北至容州二百八十二里。 在安南府之东北、郁林之西南。
临江 州所治也
波零 鹄山 弘远 与州同置。
岩州下 土地与合浦郡同。唐置岩州,失起置年月。天宝元年,改为安乐郡。 至德二年,改为常乐郡。乾元元年,复为岩州。领县四,户一千一百一十,无两京 道里、四至州府也。
常乐 本安乐县。至德二年改,州所治
思封 高城 石岩 与州同置
古州 土地与瀼州同年置。天宝元年,改为乐古郡。乾元元年,复为古州。
安南府在邕管之西
安南都督府 隋交趾郡。武德五年,改为交州总管府,管交、峰、爱、仙、鸢、 宋、慈、险、道、龙十州。其交州领交趾、怀德、南定、宋平四县。六年,澄、慈、 道、宋并加“南”字。七年,又置玉州,隶交府。贞观元年,省南宋州以宋平县, 省隆州以陆平县,省鸢州以硃鸢县,省龙州以龙编县,并隶交府。仍省怀德县及南 慈州。二年,废玉州入钦州。六年,改南道州为仙州。十一年,废仙州,以平道县 来属。今督交、峰、爱、驩四州。调露元年八月,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大 足元年四月,置武安州、南登州,并隶安南府。至德二年九月,改为镇南都护府, 后为安南府。刺史充都护,管兵四千二百。旧领县八,户一万七千五百二十三,口 八万八千七百八十八。天宝领县七,户二万四千二百三十,口九万九千六百五十二。 至京师七千二百五十三里,至东都七千二百二十五里。西至爱州界小黄江口,水路 四百一十六里,西南至长州界文阳县靖江镇一百五十里,西北至峰州嘉宁县论江口 水路一百五十里,东至硃鸢县界小黄江口水路五百里,北至硃鸢州阿劳江口水路五 百四十九里,北至武平县界武定江二百五十二里,东北至交趾县界福生去十里也。
宋平 汉西扌卷音拳县地,属日南郡。自汉至晋犹为西扌卷县。宋置宋平郡及 宋平县。隋平陈,置交州。炀帝改为交趾,刺史治龙编,交州都护制诸蛮。其海南 诸国,大抵在交州南及西南,居大海中州上,相去或三五百里,三五千里,远者二 三万里。乘舶举帆,道里不可详知。自汉武已来朝贡,必由交趾之道。武德四年于 宋平置宋州,领宋平、弘教、南定三县。五年,又分宋平置交趾、怀德二县。自贞 观元年废南宋州,以弘教、怀德、交趾三县省入宋平县,移交趾县名于汉故交趾城 置。以宋平、南定二县属交州。交趾 汉交趾郡之羸娄二字并音来口反地。隋为 交趾县,取汉郡名。武德四年,置慈廉、乌延、武立三县。六年,改为南慈州。贞 观初,州废,并废三县,并入交趾
硃鸢 汉县名,交趾郡。今县,吴军平县地。旧置武平郡。龙编 汉交趾郡守 治羸娄。后汉周敞为交趾太守。乃移治龙编。言立城之始,有蛟龙盘编津之间, 因为城名。武德四年于县置龙州,领龙编、武宁、平乐三县。贞观初废龙州,以武 宁、平乐入龙编,割属仙州。十年,废仙州,以龙编属交州也
平道 汉封溪县地,南齐置昌国县。《南越志》:交趾之地,最为膏腴。旧有 君长曰雄王,其佐曰雄侯。后蜀王将兵三万讨雄王,灭之。蜀以其子为安阳王,治 交趾。其国地,在今平道县东。其城九重,周九里,士庶蕃阜。尉佗在番禺,遣兵 攻之。王有神弩,一发杀越军万人,赵佗乃与之和,仍以其子始为质。安阳王以媚 珠妻之,子始得弩毁之。越兵至,乃杀安阳王,兼其地。武德四年于县置道州,领 平道、昌国、武平三县。六年,改为南道州,又改为仙州。贞观十年废仙州,以昌 国入平道,属交州
武平 吴置武平郡。隋为县。本汉封溪县。后汉初,赩泠县女子征侧叛,攻陷 交趾,马援率师讨之,三年方平。光武乃增置望海、封溪二县,即此也。隋曰隆平。 武德四年,改为武平
太平
武峨州下 土地与交州同。置武峨州,失起置年月。天宝元年,改为武峨郡。 乾元元年,复为武峨州。领县五,户一千八百五十,无口。无两京道里及四至州府 也。
武峨 州所治也
武缘 武劳 梁山 皆与州同置也
如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