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五十七(4/7)

甚详。宰相高郢、郑珣瑜叹曰:“集贤有人哉!”明日,诏兼判集贤院 事。父子为学士,儒者荣之。

顺宗既葬,议祧庙,有司以中宗中兴之君,当百代不迁。宰相问乂,乂曰: “中宗即位,春秋已壮,而母后篡夺以移神器,赖张柬之等国祚再复,盖曰反正, 不得为中兴。凡非我失之,自我复之,为中兴,汉光武、晋元是也。自我失之,因 人复之,晋孝惠、孝安是也。今中宗与惠、安二帝同,不可为不迁主。”有司疑曰: “五王有安社稷功,若迁中宗,则配飨永绝。”乂曰:“禘袷功臣,乃合食太庙。 中宗庙虽毁,而禘祫并陈太庙,此则五王配食与初一也。”由是迁庙遂定。迁兵部 郎中。与许孟容、韦贯之删正制敕三十篇,为《开元格后敕》。李锜诛,诏宗正削 一房属籍。宰相召乂问:“一房自大功可乎?”答曰:“大功,锜之从父昆弟。其 祖神通有功,配飨于庙,虽裔孙之恶,而忘其勋,不可。”“自期可乎?”曰: “期者锜昆弟。其父若幽死社稷,今以锜连坐,不可。”执政然之。故罪止锜及子 息,无旁坐者。

未几,改秘书少监,复兼史馆修撰,与独孤郁、韦处厚修《德宗实录》。以劳 迁右谏议大夫。裴垍罢宰相,而李吉甫恶垍,以尝监修,故授乂太常少卿。久之, 迁秘书监,累封义兴县公。卒,年七十五,赠礼部尚书,谥曰懿。

乂在朝廷久,居史职二十年。每有大政事议论,宰相未能决,必咨访之,乂据 经义或旧章以参时事,其对允切该详。初以是被遇,终亦忤贵近,介介不至显官。 然资质朴直,遇权臣秉政,辄数岁不迁。尝疏裴延龄罪恶及拒王叔文,当世高之。 结发志学,老而不厌,虽甚寒暑,卷不释于前,故能通百家学,尤明前世沿革。家 藏书至万五千卷。初名武,宪宗时因进见,请曰:“陛下今日偃武修文,群臣当顺 承上意,请改名乂。”帝悦。时讨王承宗兵方罢,乂恐天子锐于武,亦因以讽。它 日,帝见侍御史唐武曰:“命名固多,何必曰武?乂既改之矣。”更曰庆。群臣乃 知帝且厌兵云。乂论撰百馀篇。

五子:亻系、伸、偕知名,仙、佶皆位刺史。

亻系善属文,得父典实。大和初,授昭应尉,直史馆。明年,拜右拾遗、史馆 修撰,与沈传师、郑澣、陈夷行、李汉参撰《宪宗实录》。转右补阙。宋申锡被诬, 文宗怒甚,亻系与左常侍崔玄亮涕泣苦诤,申锡得不死。历膳部员外、工礼兵三部 郎中,皆兼史职。开成末,转谏议大夫。宰相李德裕恶李汉,以亻系友婿,出为桂 管观察使,人安其治。复坐汉贬唐州刺史。宣宗立,召为给事中、集贤殿学士判院 事。转吏部侍郎,历兴元、凤翔节度使。懿宗初,拜兵部尚书,以弟伸位丞相,恳 辞,乃检校尚书右仆射,节度山南东道,封淮阳郡公。徙东都留守,卒。子曙,字 耀之。咸通末,由进士第署鄂岳团练判官,除虞、工二部员外,改起居郎。黄巢之 难,曙阖门无噍类,以是绝意仕进,隐居沈痛。中和二年,表请为道士,许之。

伸,字大直,第进士。大中二年,以右补阙为史馆修撰,转驾部郎中,知制诰。 白敏中领邠宁节度,表伸自副,加右庶子。入知户部侍郎。九年,为翰林学士,进 承旨。十年,改兵部侍郎,判户部。

宣宗雅信爱伸,每见必咨天下得失。伸言:“比爵赏稍易,人且偷。”帝愕然 曰:“偷则乱矣。”伸曰:“否,非遽乱,但人有觊心,乱由是生。”帝嗟叹,伸 三起三留,曰:“它日不复独对卿矣。”伸不谕。未几,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逾四月,解户部,加中书侍郎。懿宗即位,兼刑部尚书,监修国史。咸通二年,出 为河中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徙宣武。俄以太子少保分司东都。七年,用为 华州刺史。再迁太子太傅,表乞骸骨,以本官致仕。卒,赠太尉。

偕以父任,历右拾遗、史馆修撰,转补阙、主客郎中。初,柳芳作《唐历》, 大历以后阙而不录,宣宗诏崔龟从、韦澳、李荀、张彦远及偕等分年撰次,尽元和 以续云。累迁太常少卿。大中八年,与卢耽、牛丛、王沨、卢告撰次《文宗实录》。 蒋氏世禅儒,唯伸及亻系子兆能以辞章取进士第,然不为文士所多。三世踵修国史, 世称良笔,咸云“蒋氏日历”,天下多藏焉。

柳芳,字仲敷,蒲州河东人。开元末,擢进士第,由永宁尉直史馆。肃宗诏芳 与韦述缀辑吴兢所次国史,会述死,芳绪成之,兴高祖,讫乾元,凡百三十篇。叙 天宝后事,弃取不伦,史官病之。上元中,坐事徙黔中。后历左金吾卫骑曹参军、 史馆修撰。然芳笃志论著,不少选忘厌。承寇乱史籍沦缺。芳始谪时,高力士亦贬 巫州,因从力士质开元、天宝及禁中事,具识本末。时国史已送官,不可追刊,乃 推衍义类,仿编年法,为《唐历》四十篇,颇有异闻。然不立褒贬义例,为诸儒讥 讪。改右司郎中、集贤殿学士,卒。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