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皇极再造,孝思匪宁。奉二月二十九日敕:“七室已下,依旧号尊崇。”又 奉三月一日敕:“既立七庙,须尊崇始祖,速令详之”者。伏寻礼经,始祖即是太 祖,太祖之外,更无始祖。周朝太祖之外,以周文王为始祖,不合礼经。或有引 《白虎通义》云“后稷为始祖、文王为太祖、武王为太宗”,及郑玄注《诗-雍》 序云“太祖谓文王”以为说者。其义不然。何者?彼以礼“王者祖有功,宗有德, 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故谓文王为太祖耳,非袷祭群主合之太祖。
二年,驾还京师,太庙自是亦崇享七室,仍改武氏崇尊庙为崇恩庙。明年二月, 复令崇恩庙一依天授时享祭。时武三思用事,密令安乐公主讽中宗,故有此制。寻 又特令武氏崇恩庙斋郎取五品充。太常博士杨孚奏言:“太庙斋郎,承前只七品 已下
。今崇恩庙斋郎既取五品
,即太庙斋郎作何等级?”上曰:太庙斋郎亦准 崇恩庙置。”孚奏曰:“崇恩庙为太庙之臣,太庙为崇恩庙之君,以臣准君,犹为 僭逆,以君准臣,天下疑惧。孔
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 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人无所措手足。故君
名之必可 言也。’伏愿无惑邪言,以为
始。”其事乃寝。崇恩庙至睿宗践祚,乃废毁之。
太常博士刘承庆、尹知章又议云:
时有制令宰相更加详定,礼尚书祝钦明等奏言:“博士三人,自分两议: “张齐贤以始同太祖,不合更祖昭王;刘承庆以《王制》三昭三穆,不合重崇宣帝。 臣等商量,请依张齐贤以景皇帝为太祖,依刘承庆尊崇六室。”制从之。寻有制以 孝敬皇帝为义宗,升祔于太庙。其年八月,崇祔光皇帝、太祖景皇帝、代祖元皇帝、
祖神尧皇帝、太宗文武圣皇帝、皇考
宗天皇大帝、皇兄义宗孝敬皇帝于东都之 太庙,躬行享献之礼。
谨《王制》:“天
七庙,在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此载籍之明文, 古今之通制。皇唐稽考前范,详采列辟,崇建宗灵,式遵斯典。但以开基之主,受 命之君,王迹有浅
,太祖有远近。汤、文祚基稷、珣,太祖代远,
乎昭穆之上, 故七庙可全。若夏继唐、虞,功非由鲧;汉除秦、项,力不因尧。及魏、晋经图, 周、隋拨
,皆勋隆近代,祖业非远,受命始封之主,不离昭穆之亲,故肇立宗祊, 罕闻全制。夫太祖以功建,昭穆以亲崇,有功百代而不迁,亲尽七叶而当毁。或以 太祖代浅,庙数非备,更于昭穆之上,远立合迁之君,曲从七庙之文,
乖迭毁之 制。
今之议者,或有立凉武昭王为始祖者,殊为不可。何者?昔在商、周、稷、 珣始封,汤、武之兴,祚由稷、珣,故以稷、珣为太祖,即皇家之景帝是也。凉武 昭王勋业未广,后主失国,土宇不传。景皇始封,实基明命。今乃舍封唐之盛烈, 崇西凉之远构,考之前古,实乖典礼。魏氏不以曹参为太祖,晋氏不以殷王仰为太 祖,宋氏不以楚元王为太祖,齐、梁不以萧何为太祖,陈、隋不以胡公、杨震为太 祖,则皇家安可以凉武昭王为太祖乎?汉之东京,大议郊祀,多以周郊后稷,汉当 郊尧。制上公卿议,议者多同,帝亦然之。杜林正议,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 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祖宗故事,所宜因循。”竟从林议。又传称“
