燉煌郡。武德二年,于乐涫 古城置福禄县。
瓜州下都督府 隋燉煌郡之常乐县。武德五年,置瓜州,仍立总管府,管西沙、 肃三州。八年。罢都督。贞观中,复为都督府。天宝元年,为晋昌郡。乾元元年, 复为瓜州。旧领县二,户一千一百六十四,口四千三百二十二。天宝,户四百七十 七,口四千九百八十七。在京师西三千三百一十里,至东都四千三百六里。
晋昌 汉冥安县,属燉煌郡。冥,水名。置晋昌郡及冥安县,周改晋昌为永兴。 隋改为瓜州,改冥安常乐。武德七年,复为晋昌
常乐 汉广至县,属燉煌郡。魏分广至置宜禾县。李暠于此置凉兴郡。隋废, 置常乐镇。武德五年,改镇为县。
伊州下 隋伊吾郡。隋末,西域杂胡据之。贞观四年,归化,置西伊州。六年, 去“西”字。天宝元年,为伊吾郡。乾元元年,复为伊州。旧领县三,户一千三百 三十二,口六千七百七十八。天宝领县二,户二千四百六十七,口一万一百五十七。 在京师西北四千四百一十六里,至东都五千三百三十里。
伊吾 在燉煌之北,大碛之外。秦、汉之际,戎居之。南去玉门关八百里,东 去阳关二千七百三十里。汉宣帝时,以郑吉为都护,在玉门关。元帝时,置戊己校 尉,皆治车师。后汉明帝时,取伊吾卢地,置宜禾都尉以屯田。窦宪、班超大破西 域,始于此筑城。班勇为西域长史,居此地也。后魏、后周,鄯善戎居之。隋始于 汉伊吾屯城之东筑城,为伊吾郡。隋末,为戎所据。贞观四年,款附,置西伊州始 于此。天山,在州北一百二十里,一名白山,胡人呼折罗漫山
柔远 贞观四年置,取县东柔远故城为名
纳职 贞观四年,于鄯善胡所筑之城置纳职县。
沙州下 隋燉煌郡。武德二年,置瓜州。五年,改为西沙州。贞观七年,去 “西”字。天宝元年,改为燉煌郡。乾元元年,复为沙州。旧领县二,户四千二百 六十五,口一万六千二百五十。在京师西北三千六百五十里,至东都四千三百九里。
燉煌 汉郡县名。月氐戎之地,秦、汉之际来属。汉武开西域,分酒泉置燉煌 郡及县。周改燉煌为鸣沙县,取县界山名。隋复为燉煌。武德三年,置瓜州,取 《春秋》“祖吾离于瓜州”之义。五年,改为西沙州。皆治于三危山,在县东南二 十里。鸣沙山,一名沙角山,又名神沙山,取州名焉,在县七里
寿昌 汉龙勒县地,属燉煌郡。县南有龙勒山。后魏改为寿昌县。阳关,在县 西六里。玉门关,在县西北一百一十八里。
西州中都督府 本高昌国。贞观十三年,平高昌,置西州都督府,仍立五县。 显庆三年,改为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交河郡。乾元元年,复为西州。旧领县五, 户六千四百六十六。天宝领县五,户九千一十六,口四万九千四百七十六。在京师 西北五千五百一十六里,至东都六千二百一十五里。
高昌 汉车师前王之庭。汉元帝置戊己校尉于此。以其地形高敞,故名高昌。 其故垒有八城。张骏置高昌郡,后魏因之。魏末为蠕蠕所据,后麹嘉称高昌王于此 数代。贞观十四年,讨平之,以其地为西州。其高昌国境,东西八百里,南北五百 里。寻置都督府,又改为金山都督府。
柳中 贞观十四年置
交河 县界有交河,水源出县北天山,一名祁连山,县取水名。地本汉车师前 王庭
蒲昌 贞观十四年,于始昌故城置,县东南有蒲类海,胡人呼为婆悉海
天山 贞观十四年置,取祁连山为名。
