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就献计说“:我李全如果是早晨统帅这支部队,晚上就核实并除去那些不真实的军籍。”并趁机说了很多谦卑的话,献出珍宝来巴结贾涉,贾涉不能推辞,就把涟水军的指挥权交给了李全。第二天,李全来复命说“:起初说是有空额,昨晚仔细查点,在一万五千人之外还多了十几名。”贾涉才明白自己上了李全的当,另一天议定改换自己的幕僚去统帅涟水的军队。李全结交的制置使司的官吏急忙把这个消息告诉李全,李全赶紧向贾涉报告说:“昨天晚上三更时,涟水来报警,说金人一万多人在邳州。我李全考虑涟水和邳州近在咫尺,既无险阻,城墙又残破,一旦被攻破,金人就会直接逼近淮水,罪过全在我李全啊!深夜我不敢惊动制使,已经调七千人去迎击敌人了。”贾涉知道李全诡诈,就停止了派僚属去统兵的议论。李全又对制府说,让制府向朝廷请示,以刘全为总管驻扎在扬州,分给他数千人跟随他,而李全来统帅刘全的部众。十一月廿一日,李全游金山,做佛事,祭祀为国牺牲的人。镇江府知府乔行简迎接李全时与李全的船并行,用大合乐招待他。总领程覃交替为李全主持祭礼,极力夸奖说北方人才济济。李全向程覃请求要他喜爱的侍女,程覃不给,李全回来后对他的部下说“:江南的美女无与伦比,我和你们应该一起享受。”他开始制造舭舟达船,谋划争夺靠船获得的利益。
嘉定十四年正月,金人准备南来,李全向贾涉请求,想同刘王卓共同攻打泗州,破坏金人的计划,贾涉允许。李全的军队到盱眙渡过淮河,攻克泗州的西城,进城布置防守的事。刘王卓调盱眙的粮草充实泗州西城,防守盱眙的器具都撤下来运到泗州,做坚守泗州的打算。不久,卢鼓槌来攻取西城,李全率大军出来迎战,大败,统制赖兴战死,李全关上城门防守。第二天李全与金人又交战没取胜,李全逃了回来,物资、粮食和守城的器械都丢给了敌人。金人攻陷蕲州后,扈再兴、赵范和赵范的弟弟赵葵在天长邀击金人。李全随行在后面袭击金人,李全拜见他们并对他们说“:二位监军已立了大功,请把剩下的敌寇交给我李全追击。”但李全追击金人不太尽力,他也因此进升为承宣使。
嘉定十五年二月,刘王卓再次攻打泗州西城,卢鼓槌背城力战,告诫张惠一定要俘获李全,不俘获就斩杀张惠。张惠在山东曾多次败在李全手下,却不能得到他,常叹气说:“上天帮助这个贼,他的事情不能衡量。”张惠听到卢鼓槌的话后,自己估计进不一定得到李全,退又要被杀,就陈兵跃马奔向李全的营地,放弃自己统帅的士兵请求归降。李全搀他起来,他俩都很高兴。不几天,张惠部下数千人都偷着前来,李全同张惠回来,向制置司请求授予张惠官职,制置司命令张惠总领自己的军队。
胶西处于登州、宁海的交通要道,各种货物都在这里集散,李全让他的哥哥李福守胶西,作为自己的大本营。当时与金国的互市才开通,北方人特别喜欢南方的货物,南方的货物价格增长了十倍。李全引诱商人到山阳,用船装上商人们的货物,获得的利润他分得一半,从淮河转到海上,抵达胶西。李福又用车运送,而且收一半的货税,然后听凭他们到各地去贸易,运送货物的车和人力都由张林负责,张林不能承受。张林的财计依靠六个盐场,李福仗着自己的弟弟成全过张林,又想分盐场的一半,张林允许李福随便取盐,但不分盐场。李福生气地说“:你想忘恩负义吗?等着我与都统领兵取你的头吧!”张林恐惧,把这事向制置司汇报了。贾涉秘密地召来张林的部下询问,李福在中途设下伏兵,张林发现了没有追击。于是李马儿劝说张林归附了大元,李福狼狈地逃到楚州。这年冬,李全被加封为招信军节度。张林还给贾涉写信诋毁李全,说明自己不是背叛。贾涉因此怪罪李全,李全请求说他愿意替朝廷去追击张林,就率兵驻扎在海州逼迫张林。贾涉派黥胥王翊、阎琼去慰劳张林,张林哭着讲述其中的缘故。王翊回来,李全派人在路上杀了他。李全攻打张林很急,张林逃走,李全就进入青州。
嘉定十六年二月,贾涉到城郊去勉励农民耕种,晚上回来入城门,忠义军挡住道路,贾涉派人去告诉杨氏,杨氏赶紧出城门,假装对忠义军发怒并挥退他们,道路才打开,贾涉才进入城中。从此贾涉以有病为名,更是极力请求辞职。贾涉五月份被召回京城,去世。秋天,李全重新设置忠义军的军籍。当初,贾涉在城中驻扎着镇江副司八千人,由翟朝宗统帅;贾涉把自己掌握的一万名忠义军分开,五千人驻扎在城西,由赵邦永、高友统帅;五千人驻扎在淮阴,由王晖和于潭统帅;想以此控制北方归附的军队。李全看不起镇江兵,并且用利引诱镇江兵的统制陈选和赵兴,使他们不成为自己的祸患;只忌恨贾涉手下的忠义军,就多次称赞高友等人勇猛,遇到出兵时一定要请求让这些忠义军跟随自己,贾涉不答应。李全常常宴请部下,并召贾涉手下的将校,这些将校也愿意隶属李全,但没能合兵。丘寿迈担任统帅后,李全急忙请示说:“忠义军是乌合之众,他们的军籍也很杂乱;不如另外设置新的军籍,一部分纳入朝廷,一部分归制置使,一部分留给我李全,这样就可能考核出功过,向国家提出请求时也就没有弊病了。”丘寿迈认为这样好,并答应了。李全就把贾涉手下的忠义军都隶属到自己的军籍中,统帅他的军队,当时人没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