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冬,礼员外郎王仲丘又上疏请行藉田之礼。二十三年正月, 亲祀神农于东郊,以勾芒
。礼毕,躬御耒耜于千亩之甸。时有司
仪注:“天
三推,公卿九推,庶人终亩。”玄宗
重劝耕藉,遂
耕五十余步,尽垅乃止。礼 毕,辇还斋
,大赦。侍耕、执
官皆等级赐帛。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又亲往东郊 迎气,祀青帝,以勾芒
,岁星及三辰七宿从祀。其坛本在
明门外,玄宗以祀所 隘狭,始移于浐
之东面,而值望
。其坛一成,坛上及四面皆青
。勾芒坛在 东南。岁星已下各为一小坛,在青坛之北。亲祀之时,有瑞雪,坛下侍臣及百僚拜 贺称庆。
祖武德二年,国
立周公、孔
庙。七年二月己酉,诏“诸州有明一经已上 未被升擢者,本属举送,
以名闻,有司试策,皆加叙用。其吏民
弟,有识
明
,志希学艺,亦
名申送,量共差品,并即
学。州县及乡,并令置学。”丁酉, 幸国
学,亲临释奠。引
士、沙门有学业者,与博士杂相驳难,久之乃罢。
经王社之义。其祭先农既改为帝社坛,仍准令用孟吉亥祠后 土,以勾龙氏
。”制从之。于是改先农为帝社坛,于坛西立帝稷坛,礼同太社、 太稷,其坛不备方
,所以异于太社也。睿宗太极元年,亲祀先农,躬耕帝藉。礼 毕,大赦,改元。
太宗贞观十四年正月庚
,命有司读
令,诏百官之长,升太极殿列坐面听 之。开元二十六年,玄宗命太常卿韦绦每月
《月令》一篇。是后每孟月视日,玄 宗御宣政殿,侧置一榻,东面置案,命韦绦坐而读之。诸司官长,亦升殿列座而听 焉。岁余,罢之。乾元元年十二月丙寅立
,肃宗御宣政殿,命太常卿于休烈读
令。常参官五品已上正员,并升殿预坐而听之。旧仪,岳渎已下,祝版御署讫,北 面再拜。证圣元年,有司上言曰:“伏以天
父天而母地,兄日而姊月,于礼应敬, 故有再拜之仪。谨
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天
无拜公侯之礼,臣愚以为失尊 卑之序。其日月已下,请依旧仪。五岳已下,署而不拜。”制可,从之。
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正月,诏曰:“古圣帝明王、岳渎海镇,用牲牢,余并以酒 脯充奠祀。”二十三年正月,诏:“自今已后,明衣绢布,并祀前五日预给。”丁 酉,诏:“自今已后,有大祭,宜差丞相、特、开府、少保、少傅、尚书、御史 大夫摄行事。”天宝六载正月,诏:“三皇、五帝,于京城置令,丞。”七载五月, 诏:“三皇已前帝王,宜于京城共置庙官。历代帝王肇迹之
,德业可称者,忠臣 义士、孝妇烈女,所在亦置一祠宇。晋
真人等并追赠,得
升仙
,度
士永修 香火。”九载九月,
士崔昌上《大唐五行应运历》,以王者五十代而一千年,请 国家承周、汉,以周、隋为闰。十一月,敕:“唐承汉后,其周武王、汉
祖同置 一庙并官吏。”十二载九月,以魏、周、隋依旧为三王后,封韩公、介、酅公等, 仍旧五庙。
贞观之礼,无祭先代帝王之文。显庆二年六月,礼尚书许敬宗等奏曰:“谨 案《礼记-祭法》云:‘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人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 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又:‘尧、舜、禹、汤、文、 武,有功烈于人,及日月星辰,人所瞻仰;非此族也,不在祀典’。准此,帝王合 与日月同例,常加祭享,义在报功。爰及隋代,并遵斯典。汉
祖祭法无文,但以 前代迄今,多行秦、汉故事。始皇无
,所以弃之。汉祖典章,法垂于后。自隋已 下,亦在祠例。伏惟大唐稽古垂化,网罗前典,唯此一礼,咸秩未申。今请聿遵故 事,三年一祭。以仲
之月,祭唐尧于平
,以契
;祭虞舜于河东,以咎繇
; 祭夏禹于安邑,以伯益
;祭殷汤于偃师,以伊尹
;祭周文王于
,以太公
; 祭武王于镐,以周公、召公
;祭汉
祖于长陵,以萧何
。
贞观十四年三月丁丑,太宗幸国学,亲观释奠。祭酒孔颖达讲《孝经》,太 宗问颖达曰:“夫
门人,曾、闵俱称大孝,而今独为曾说,不为闵说,何耶?” 对曰:“曾孝而全,独为曾能达也。”制旨驳之曰:“朕闻《家语》云:曾皙使曾 参锄瓜,而误断其本,皙怒,援
肃宗乾元二年正月丁丑,将有事于九
之神,兼行藉田礼。自明凤门
,至 通化门,释軷而
坛,行宿斋于
。戊寅,礼毕,将耕藉,先至于先农之坛。因阅 耒耜,有雕刻文饰,谓左右曰:“田
,农人执之,在于朴素,岂文饰乎?”乃命 彻之。下诏曰:“古之帝王,临御天下,莫不务农敦本,保俭为先,盖用勤
率下 也。属东耕启候,爰事藉田,将
劝彼蒸人,所以执兹耒耜。如闻有司所造农
, 妄加雕饰,殊匪典章。况绀辕缥軏,固前王有制,崇奢尚靡,谅为政所疵。靖言思 之,良用叹息,岂朕法尧舜、重茅茨之意耶!其所造雕饰者宜停。仍令有司依农用 常式,即别改造,庶万方黎庶,知朕意焉。”翌日己卯,致祭神农氏,以后稷
享。 肃宗冕而硃纮,躬秉耒耜而九推焉。礼官奏陛下合三推,今过礼。肃宗曰:“朕以
率下,自当过之,恨不能终于千亩耳。”既而伫立久之,观公卿、诸侯、王公已 下耕毕。
天宝六载正月,诏大祭祀骍犊,量减其数。肃宗上元元年闰四月,改元,制以 岁俭,停中小祠享祭。至其年仲秋,复祠文宣于太学。永泰二年,夏累月亢旱, 诏大臣裴冕等十余人,分祭川渎以祈雨。礼仪使右常侍于休烈请依旧祠风伯、雨师 于国门旧坛,复为中祠,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