知天 上,事问长人”,以其近之。武德、贞观之时,主圣臣贤,其去凉武昭王盖亦近于 今矣。当时不立者,必不可立故也。今既年代浸远,方复立之,是非三祖二宗之意。 实恐景皇失职而震怒,武昭虚位而不答,非社稷之福也。
既远,迁庙 亲庙,皆太祖之后,故得合
有序,尊卑不差。其后汉
祖受命,无始封祖,即 以
皇帝为太祖。太上皇
帝之父,立庙享祀,不在昭穆合
之列,为尊于太祖故 也。魏武创业,文帝受命,亦即以武帝为太祖。其
皇、太皇、外
君等并为属尊, 不在昭穆合
之列。晋宣创业,武帝受命,亦即以宣帝为太祖。其征西、豫章、颍 川、京兆府君等并为属尊,不在昭穆合
之列。历兹已降,至于有隋,宗庙之制, 斯礼不改。故宇文氏以文皇帝为太祖,隋室以武元皇帝为太祖。国家诞受在命,累 叶重光。景皇帝始封唐公,实为太祖。中间代数既近,列在三昭三穆之内,故皇家 太庙,唯有六室。其弘农府君、宣、光二帝,尊于太祖,亲尽则迁,不在昭穆合
之数。
开元四年,睿宗崩,及行祔庙之礼,太常博士陈贞节、苏献等奏议曰:“谨 孝和皇帝在庙,七室已满。今睿宗大圣真皇帝是孝和之弟,甫及仲冬,礼当祔迁。 但兄弟
庙,古则有焉,递迁之礼,昭穆须正。谨
《礼论》,太常贺循议云: ‘兄弟不相为后也。故殷之盘庚,不序于
甲,而上继于先君;汉之光武,不嗣于 孝成,而上承于元帝。’又曰:‘晋惠帝无后,怀帝承统,怀帝自继于世祖,而不 继于惠帝。其惠帝当同
甲、孝成,别
宗庙事重,禘祫礼崇,先王以之观德。或者不知其说,既而往,孔
不
观 之。今朝命惟新,宜应慎礼,祭如神在,理不可诬。请准敕加太庙为七室,享宣皇 帝以备七代,其始祖不合别有尊崇。
景云元年冬,将葬中宗孝和皇帝于定陵,中书令姚元之、吏尚书宋璟奏言: “准礼,大行皇帝山陵事终,即合祔庙。其太庙第七室,先祔皇兄义宗孝敬皇帝、 哀皇后裴氏神主。伏以义宗未登大位,崩后追尊,神龙之初,乃特令迁祔。《
秋》 之义,国君即位未逾年者,不合列叙昭穆。又古者祖宗各别立庙,孝敬皇帝恭陵既 在洛州,望于东都别立义宗之庙,迁祔孝敬皇帝、哀皇后神主,命有司以时享祭, 则不违先旨,又协古训,人神允穆,
退得宜。在此神主,望
夹室安置。伏愿陛 下以礼断恩。”制从之。及既葬,祔中宗孝和皇帝、和思皇后赵氏神主于太庙。其 义宗即于东都从善里建庙享祀。时又追尊昭成、肃明二皇后,于亲仁里别置仪坤庙, 四时享祭。
皇家千龄启旦,百叶重光。景皇帝浚德基唐,代数犹近,号虽崇于太祖,亲尚 列于昭穆,且临六室之位,未申七代之尊。是知太庙当六,未合有七。故先朝惟有 宣、光、景、元、神、尧、文武六代亲庙。大帝登遐,神主升祔于庙室,以宣后帝 代数当满,准礼复迁。今止有光皇帝已下六代亲庙,非是天之庙数不当有七,要 由太祖有远近之异,故初建有多少之殊。敬惟三后临朝,代多儒雅,神祊事重,礼 岂虚存,规模可沿,理难变革。宣皇既非始祖,又庙无祖宗之号,亲尽既迁,其在 不合重立。若礼终运往,建议复崇,实违《王制》之文,不合先朝之旨。请依贞观 之故事,无改三圣之宏规,光崇六室,不亏古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