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一百七十七(8/10)

泉观使。十月壬寅,才到朝廷,不久,被任命为右丞相,然而,宋朝大势已去。陈宜中仓惶间组织京城的民众当作士兵,市民十五岁以上的都入籍为兵,人们都以此感觉可笑。十一月,派遣张全与尹玉、麻士龙的军队援助常州,尹玉与麻士龙都战死,而张全却不发一箭,迅速逃回。文天祥请求诛杀张全,陈宜中却释放了他而不问他的罪行。此后,常州被攻下,蒙军压境至独松关,周围的宋军望风而逃。

陈宜中派遣使者到蒙军中请求讲和而没有被答应,即率群臣入宫请求迁徙都城,太皇太后不同意。陈宜中痛哭失声地请求迁都,太皇太后于是命人装物、升车等待,发给百官路费银两。到傍晚,陈宜中没有入宫,太皇太后愤怒地说:“我起初不想迁都,而大臣们数次请求迁都,难道这不是欺骗我吗?”于是脱掉发簪、摘下用玉石做的耳环丢在地上,关上阁门,群臣要求入内引进奏疏,都没有被允许。大概陈宜中实际上打算第二天迁都,仓促间奏陈皇上,是没有经过仔细考虑所致。

陈宜中起初与大元丞相伯颜预期在军中相会,不久对此感到后悔,没有按约前往。伯颜率兵到皋亭山,陈宜中晚上逃跑了,陆秀夫侍奉二王到温州,派遣人员寻召陈宜中,陈宜中到温州,他的母亲死了。张世杰抬他母亲的棺材到船上,于是与他一起到闽中。益王立后,又以陈宜中为左丞相。井澳之役战败以后,陈宜中想侍奉益王逃至占城(今越南河内),于是,先到占城说是益王的意思,估计事情不可能,就没有返回。二王多次派人召他回来,最终还是未回。至元十九年(1282),元军攻伐占城,陈宜中逃到暹罗(今泰国),后来死于暹罗。

陈宜中为人处世多讲权术谋略,少年时为县学的学生,他的父亲当官受赃按法应当黥面受刑,陈宜中上书温州知州魏克愚请求宽恕他的父亲,让他代他父亲受刑。魏克愚认为这是官吏狡猾的行为,最后仍然依法处罚。后来,陈宜中为浙西提刑,魏克愚到郊外迎接他,陈宜中报礼不写官衔名称,也落款“部下民陈某”魏克愚惶恐不安,不敢接受,袖手以表示谢罪。陈宜中表面上以礼相待,而暗地里搜寻他的过错,一无所得。此后,魏克愚揭发贾德生冒借官府木材事,违忤了贾似道,被废罢家居。陈宜中入朝,仍特地指斥魏克愚居住乡里的不守法行为,贾似道令章鉴弹劾他,贬谪严州,魏克愚的死是陈宜中排挤他较多所致。

文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吉州吉水人。他相貌堂堂,身材魁伟,皮肤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观物炯炯有神。在孩提时,看见学宫中所祭祀的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义、胡铨的画像,谥号都为“忠”,即为此高兴,羡慕不已。说:“如果不成为其中的一员,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他二十岁即考取进士,在集英殿答对论策。当时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渐渐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其文章有一万多字,没有写草稿,一气写完。理宗皇帝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名。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个试卷以古代的事情作为借鉴,忠心肝胆好似铁石,我以为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可喜可贺。”不久,他父亲逝世,回家守丧。

开庆初年,元朝的军队侵伐宋朝,宦官董宋臣对皇上说要迁都,没有人敢议论说这是错的。文天祥当时入朝任命为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以统一人心”因不被采纳,就自己请免职回乡。后来逐渐升官至刑部侍郎。董宋臣又升为都知,文天祥再次上书一一列举他的罪行,也没有回音。因此出外任瑞州知州,改迁江南西路提刑,升任尚书左司郎官,多次遭台官议论罢职。担任军器监并兼任代理直学士院。贾似道称说有病,请求退休,用以要挟皇上,诏令没应允。文天祥起草制诰,所写文字都是讽刺贾似道的。当时起草圣旨诰命的内制沿袭要呈文稿审查,文天祥没有写,贾似道不高兴,命令台臣张志立奏劾罢免他。天祥已经几次被斥责,援引钱若水的例子退休,当时他三十七岁。

咸淳九年(1273),起用为荆湖南路提刑。因此见到了原来的宰相江万里。江万里平素就对天祥的志向、气节感到惊奇,同他谈到国事,神色忧伤地说“:我老了,观察天时人事应当有变化,我看到的人很多,担任治理国家的责任,不就是在你吗?望你努力。”十年(1274),改任赣州知州。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