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十五(4/4)

按图斜视, 北极出地四十度。差阳城五度二分。凡南北之差十度半,其径三千六百八十里九十 步。自阳城至朗州,一千八百二十六里百九十六步,自阳城至蔚州横野军,一千八 百六十一里二百一十四步。北至之晷,差一尺五寸三分,自阳城至朗州,差七寸二 分,自阳城至横野军,差八寸。南至之晷,差五尺三寸六分。自阳城至朗州,差二 尺一寸八分,自阳城至横野军,差三尺一寸八分。率夏至与南方差步,冬至与北方 差多。又以图校安南,日在天顶北二度四分,北极高二十度四分,冬至影长七尺九 寸四分,定春秋分影长二尺九寸三分。差阳城十四度三分,其径五千二十三里。至 林邑国,日在天顶北六度六分强,北极之高十七度四分,周圆三十五度,常见不隐。 冬至影长六尺九寸,其径六千一百一十二里。假令距阳城而北,至铁勒之地亦十七 度四分,合与林邑与等,则五月日在天顶南二十七度四分,北极之高五十二度,周 圆一百四度,常见不隐。北至之龁四尺一寸三分,南至之龁二丈九就十寸六分。定 春秋分影长九尺八寸七分。北方其没地才十五度馀,昏伏于亥之正西,晨见于丑之 正东,以里数推之,已在回纥之北,又南距洛阳九千八百一十里,则五月极长之日, 其夕常明,然则骨利干犹在其南矣。又先儒以南戴日下万五千里为句股,斜射阳城 为弦,考周径之率以揆天度,当一千四百六里二十四步有馀。今测日影,距阳城五 千馀里,已居戴日之南,则一度之广,皆宜三分去二,计南北极相去才八万馀里, 其径五万馀里,宇宙之广,岂若是乎?然则王蕃所传,盖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之义 也。古人所以恃句股之术,谓其有征于近事。顾未知目视不能远,浸成微分之差, 其差不已,遂与术错。如人游于大湖,广不盈百里,而睹日月朝夕出入湖中。及其 浮于巨海,不知几千万里,犹睹日月朝出其中,夕入其中。若于朝夕之际,俱设重 差而望之,必将小大同术而不可分矣。

夫横既有之,纵亦宜然。假令设两表,南北相距十里,其崇皆数十里,若置火 炬于南表之端,而植八尺之木于其下,则当无影。试从南表之下,仰望北表之端, 必将积微分之差,渐与南表参合。表首参合,则置炬于其上,亦当无影矣。又置火 炬于北表之端,而植八尺之木于其下,则当无影。试从北表之下,仰望南表之端, 又将积微分之差,渐与北表参合。表首参合,则置炬于其上,亦当无影矣。复于二 表之间,相距各五里,更植八尺之木,仰而望之,则表首环屈而相会。若置火炬于 两表之端,皆当无影。夫数十里之高与十里之广,然则斜射之影与仰望不殊。今欲 求其影差以推远近高下,犹尚不可知也;而况稽周天积里之数于不测之中,又可必 乎!假令学者因二十里之高以立句股之术,尚不知其所以然,况八尺之木乎!原人 所以步圭景之意,将欲节宣和气,辅相物宜,而不在于辰次之周径;其所以重历数 之意,将欲敬授人时,钦若乾象,而不在于浑、盖之是非。若乃述无稽之谈于视听 之所不及,则君子阙疑而不质,仲尼慎言而不论也。而或者各守所传之器以述天体, 谓浑元可任数而测,大象可运算而窥,终以六家之说,迭为矛盾。今诚以为盖天, 则南方之度渐狭;以为浑天,则北方之极浸高。此二者,又浑、盖之家未能有以通 其说也。由是而观,则王仲任、葛稚川之徒,区区于异同之辨,何益人伦之化哉!

又凡日晷差,冬夏至不同,南北亦异,而先儒一以里数齐之,丧其事实。沙门 一行因修《大衍图》,更为《覆矩图》,自丹穴以暨幽都之地,凡为图二十四,以 考日蚀之分数,知夜漏之短长。今载诸州测景尺寸如左: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