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州下 旧楼烦监牧也。先隶陇右节度使,至德后,属内飞龙使。旧楼烦监牧, 岚州刺史兼领。贞元十五年,杨钵为监牧使,遂专领监司,不系州司。龙纪元年, 特置宪州于楼烦监,仍置楼烦县。郡城,开元四年王仲筑。州新置,未记
帐 籍。
平 汉泫氏县地。武德元年,于县置盖州,领
平、丹川、陵川、盖城四县。 贞观元年,废盖州,来属。
灵丘 隋县。隋末陷贼,寄治曲。自此,随州寄治。贞观五年,移于今所
寿 隋旧县。武德三年,属受州。六年,移受州于此,领寿
、盂二县。其 年,又割辽州之乐平、石艾二县来属。贞观八年,废受州,以所
四县隶并州
天池 州西南五十里置。本置于孔河馆,乾元后移于安明谷人堡下。
榆社 晋武乡县。义宁元年,分置榆社县。武德三年,于此置榆州,割并州平 城来属。仍置偃武县。六年,废榆州及偃武县,以平城、榆社属辽州
飞狐 隋县,隋末陷贼,武德六年,复置,寄治于易州遂城县。贞观五年,移 治于今所
辽州 隋太原郡之辽山县。武德三年,分并州之乐平、和顺、平城、石艾四县 置辽州,治乐平。其年,置义兴县。六年,自乐平移于辽山,仍以石艾、乐平二县 属受州,省义兴县,以废榆州之榆社、平城二县来属。八年,改辽州为箕州。先天 元年,又改为仪州。天宝元年,改为乐平郡。乾元元年,复为仪州。中和三年八月, 复为辽州。旧领县四,四千三百六十五,
八万八千六百四十。天宝,
九千八 百八十二,
五万四千五百八十。在京师东北一千四百五十九里,至东都七百九十 七里。
平城 隋县。武德初,属并州。三年,改属榆州,六年,改为辽州。
石州 隋离石郡。武德元年,改为石州。五年,置总府,
石、北和、北
、 东会、岚、西定六州。贞观二年,废都督府。三年,复置都督。六年,又废。天宝 元年,改为昌化郡。乾元元年,复为石州。旧领县五,
三千七百五十八,
一万 七千四百二。天宝,
一万四千二百九十四,
六万六千九百三十五。在京师东北 一千二百九十一里,至东都一千二百二十八里。
辽山 汉垣县地,魏改醐醒粝亍K甯牧缮较兀属并州。武德三年,属辽州。
太原 汉晋县。隋文又移于州城内古晋
城置,今州所治。
代州中都督府 隋为雁门郡。武德元年,置代州总,
代、忻、蔚三州。代 州领雁门、繁畤、崞、五台四县。五年,废总
。六年,又置,
代、蔚、忻、朔 四州。贞观四年,又督灵州。六年,又督顺州。十二年,省顺州,以怀化县来属。 今督代、忻、蔚、朔、灵五州。
宗废怀化县。证圣元年,置武延县。天宝元年, 改为雁门郡。依旧为都督府。乾元元年,复为代州。旧领县五,
九千二百五十九,
三万六千二百三十四。天宝,
二万一千二百八十,
十万三百五十。在京师东 北一千五百五十里,去东都一千二百二十三里。
城 隋濩泽县。武德元年,于县置泽州。八年,移州治于端氏。天宝元年, 改为
城
岚州下 隋楼烦郡之岚城县。武德四年,平刘武周,置东会州,领岚城县;又 以北和州之太和县来属。其年,分岚城置合会、丰二县,仍自故郡城移岚州于废 东会州,置岚州。旧领岢岚一县,县移旧岚州。其年,又以北
州之静乐县来属。 七年,置临津县。九年,省合会、岢岚、太和三县。贞观元年,改临津为合河。三 年,又置太和县。八年,又省。天宝元年,复为楼烦郡。乾元元年,复为岚州。旧 领县三,
二千八百四十二,
一万一千五百四十一。天宝领县四,
一万六千七 百四十八,
八万四千六。在京师东北一千二百九十五里,去东都一千一百四十四 里。
蔚州 隋雁门郡之灵丘县。武德四年,平刘武周。六年,置蔚州,寄治并州 典县,仍置灵丘、飞狐二县。七年,寄治代州繁畤县。八年,又寄治忻州秀容之北 恆州城。贞观五年,移于今治。天宝元年,改为安边郡。至德二年九月,改为兴唐 郡。乾元元年,置蔚州。旧领县二,
九百四十二,
三千七百四十八。天宝领县 三,
五千五十二,
二万九百五十八。在京师东北一千八百一十里,去东都一千 六百四十里。
岚谷 旧岢岚军也,在宜芳县北界。长安三年,分宜芳于岢岚旧军置岚谷县。 神龙二年,废县置军。开元十二年,复置县。
朔州 隋邑县。武德四年,置朔州,领善
、常宁二县。其年,省常宁县。 天宝元年,改为
邑郡。乾元元年,复
忻州 隋楼烦郡之秀容县。义旗初,置新兴郡,领秀容一县。武德元年,改为 忻州。四年,又置定襄县。天宝元年,改为定襄郡。乾元元年,复为忻州。旧领县 二,四千九百八十七,
一万七千一百三十。天宝,
一万四千八百六,
八万 二千三十二。在京师东北一千三百八十里,去东都一千六十三里。
临泉 隋太和县。武德三年,置北和州,改太和县为临泉县。贞观三年,省北 和州,县属石州。方山 隋县。武德二年,置方州。三年,州废,县属石州。
