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十九(10/10)

万四千八百八十五。在京师东南一千 八百里,至东都一千五百一十八里。

沔阳 汉竟陵县地,属江夏郡。隋置沔阳郡,武德初,改为复州,皆治此县

竟陵 汉县,后废。晋复置,至隋不改

监利 汉华容县地,属南郡。晋置监利县。

襄州紧上 隋襄阳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改为襄州,因隋旧名。领襄阳、 安养、汉南、义清、南漳、常平六县。州置山南道行台,统交、广、安、黄、寿等 二百五十七州。五年,省酂州,以阴城、谷城二县来属。七年,罢行台为都督府, 督襄、邓、唐、均、淅、重七州。贞观元年,废重州,以荆山县来属。六年,废都 督府。八年,废鄀州,以率道、乐乡二县来属。又省常平入襄阳,省阴城入谷城, 省南津入义清,省汉南入率道。天宝元年,改为襄阳郡。十四载,置防御使。乾元 元年,复为襄州。上元二年,置襄州节度使,领襄、邓、均、房、金、商等州,自 后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治所。旧领县七,户八千九百五十七,口四万五千一百九十五。 天宝,户四万七千七百八十,口二十五万二千一。在京师东南一千一百八十二里, 至东都八百五十三里。

襄阳 汉县,属南郡。建安十三年,置襄阳郡。晋入为荆州治所。梁置南雍州, 西魏改为襄州,隋为襄阳郡,皆以此县为治所。

邓城 汉邓县,属南阳郡,古樊城也。宋故安养县。天宝元年,改为临汉县, 贞元二十一年,移县古邓城置,乃改临汉为邓城县

谷城 汉筑阳县地,属南阳郡。隋为谷城县

义清 汉中户县地,属南郡。元魏改为义清县。旧治柘林,永徽元年,移治清 良

南漳 汉临沮县,属南郡。晋立上黄县。后魏改为重阳县,隋改为南漳。武德 二年,分南漳置荆山县。又于县治西一百五里置重州,领荆山、重阳、平阳、渠阳、 士门、归义六县。七年,省渠阳入荆山,省平阳入重阳,又省土门、归义二县并房 州之永清。贞观元年,废重州,以荆山属襄州。移重阳入州城,改属迁州。八年, 省重阳入荆山。开元十八年,省荆山,移治于南漳故城,乃改为南漳

宜城 汉已阝县。属南郡。宋立华山郡于大堤村。即今县。后魏改为宜城郡。 分华山、新野置阳立率道县。周省宜城郡,入率道县。武德四年,率道属鄀州。贞 观八年,改隶襄州。天宝七载,改为宜城县

乐乡 汉鄀县,属南郡。晋于合城郡置乐乡县。武德四年,置鄀州,领乐乡、 长寿、率道、上洪四县。贞观元年,省上洪县。八年,废鄀州,以长寿属温州,以 乐乡、率道属襄州。

荆州江陵府 隋为南郡。武德初,萧铣所据。四年,平铣,改为荆州,领江陵、 枝江、长林、安兴、石首、松滋、公安七县。五年,荆州置大总管,管荆、辰、朗、 澧、东松、沈、基、复、巴、睦、崇、硖、平等十三州,统潭、桂、交、循、夔、 高、康、钦、尹九州。六年,改平州为玉州,改巴州为岳州。七年,废基州入郢州。 其年,改大总管为大都督,督荆、辰、澧、朗、东松、岳、硖、玉八州,仍统潭、 桂、交、夔、高、钦、尹等七州。其沈、复、睦、崇四州,循、康二州都督并不统。 八年,废玉州,以当阳县来属。贞观元年,废郢州,以章山来属。二年,降为都督 府,惟督前七州而已。其桂、潭等七州,不统也。八年,废东松州入硖州,又省章 山入长林。十年,辰州改隶黔州。都督硖、澧、朗、岳四州,都督从三品。荆州领 江陵、枝江、当阳、长林、安兴、石首、松滋、公安等八县。龙朔二年,升为大都 督,督硖、岳、复、郢四州。天宝元年,改为江陵郡。乾元元年三月,复为荆州大 都督府。自至德后,中原多故,襄、邓百姓,两京衣冠,尽投江、湘,故荆南井邑, 十倍其初,乃置荆南节度使。上元元年九月,置南都,以荆州为江陵府,长史为尹, 观察、制置,一准两京。以旧相吕諲为尹,充荆南节度使,领澧、朗、硖、夔、忠、 归、万等八州,又割黔中之涪,湖南之岳、潭、衡、郴、邵、永、道、连八州,增 置万人军,以永平为名。二年,置长宁县于郭内,与江陵并治。其年,省枝江县入 长宁。至德二年,江陵尹卫伯玉以湖南阔远,请于衡州置防御使。自此,八州置使, 改属江南西道。旧领县八,户一万二百六十,口四万九百五十八。天宝领县七,户 三万一百九十二叶四万八千一百四十九。在京师东南一千七百三十里,至东都一千 三百一十五里。

