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属冯翊,栎阳连接下邽,奉先县宜却隶 同州,栎阳宜隶华州。丙寅,夺西川节度使王建在身官爵。戊辰,李克用与幽州之 众同攻潞州,全忠守将丁会以泽、潞降太原,克用以其子嗣昭为留后。甲戌,全忠 烧长芦营旋军,闻潞州陷故也。乙亥,贬兴唐府少尹孙秘长流爱州,寻赐死,孙乘 弟也。
四年春正月戊寅朔。壬寅,全忠自长芦至大梁,天子遣御史大夫薛贻矩赍诏慰 劳。全忠自弑昭宗之后,岐、蜀、太原,连兵牵制,关西日削。幸罗绍威杀牙军, 全获魏博六州。将行篡代,欲威临河朔,乃再兴师临幽、沧,冀仁恭父子乞盟,则 与之相结,以固王镕、绍威之心。而自秋迄冬,攻沧州无功,及闻丁会失守,烧营 遽还。路由魏州,罗绍威知失势,恐兵袭己,深赞篡夺之谋,他日如王受禅,必罄 六州军赋以助大礼,全忠深感之。至大梁,会薛贻矩来,乃以臣礼见全忠。贻矩承 间密陈禅代之谋,全忠心德之。贻矩还奏曰:“元帅有受代意,陛下深体时事,去 兹重负。”帝曰:“此吾素怀也。”乃降诏元帅以二月行传禅之礼,全忠伪辞。
二月壬子,诏文武百官以今月七日齐赴元帅府。癸丑,宰相百官辞,全忠以未 断表为词。
三月戊寅朔,全忠令大将李思安率兵三万,合魏博之众,攻掠幽州。思安顿兵 临其郛,会仁恭子守光率兵赴援,思安乃还。庚寅,诏薛贻矩再使大梁,达传位之 旨。甲辰,诏曰:
敕宰臣文武百辟,籓岳庶尹,明听朕言。夫大宝之尊,神器之重,傥非德充宇 宙,功济黔黎,著重华纳麓之功,彰文命导川之绩,允熙帝载,克代天工,则何以 统御万邦,照临八极。元帅梁王,龙颜瑞质,玉理奇文,以英谋睿武定寰瀛,以厚 泽深仁抚华夏。神功至德,绝后光前,缇油罕纪其鸿勋,讴诵显归于至化。二十年 之功业,亿兆众之推崇,迩无异言,远无异望。朕惟王圣德,光被八纮,宜顺玄穹, 膺兹宝命。况天文符瑞,杂沓宣明,虞夏昌期,显于图箓。万机不可以久旷,天命 不可以久违,神祇叶心,归于有德。朕敬以天下,传禅圣君,退居旧籓,以备三恪。 今敕宰臣张文蔚、杨涉等率文武百僚,备法驾奉迎梁朝,勉厉肃恭,尊戴明主。冲 人释兹重负,永为虞宾,获奉新朝,庆泰兼极。中外列辟,宜体朕怀。
乙酉,乃以中书侍郎、平章事张文蔚充册使,礼部尚书苏循为副。中书侍郎、 平章事杨涉押传国宝使,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张策为副。御史大夫薛贻矩为押金宝 使,左丞赵光逢为副。甲午,文蔚押文武百僚赴大梁。甲子,行事。册曰:
皇帝若曰:咨尔天下兵马元帅、相国总百揆梁王,朕每观上古之书,以尧舜为 始者,盖以禅让之典垂于无穷。故封泰山,禅梁父,略可道者七十二君,则知天下 至公,非一姓独有。自古明王圣帝,焦思劳神,惴若纳隍,坐以待旦,莫不居之则 兢畏,去之则逸安。且轩辕非不明,放勋非不圣,尚欲游于姑射,休彼大庭。矧乎 历数寻终,期运久谢,属于孤藐,统御万方者哉!况自懿祖之后,嬖幸乱朝,祸起 有阶,政渐无象。天纲幅裂,海水横流,四纪于兹,群生无庇。洎乎丧乱,谁其底 绥。洎于小子,粤以幼年,继兹衰绪。岂兹冲昧,能守洪基?惟王明圣在躬,体于 上哲。奋扬神武,戡定区夏,大功二十,光著册书。北越阴山,南逾瘴海,东至碣 石,西暨流沙,怀生之伦,罔不悦附。矧予寡昧,危而获存。今则上察天文,下观 人愿,是土德终极之际,乃金行兆应之辰。况十载之间,彗星三见,布新除旧,厥 有明征,讴歌所归,属在睿德。今遣持节、银青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 下平章事张文蔚等,奉皇帝宝绶,敬逊于位。于戏!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 天禄永终。王其祗显大礼,享兹万国,以肃膺天命。
