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晋城令,富人张氏父死,旦有老叟踵门曰:"我,汝父也。"惊疑莫测,相与诣县。叟曰:"
为医,远
治疾,而妻生
,贫不能养,以与张。"颢质其验。取怀中一书
,其所记曰:"某年月日,抱儿与张三翁家。"颢问:"张是时才四十,安得有翁称?"叟骇谢。
熙宁初,用吕公著荐,为太中允、监察御史里行。神宗素知其名,数召见,每退,必曰:"频求对,
常常见卿。"一日,从容咨访,报正午,始趋
,
中人曰:"御史不知上未
乎?"前后
说甚多,大要以正心窒
、求贤育材为言,务以诚意
悟主上。尝劝帝防未萌之
,及勿轻天下士,帝俯躬曰:"当为卿戒之。"
曹村埽决,颢谓郡守刘涣曰:"曹村决,京师可虞。臣之分,
可
亦所当为,盍尽遣厢卒见付。"涣以镇印付颢,立走决所,激谕士卒。议者以为势不可
,徒劳人尔。颢命善泅者度决
,引
索济众,两岸并
,数日而合。
王安石执政,议更法令,中外皆不以为便,言者攻之甚力。颢被旨赴中堂议事,安石方怒言者,厉待之。颢徐曰:"天下事非一家私议,愿平气以听。"安石为之愧屈。自安石用事,颢未尝一语及于功利。居职八九月,数论时政,最后言曰:"智者若禹之行
,行其所无事也;舍而之险阻,不足以言智。自古兴治立事,未有中外人情
谓不可而能有成者,况于排斥忠良,沮废公议,用贱陵贵,以邪
正者乎?正使徼幸有小成,而兴利之臣日
,尚德之风浸衰,尤非朝廷之福。"遂乞去言职。安石本与之善,及是虽不合,犹敬其忠信,不
怒,但
提
京西刑狱。颢固辞,改签书镇宁军判官。司
光在长安,上疏求退,称颢公直,以为己所不如。
颢资过人,充养有
,和粹之气,盎于面背,门人
友从之数十年,亦未尝见其忿厉之容。遇事优为,虽当仓卒,不动声
。自十五六时,与弟颐闻汝南周敦颐论学,遂厌科举之习,慨然有求
之志。泛滥于诸家,
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秦、汉以来,未有臻斯理者。
故颜所事,则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仲尼称之,则曰:"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又曰:"不迁怒,不贰过。""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此其好之笃,学之得其
也。然圣人则不思而得,不勉而中;颜
则必思而后得,必勉而后中。其与圣人相去一息,所未至者守之也,非化之也
民税粟多移近边,载往则远,就籴则价
。颢择富而可任者,预使贮粟以待,费大省。民以事至县者,必告以孝弟忠信,
所以事其父兄,
所以事其长上。度乡村远近为伍保,使之力役相助,患难相恤,而
伪无所容。凡孤茕残废者,责之亲戚乡党,使无失所。行旅
于其途者,疾病皆有所养。乡必有校,暇时亲至,召父老与之语。儿童所读书,亲为正句读,教者不善,则为易置。择
弟之秀者,聚而教之。乡民为社会,为立科条,旌别善恶,使有劝有耻。在县三岁,民
之如父母。
教人自致知至于知止,诚意至于平天下,洒扫应对至于穷理尽,循循有序。病学者厌卑近而鹜
远,卒无成焉,故其言曰:"
之不明,异端害之也。昔之害近而易知,今之害
而难辨。昔之惑人也乘其迷暗,今之惑人也因其
明。自谓之穷神知化,而不足以开
成务,言为无不周遍,实则外于
理,穷
极微,而不可以
尧、舜之
。天下之学,非浅陋固滞,则必
于此。自
之不明也,邪诞妖妄之说竞起,涂生民之耳目,溺天下于污浊,虽
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是皆正路之蓁芜,圣门之蔽
,辟之而后可以
。"
然学之,必先明诸心,知所养;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诚之之
,在乎信
笃,信
笃则行之果,行之果则守之固,仁义忠信不离乎心,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语默必于是,久而弗失,则居之安,动容周旋中礼,而邪僻之心无自生矣。
谓诉者曰:"今官所铸钱,不五六年即遍天下,此皆未藏前数十年所铸,何也?"其人不能答。茅山有池,产龙如蜥蜴而五。祥符中尝取二龙
都,半涂失其一,中使云飞空而逝。民俗严奉不懈,颢捕而脯之。
程颐,字正叔。年十八,上书阙下,天
黜世俗之论,以王
为心。游太学,见胡瑗问诸生以颜
所好何学,颐因答曰:
求监洛河竹木务,历年不叙伐阅,特迁太常丞。帝又使修《三经义》,执政不可,命知扶沟县。广济、蔡河在县境,濒河恶
无生理,专胁取行舟财货,岁必焚舟十数以立威。颢捕得一人,使引其类,贳宿恶,分地
之,令以挽繂为业,且察为
者,自是境无焚剽患。内侍王中正
阅保甲,权焰章震,诸邑竞侈供张悦之,主吏来请,颢曰:"吾邑贫,安能效他邑。取于民,法所禁也,独有令故青帐可用尔。"除判武学,李定劾其新法之初首为异论,罢归故官。又坐狱逸囚,责监汝州盐税。哲宗立,召为宗正丞,未行而卒,年五十四。
学以至圣人之也。圣人可学而至欤?曰:然。学之
如何?曰:天地储
,得五行之秀者为人,其本也真而静,其未发也。五
焉,曰仁、义、礼、智、信。形既生矣,外
其形而动其中矣,其中动而七情
焉,曰喜、怒、哀、乐、
、恶、
。情既炽而益
,其
凿矣。是故觉者约其情使合于中,正其心,养其
;愚者则不知制之,纵其情而至于邪僻,梏其
而亡之。
程昉治河,取澶卒八百而用之,众逃归。群僚畏昉,
勿纳。颢曰:"彼逃死自归,弗纳必
。若昉怒,吾自任之。"即亲往启门拊劳,约少休三日复役,众
踊而
。
以事上,得不遣。昉后过州,扬言曰:"澶卒之溃,盖程中允诱之,吾且诉于上。"颢闻之,曰:"彼方惮我,何能为。"果不敢言。
嘉定十三年,赐谥曰纯公。淳祐元年封河南伯,从祀孔庙
。
颢之死,士大夫识与不识,莫不哀伤焉。文彦博采众论,题其墓曰明先生。其弟颐序之曰:"周公没,圣人之
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
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无善治,士犹得以明夫善治之
,以淑诸人,以传诸后;无真儒,则贸贸焉莫知所之,人
肆而天理灭矣。先生生于千四百年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以兴起斯文为己任,辨异
,辟邪说,使圣人之
焕然复明于世,盖自孟
之后,一人而已。然学者于
不知所向,则孰知斯人之为功;不知所至,则孰知斯名之称情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