江陵 汉县,南郡治所也。故楚都之郢城,今县北十里纪南城是也。后治于郢, 在县东南。今治所,晋桓温所筑城也

长宁 上元元年,分江陵县置,治郭下。二年,又废枝江并入

当阳 汉县,属南郡。武德四年,于县置平州,领当阳、临沮二县。六年,改 属玉州。又省临沮入当阳,属荆州

长林 晋分编县置长林县,以其有栎林长阪故也。武德四年,于县东北百二十 里置基州及章山县。七年,废基州,以章山属郢州。州废,属荆州。八年,省入长 林

石首 汉华容县,属南郡。武德四年,分华容县置,取县北石首山为名。旧治 石首山,显庆元年,移治阳支山下

松滋 汉高城县地,属南郡。松滋,亦汉县名。属庐江郡。晋时松滋县人避乱 至此,乃侨立松滋县,因而不改

公安 吴孱县地。汉末左将军刘备,自襄阳来镇此,时号左公,乃改名公安。

硖州下 隋夷陵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硖州,领夷陵、夷道、远安三县。 贞观八年,废东松州,以宜都、长阳、巴山三县来属。其年,省夷道入宜都。九年, 自下牢镇移治陆抗故垒。天宝元年,改为夷陵郡。乾元元年,复为硖州。旧领县五, 户四千三百,口一万七千一百二十七。天宝,户八千九十八,口四万五千六十六。 在京师东南一千八百八十八里,至东都一千六百四十六里。

夷陵 汉县,属南郡。有夷山在西北,因为名。蜀置宜都郡。梁改为宜州,后 魏改为拓州,又改为硖州。隋县治石皋城。武德四年,移治夷陵府。贞观九年,移 治陆抗故垒

宜都 汉夷道县,属南郡。陈改为宜都,隋改为宜昌,属荆州。武德二年,置 江州,领宜昌一县,寻改为宜都。六年,改江州为东松州。八年,废睦州。以长阳、 巴山来属。贞观八年,废东松州,尽以三县属硖州

长阳 汉佷山县,属武陵郡。隋改为长阳,以溪水为名。隋属荆州,武德四年, 置睦州,领长阳、巴山二县。八年,废睦州,以二县属东松州。贞观八年,属硖州

远安 汉临沮县地,属南郡。晋改高安县。后周改为远安,属硖州

巴山 隋分佷山县置巴山县。武德二年,置江州,领巴山、盐水二县。四年, 废江州及盐水县,以巴山属睦州。八年,属东松州。贞观八年,属硖州。

归州 隋巴东郡之秭归县。武德二年,割夔州之秭归、巴东二县,分置归州。 三年,分秭归置兴山县,治白帝城。天宝元年,改为巴东郡。乾元元年,复为归州。 旧领县三,户三千五百三十一,口二万一十一。天宝,户四千六百四十五,口二万 三千四百二十七。在京师南二千二百六十八里,至东都一千八百四十三里。

秭归 汉县,属南郡。魏改为临江郡。吴、晋为建平郡。隋属巴东郡。武德二 年,置归州。

巴东 汉巫县地,属南郡。周置乐乡县,隋改为巴东县

兴山 武德三年,分秭归县置。旧治高阳城,贞观十七年,移治太清镇,天授 二年,移治古夔子城。

夔州下 隋巴东郡。武德元年,改为信州。领人复、巫山、云安、南浦、梁山、 大昌、武宁七县。二年,以武宁、南浦、梁山属浦州。又改信州为夔州,仍置总管, 管夔、硖、施、业、浦、涪、渝、谷、南、智、务、黔、克、思、巫、平十九州。 八年,以浦州之南浦、梁山来属。九年,又以南浦、梁山属浦州。贞观十四年,为 都督府,督归、夔、忠、万、涪、渝、南七州。后罢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云安 郡。至德元年,于云安置七州防御使。乾元元年,复为夔州。二年,刺史唐论请升 为都督府。寻罢之。旧领县四,户七千八百三十,口三万九千五百五十。天宝,户 一万五千六百二十九,口六万五十。在京师南二千四百四十三里,至东都二千一百 七十五里。

奉节 汉鱼复县,属巴郡,今县北三里赤甲城是也。梁置信州,周为永安郡, 隋为巴东郡,仍改为人复县。贞观二十三年,改为奉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