全忠建国,奉帝为济阴王,迁于曹州,处前刺史氏叔琮之第。时太原、幽州、 凤翔、西川犹称天祐正朔。天祐五年二月二十一日,帝为全忠所害,时年十七,仍 谥曰哀皇帝,以王礼葬于济阴县之定陶乡。中兴之初,方备礼改卜,遇国丧而止。 明宗时就故陵置园邑,有司请谥曰昭宣光烈孝皇帝,庙号“景宗”中书覆奏少帝 行事,不合称宗,存谥而已。知礼者亦以宣、景之谥非宜,今只取本谥,载之于纪。
史臣曰:悲哉!土运之将亡也,五常殆尽,百怪斯呈,宇县瓜分,皇图瓦解。 昭宗皇帝英猷奋发,志愤陵夷,旁求奇杰之才,欲拯沦胥之运。而世途多僻,忠义 俱亡,极爵位以待贤豪,罄珍奇而托心腹。殷勤国士之遇,罕有托孤之贤,豢丰而 犬豕转狞,肉饱而虎狼逾暴。五侯九伯,无非问鼎之徒;四岳十连,皆畜无君之迹。 虽萧屏之臣扼腕,岩廊之辅痛心,空衔毁室之悲,宁救丧邦之祸?及扶风西幸,洛 邑东迁,如寄珠于盗跖之门,蓄水于尾闾之上,往而不返,夫何言哉!至若川竭山 崩,古今同叹;虎争龙战,兴替无常。纵胠箧之不仁,亦攫金之有道。曹操请刑于 椒壶,盖迫阴谋;马昭拒命于凌云,窘于见讨。诚知丑迹,得以为词,而全忠所行, 止于残忍。况自岐迁洛,天子塊然,六军尽斥于秦人,四面皆环于汴卒。冕旒如寄, 纤芥为疑,迎銮未及于崇朝,剚刃已闻于涂地。立嗣君于南面,毙母后于中闱,黄 门与禁旅皆歼,宗室共衣冠并殪。复又盗钟掩耳,嫁祸于人。何九六之数穷,偶天 人之道尽,目击斯乱,言之伤心。哀帝之时,政由凶族。虽揖让之令,有类于山阳; 而凌逼之权,过逾于侯景。人道浸薄,阴骘难征,然以此受终,如何延永!
赞曰:勋华受命,揖让告终。逆取顺守,仁道已穷。暴则短祚,义则延洪。虞 宾之祸,非止一宗。
部分译文
昭宗,谥号圣穆景文孝皇帝,名李晔,是懿宗皇帝第七子,母亲惠安太后,姓王。咸通八年(867)二月二十二日生于东内,咸通十三年(872)四月封为寿王,名李杰。乾符四年(877)被授为开府仪同三司、幽州大都督、幽州卢龙等军镇节度使、押奚、契丹藩落使、辖区内观察处置使等。寿王和僖宗是同母所生的兄弟,相互间特别亲近和睦。自从国事艰难以来,僖宗流亡外方,寿王曾经随侍在僖宗左右,掌握兵权和中枢政要,僖宗极为器重和爱惜他。文德元年(888)二月,僖宗患暴病。当时皇帝刚刚回到皇宫不久,人心极其关注皇帝,突然听说皇帝患暴病,军民都震骇惊愕。直到皇帝病情危重的那天傍晚,大家还不知道由谁继位。群臣认为吉王最贤德,排行又在寿王前面,将会立吉王为继位者,只有左右神策观军容使杨复恭请求任命寿王监国。三月六日,宣布僖宗遗诏,立寿王为皇太弟。八日,寿王在僖宗的灵柩前即皇帝位,时年二十二岁。任命司空韦昭度暂时代理宰相。三月十二日,接见群臣,开始处理政务。皇上喜欢读有关典章文物制度方面的书,特别重视儒家学术,精神气质雄杰英武,有武宗皇帝的遗风。因为先朝的声威,武功不能振作,国家的命脉逐渐衰微,因而皇上尊重和礼遇大臣,审慎地推行治国的方法,目的在于恢复和扩展先朝的旧业,以统一全国的号令。皇上即位之初,朝内外都很称赞他。
四月初一为戊辰日。四月初三,追加皇上已故的母亲惠安太后谥号为恭献。四月初八,河南尹张全义在河阳率军袭击李罕之,李罕之退出河阳,占据泽州。魏博镇的衙军在龙兴寺杀害其主帅乐彦祯,又进攻乐从训,击败了他。乐从训率领残部退守洹水,被罗宗弁攻破城池,将其杀害。四月十五日,蔡州贼将孙儒攻破扬州,杨行密突围逃出扬州,占据宣州。孙儒自称为淮南节度使,并率领他的部下进攻宣州。
五月初一,决定任命宣武军节度使、检校侍中、沛郡王朱全忠为蔡州四面行营兵马都统。自从秦贤、石。。兵败之后,蔡州贼军的势力逐渐衰弱,当时时溥正被朱全忠进攻,因此把时溥四面行营兵马都统的职衔转授给了朱全忠。五月初六,被伪授为荆襄节度使的蔡州贼将赵德醔派使者来表示归顺朝廷,愿意征讨贼军以效命立功,朝廷便任命赵德醔为蔡州四面行营副都统,赵德醔即率领荆襄的兵马归属于朱全忠。