北庭都护府 贞观十四年,侯君集讨高昌,西突厥屯兵于浮图城,与高昌相响 应。及高昌平。二十年四月,西突厥泥伏沙钵罗叶护阿史那贺鲁率众内附,乃置庭 州,处叶护部落。长安二年,改为北庭都护府。自永徽至天宝,北庭节度使管镇兵 二万人,马五千匹;所统摄突骑施、坚昆、斩啜;又管瀚海、天山、伊吾三军镇兵 万余人,马五千匹。至上元元年,陷吐蕃。旧领县一,户二千三百。天宝领县三, 户二千二百二十六,口九千九百六十四。在京师西北五千七百二十里,东至伊州界 六百八十里,南至西州界四百五十里,西至突骑施庭一千六百里,北至坚昆七千里, 东至回鹘界一千七百里。
金满 流沙州北,前汉乌孙部旧地,方五千里。后汉车师后王庭。胡故庭有五 城,俗号“五城之地”贞观十四年平高昌后,置庭州以前,故及突厥常居之。
轮台 取汉轮台为名。
蒲类 海名
已上三县,贞观十四年与庭州同置。
瀚海军 开元中盖嘉运置,在北庭都护府城内,管镇兵万二千人,马四千二百 匹。
天山军 开元中,置西州城内,管镇兵五千人,马五百匹。在都护府南五百里。
伊吾军 开元中置,在伊州西北五百里甘露川,管镇兵三千人,马三百匹,在 北庭府东南七百里。
盐治州都督府 盐禄州都督府 阴山州都督府
大漠州都督府 轮台州都督府 金满州都督府
玄池州 哥系州 咽面州
金附州 孤舒州 西盐州
东盐州 叱勒州 迦瑟州
冯洛州 已上十六番州,杂戎胡部落,寄于北庭府界内,无州县户口,随地治 畜牧。
安西大都护府 贞观十四年,侯君集平高昌,置西州都护府,治在西州。显庆 二年十一月,苏定方平贺鲁,分其地置濛池、昆陵二都护府。分其种落,列置州县。 于是,西尽波斯国,皆隶安西都护府。仍移安西都护府理所于高昌故地。三年五月, 移安西府于龟兹国。旧安西府复为西州。龙朔元年,西域吐火罗款塞,乃于于阗以 西、波斯以东十六国,皆置都督,督州八十,县一百一十,军府一百二十六,仍立 碑于吐火罗以志之。咸亨元年四月,吐蕃陷安西都护府。至长寿二年,收复安西四 镇,依前于龟兹国置安西都护府。至德后,河西、陇右戍兵皆征集,收复两京。上 元元年,河西军镇多为吐蕃所陷。有旧将李元忠守北庭,郭昕守安西府,二镇与沙 陀、回鹘相依,吐蕃久攻之不下。建中元年,元忠、昕遣使间道奏事,德宗嘉之, 以元忠为北庭都护,昕为安西都护。其后,吐蕃急攻沙陀、回鹘部落,北庭、安西 无援,贞元三年,竟陷吐蕃。
北庭都护府 本龟兹国。显庆中,自西州移府治于此。东至焉耆镇守八百里, 西至疏勒镇守二千里,南至于阗二千里,东北至北庭府二千里,南至吐蕃界八百里, 北至突骑施界雁沙川一千里。安西都护府,镇兵二万四千人,马二千七百匹。都护 兼镇西节度使。
安西都护所统四镇
龟兹都护府 本龟兹国。其王姓白,理白山之南。去瓜州三千里,胜兵数千。 贞观二十二年,阿史那社{人小}破之,虏龟兹王而还,乃于其地置都督府,领蕃州 之九。至显庆三年,破贺鲁,仍自西州移安西府置于龟兹国城
毗沙都督府 本于阗国。在葱岭北二百里,胜兵数千。俗多机巧。其王伏阇信, 贞观二十二年入朝。上元二年正月,置毗沙都督府,初管蕃州五。上元元年,分为 十。在安西都护府西南二千里
疏勒都督府 本疏勒国。在白山之南,胜兵二千。去瓜州四千六百里。贞观九 年,遣使朝贡,自是不绝。上元中,置疏勒都督府,在安西都护府西南二千里
焉耆都督府 本焉耆国。其王姓龙,名突骑支,常役于西突厥。俗有鱼鳖之利。 贞观十八年,郭孝恪平之,由是臣属。上元中,置都督府处其部落,无蕃州。在安 西都护府东八百里。
西域十六都督州府
龙朔元年,西域诸国,遣使来内属,乃分置十六都督府,州八十,县一百一十, 军府一百二十六,皆隶安西都护府,仍于吐火罗国立碑以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