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二百二十(6/6)

淳风,果然重修浑仪。贞观(627~649)初,李淳风言及前代浑仪得失,于是诏命用铜铸造。七年(633),唐太宗在宫中修凝晖阁放浑仪,让侍臣观天象,卜吉凶。因在宫中,外人看不见,后来不知去向。唐玄宗命僧一行修《大衍历》,大概是用浑仪验证的。还有梁令瓒用木造成浑仪模型,僧一行认为它很精密,巧思超出古人,于是用铜铸造。现在文德殿鼓楼下有一仿古铜浑仪,造的很粗陋,不能使用。再说做历象,不用浑仪无法考察真伪;计算和制作的人,不验证不能究明得失。浑仪成后,则司天监每年可上细行历,更可使历法详尽周密。

浑天仪的规制有九,见《天文志》。从此韩显符专门测验浑仪,连续升为春官正,又调为太子洗马。

大中祥符三年(1010),诏命韩显符选司天监官员或子孙中可传授浑仪法的人。韩显符说长子司天监生韩承矩善察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次,次子保章正韩承规懂算造,还有主簿杜贻范、保章正杨惟德都可传授。诏命韩显符和杜贻范等参验浑仪。后来韩显符升为殿中丞兼翰林天文。六年(1013)去世,终年七十四岁。又下诏司天监丞丁文泰接替他的职事。

刘翰,沧州临津人。世代为医,开始为护国军节度巡官。周显德(954~959)初,到朝中献上《经用方书》三十卷、《论候》十卷、《今体治世集》二十卷。周世宗嘉奖他,命他为翰林医官,他献的书交到史馆,又加官为卫尉寺主簿。

宋太祖北征,命他随行。建隆(960~963)初,被加封为朝散大夫、鸿胪寺丞。此时太祖讲求治道,事事都要核实,所以方技之士定要精通本职。乾德(963~968)初,太祖命太常寺考核翰林医官的技艺,以刘翰为优秀,贬退医术不精的二十六人。此后,太祖又诏命各州查访到有医术优秀者登记他们的姓名,并衡量距离远近赐给他们路费,在他们所过之处命官府供给食物,送他们到朝廷。开宝五年(972),太宗在王府患病,太祖命刘翰和马志诊视。太宗病愈后,刘翰升调为尚药奉御,并得到银器、缗钱、马及鞍勒的赏赐。

刘翰曾受命详定《唐本草》,刘翰与道士马志,医官翟煦、张素、吴复王圭、王光佑、陈昭遇共同议定,详定后的《唐本草》包括的药物有:《神农本经》三百六十种,《名医录》一百八十二种,唐本先附的一百一十四种,有名无用的一百九十四种。新书编成后,皇上命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李日方、户部员外郎知制诰王佑、左司员外郎知制诰扈蒙详细审察后把它献上。李日方等人为新定本草一书做序说:

《三坟》一书,神农写了一部分。各种药物得到辨别,《本草》在序中记录下来。《本草》旧经三卷,在世上流传。《名医别录》,是总结各医家之说编纂成的。到梁时的陶弘景才以《名医别录》参验《本经》,用红字和黑字交替写成一书,当时人认为很明白。他又考核各种药的功用,进行注释,排列为七卷,在南方流行。到唐代,又另外加以比较考核,增加八百多种药,增加注释,成为二十卷。《本经》漏缺的就补上,陶氏误说的就改正。然而年复一年,又过了四百年,红字黑字,没一本相同;旧注新注,文字也互相缺漏。若不是圣主继承统一大业,使天下太平,怎么能改正它呢!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