六月初一,因为川中贼将王建策动大叛乱,剑南的陈敬王宣向朝廷告急,决定任命开府仪同三司、暂署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太清宫使、弘文馆大学士、延资库使、上柱国、扶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韦昭度为检校司徒、门下侍郎、平章政事,兼成都尹,充任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掌管节度使事务,兼西川招抚制置使等。蔡州行营奏报,在龙陂大破贼军,并进军逼近贼军占据的城池。
七月初一,泽州刺史李罕之引导太原的军队进攻河阳,被汴州将领丁会击败,退兵返回高平。
九月初一,汴州将领朱珍在維桥击败时溥的军队,于是攻陷宿州,从此时溥据守城池不敢再出城。汴州将领胡元琮急速攻打蔡州。
十二月初一,蔡州的偏将申丛逮捕秦宗权,打断了他的腿,任命申丛暂时代理蔡州留后。等中使到达蔡州,另一名偏将郭。。杀死申丛,把秦宗权抢到手,捆起来送到汴州。蔡州、申州、光州等地获得平定。皇上下诏赐给蔡州行营的士兵二十五万贯钱,命令度支使逐步支付给他们。当月,把僖宗安葬在靖陵。
龙纪元年(889)春,正月初一,皇上驾临武德殿接受朝贺。宣布敕命,实行大赦,改用新年号。对朝内外文武大臣晋封官职,颁赐的爵位各不相同。任命剑南西川节度使、两川招抚制置使韦昭度为检校司空,担任东都留守;任命翰林学士承旨、兵部侍郎、知制诰刘崇望以本职任同平章事;任命刑部侍郎孙揆为京兆尹。
二月初一为癸亥日。二月二十七日,汴州行军司马李。。监押解送逆贼秦宗权和他的妻子赵氏前往京师献俘,皇上驾临延喜门接受献俘,百官向皇上表示祝贺。把逆贼夫妇游街示众,祭告宗庙社稷以后,在独柳将秦宗权斩首,赵氏以笞刑处死。当初,从诸将收复长安时起,黄巢向东出关,和秦宗权合流。黄巢的贼军虽然被平定,秦宗权手下的凶徒却聚集得更多了,西至金州、商州、陕州、虢州,南达荆州、襄州,东过淮甸,北犯徐州、兖州、汴州、郑州,范围达到几十个州。五六年之内,百姓失去耕种纺织的生计,一千户人家的集镇,留下来的人不到一两户。年成既然凶险饥荒,百姓便烹煮人肉而食,战乱的残酷,是过去从来没有听说过的。秦宗权被平定以后,朱全忠却又聚集十万军队,吞并河南、兖州、郓州、青州、徐州之间地区,血战不能平息,唐朝的国运便走向灭亡。中书省上奏,请求以二月二十二日为嘉会节,皇上允从。
三月初一,任命右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孔纬暂署司空、太清宫使、弘文馆大学士、延资库使,并担任诸道盐铁转运使,任命右仆射、门下侍郎、集贤殿大学士杜让能为左仆射、监修国史、暂署度支使,任命中书侍郎、户部尚书、同平章事张浚为集贤殿大学士,执掌户部事务。
四月初一,任命宣武、淮南等军节度副大使、掌管节度使事务、管区内营田使、观察处置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傅,兼任侍中、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汴州刺史、充任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上柱国、沛郡王、食邑四千户朱全忠为检校太尉、中书令,晋封为东平王,并赏赐军费十万贯钱。