端氏 汉县。武德八年,移泽州于此县。贞观元年,又移于晋城
城 隋分晋
县置,取县西北古
城为名。初治
山,天授元年,移治郤波 村。先天二年,于故县分置灵川县,开元二年后省
晋城 汉都县,隋改为丹川。武德元年,移丹川于源泽
北,属盖州。二年, 于古
都城置晋城县,属建州。六年,废建州,县属盖州。九年,省丹川县。贞观 元年,废盖州,县属泽州
和顺 汉沾县地。隋为和顺县。武德初,属并州,三年,改为辽州
太谷 隋县。武德三年,置太州。六年,州废,以太谷、祁属并州
崞 汉县。东魏置廓州,又废
兴唐 隋安边县。至德二年,改为兴唐。
广 汉上艾县,后汉改为石艾县。武德三年,属辽州。六年,属受州。八年, 州废,属并州。天宝元年,改为广
。
宜芳 隋岚城县。武德四年,改为宜芳,属东会州。四年,分置丰、合会二 县。五年,省丰
并
。六年,改属岚州。九年,省合会并
定襄 汉曲县地。后汉末,移
曲于太原界置,乃于
曲古城置定襄县。复 废。武德四年,分秀容县复置。
盂 隋县。武德三年,置受州,领盂、寿二县。六年,移受州于寿
。贞观 八年,省受州,盂复属并州
静乐 汉汾县地,有隋汾
。武德四年,置
州,领静乐,又分置汾
、 六度二县。五年,改
州为北
州。六年,省北
州及汾
、六度二县。以静乐属 岚州
定胡 隋县。武德三年,置西定州。贞观二年废,分置孟门县。七年,废孟门 定胡
平夷 后周析离石县置
乐平 隋县。武德三年,于县置辽州。六年,移辽州治于箕州,以乐平属受州。 州废,县来属。
和川 义宁元年,分沁源置
曲 隋
直县。武德三年,分置汾
县。七年,省
直县,改汾
为
曲县, 仍移治
直废县。其年,又分置罗
县。贞观元年省。十七年,又省燕然并
。
清源 隋于古梗城置清源县,以
为名
合河 隋临泉县。武德四年,置临津县。贞观元年,改为合河
五台 汉虑县,隋改为五台
祁 汉县,至隋不改。武德三年,属太州,州废来属。
玄池 州东六十里置
沁州下 隋上党郡之沁源县。义宁元年,置义宁郡,领沁源、铜鞮、绵上,仍 分沁源置和川,凡四县。武德元年,改为沁州。二年,分沁源置招远县。三年,省 招远县。六年,以铜鞮属韩州。天宝元年,改沁州为城郡。乾元元年,复为沁州。 旧领县三,
三千九百五十六,
一万六千一百七。天宝,
六千三百八,
三万 四千九百六十三。在京师东北一千二十五里,去东都六百三十五里。
秀容 汉汾县地,治郭下。隋朝自秀容故城移于此,因改为秀容县
绵上 隋分介休之南界,置绵上县。
沁 元魏置东永安县,隋改为沁
,属盖州。州废来属
离石 汉县。周改为昌化郡,隋复为离石,州所治
楼烦 龙纪元年,于监西一里置
唐林 证圣元年,分五台、崞县置武延县,唐隆元年,改唐林。
百六十,四万六千七百三十二。天宝,
二万七千 八百二十二,
二十五万七千九十。在京师东北一千三十里,至东都六百六十七里。
榆次 汉县
繁畤 汉县
陵川 汉泫氏县,隋改陵川。武德初,属盖州。贞观元年,隶泽州
晋 隋新移于州内
北京太原府 隋为太原郡。武德元年,改为并州总,领晋
、太原、榆次、 太谷、祁、
直、寿
、盂、乐平、
城、石艾、文
、辽山、平城、乌河、榆社 十六县。其年,置清源县,仍以榆社属韩州。三年,废总
。其年,置汾
;仍以 盂、寿
二县置受州,治盂县;乐平、辽山、平城、石艾四县置辽州,治乐平;太 谷、祁二县置太州,治太谷;仍以文
属汾州。四年,又置总
,
并、介、受、 辽、太、榆、汾七州。其年,改为上总
。五年,又改代、石二总
。其年,改上 总
为大总
。六年,又改朔州总
,仍割汾州之文
来属。其年,废太州,以太 谷、祁二县来属。七年,改为大都督府。其年,置罗
县,仍省
直县,改汾
为
曲县,又以文
属汾州。贞观元年,省乌河、罗
二县,又以文
来属。八年, 以废受州之寿
、盂、乐平、石艾,又割顺州之燕然,凡五县来属。督并、汾、箕、 岚四州。十四年,废燕然县。龙朔二年,
为大都督府。天授元年,置北都兼都督 府。开元十一年,又置北都,改并州为太原府。天宝元年,改北都为北京。旧领县 十四,
九万七千八百七十四,
二十万九百三十六。天宝领县十三,
十二万八 千九百五,
七十七万八千二百七十八。在京师东北一千三百六十里,至东都八百 八里。
文 隋县。武德三年,属汾州。六年,属并州。七年,又属汾州。贞观初, 还属并州。天授元年,改为武兴县,以天后乡里县,与太原、晋
并为京师。神龙 元年,依旧为文
沁源 汉谷远县。州所治。后魏改为沁源
雁门 汉广武县,隋为雁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