五月初一,汉州刺史王建攻陷成都府,将陈敬王宣迁徙到雅州,王建自称为西川兵马留后。朝廷再次任用田令孜为监军。
六月初一,邢氵名节度使孟方立去世,全军将士推举他的弟弟氵名州刺史孟迁为邢氵名节度留后,太原李克用出兵攻打孟迁。杭州刺史钱霮进攻宣州,攻占了城池,擒获刘浩,将他的心挖出来祭奠周宝。
七月,皇上下诏在杭州设置武胜军,任命钱霮为本军防御使、观察使。
十月初一,青州节度使王敬武去世。决定任命特进、太子少师、博陵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崔安潜任检校太傅,兼任侍中、青州刺史、平卢节度使、观察使、监管新罗渤海两蕃使。青州三军将士推举王敬武的儿子王师范暂时执掌兵马的事务。
十一月初一,皇上将要举行祭天大典,改名为李晔。十一月二十三日,皇上在武德殿住宿、奉斋,宰相率领百官身穿朝服各就位次。当时左军中尉杨复恭,以及两个枢密都穿着朝服在皇上身边伺候,太常博士钱王羽、李绰等上奏章议论这件事说“:皇帝前往斋宫奉斋,皇宫的内臣都穿上了朝服。臣查阅本朝的旧例,以及近代的礼仪法令,并没有内官穿着朝服作为助祭的明文规定。皇帝陛下承受了上天所赋予的统御天下的运数,国家福祚得以中兴,恭敬地拜见列祖列宗的神主,举行盛大的典礼。这都是秉承了高祖、太宗既成的制度,必然遵循着虞、夏、商、周古老的典则,车饰冠冕、服装图案,其规格都要遵守仪礼律令。礼院先按照大礼使的公文所说,从内侍省的册籍中了解内臣的朝服、品阶的全部情况,礼院已按照礼法律令上报完毕。现在仔细考察近代的事例,如果宫廷的内官及各卫所的将军必须制作祭祀的冠冕服饰,就各自根据自己所兼任的正官,依照资格、品级,按律令的规定穿本官的朝服。事实虽然只存在于传说、听闻之中,还是可以照着办理的,虽然并没有明确地记载在礼法律令上面。请皇上允准我们的所奏。”奏折递上去之后,直到晚上还不见答复。钱王羽又呈上奏章说:“臣今天于巳时进上了奏章,论述百官的冠服制度,没有接到圣旨的裁决。因为陛下要虔诚地进行郊庙祭天大典,应当遵循典则规范,凡有关祀典礼仪的一切,必须遵守律令典章。现在陛下举行先王的盛大典礼,内官就应当穿用先王时代的礼服。祭祀的日子奏献《大圣祖》庙乐,臣协助导引皇上进行祭祀,如果侍臣所穿的服饰违背了礼仪制度,就叫作‘非礼’,上有辱于列祖列宗,臣到时候是不能奉圣命行事的,臣谬当圣明的时代,勉强充任礼官,获得了匡正朝仪的殊荣,就是死了也是不朽的,把臣的脂膏涂地,也是甘心情愿的。”奏章送入宫内以后,皇上用朱笔批下评语说“:你们所分析的很恰当,但事情可以暂时照现在这样办,不要因为小小的缺点,就妨碍了盛大的祭典。”于是由四个内官穿着礼服侍奉皇上奉行祭典。十一月二十六日,祭天大典完毕,皇上驾临承天门,下诏大赦天下。
十二月初一,宰相杜让能兼任司空。
大顺元年(890)春,正月初一,皇上驾临武德殿接受百官朝贺。宰相率领百官向皇上敬献徽号为:圣文睿德光武弘孝皇帝。礼仪结束,皇上下诏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大顺。
二月初一,宰相兼国子祭酒孔纬因为孔子庙经过战火的破坏,官府没有在地方举行祭奠先师的典礼,请求朝廷内外的文臣,自观察使、制使以下,以及各县的食吏佐官,在本职的津贴钱中,每一千文抽取十文用于帮助修葺国子学,皇上允准。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晋升品阶,署理中书令,加授食邑一千户,其余的职衔照旧。太原府都将安金俊进攻、包围邢州历时一年,城内粮食断绝,邢氵名观察使孟迁率城投降,便把孟迁全族迁归太原府。李克用派大将安建担任邢氵名留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