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一百七十六(9/10)

,而是李全决非忠臣、孝子。丞相假如听从我的话,翻然改进,重新图谋定计,发兵讨伐叛逆,那么,岂只可以增强国势,安定社稷,赵葵父子世代承受国家恩德,也差不多可算是报国家恩典之万一。假如丞相不听从我的话,不发兵讨伐贼寇,那么,不仅不可能增强国势,安定社稷,而且我也不知道将死于何地,不可能再回报皇上、丞相的恩德了。安全与危险,治世与乱世,全在于朝廷对贼寇讨伐不讨伐啊。淮东安宁,江南就安全了;江南安全,社稷就安全;国家社稷安全,丞相就安全;丞相安全,那么,凡是国家的朝臣、官吏、丞相的门人、学生就没有不安全的了。”

赵葵又向朝廷上书说“:赵葵父子兄弟,世代接受国家恩典,每次见到外族夷狄、盗贼侵犯侮辱国家,没有不为忠诚、愤恨所激励。现在大逆不道、藐视朝廷,辜负皇上、丞相袒护的恩德,没有谁比得上李全。前次的叛逆行为不昭彰显著,还可说得过去,现在已经破坏城邑,肆无忌惮,假如朝廷进一步容忍、隐匿,那么,将怎样来治理国家呢?希望朝廷立即果断决定,指斥李全他们为贼,立刻任命将帅,派遣军队,水陆两路并进围剿,诛戮这些逆贼,以此安定国家,保护百姓。赵葵虽然没有才学,但愿意为朝廷献身;如果不这样,请求将赵葵早日处理责罚,以安定边防,以便于治理国家。”

史弥远还是没有想到去兴师讨伐,参知政事郑清之赞成决定讨伐。于是,升任赵葵任宝章阁、淮东提点刑狱兼滁州知州。赵范立刻约定赵葵,赵葵率领雄胜、宁淮、武定、强勇步、骑兵一万四千人,命令王鉴、扈斌、胡显等将官率领,以赵葵兼任参议官。胡显,是胡颍的哥哥,拳术武力超群,赵方在襄阳,每次出兵一定派胡显与赵葵各率领精锐兵力分道参与战斗,摧毁坚锐,冲锋陷阵,聚散离合,一往无前,战无劲敌,以军功至检校太尉。

不久,李全攻打扬州东门,赵葵亲自出阵迎战。贼将张友向城门呼喊要求赵葵出见,到赵葵出来,李全在城壕对面站立互问劳苦。赵葵左右的人都想射杀李全,赵葵制止了他们,质问李全前来是为了什么?李全说:“朝廷动不动就猜疑我,现在又断绝了我们的粮饷供应,我并不是想背叛朝廷,只是索取钱财粮饷罢了。”赵葵说:“朝廷资助你钱财粮饷,宠幸你予以官职,也算不薄待你了。把你当作忠臣孝子款待,而你们反而反戈一击、攻陷城邑,朝廷哪里还能不断绝你们的钱粮。你们自己说不是叛乱,是欺骗人呢?还是欺骗天呢?”深切责备的话很多,李全没有办法回答,展开弓、抽出箭向赵葵射去。于是赵葵率军与李全数战都胜利了。绍定四年(1231)正月壬寅,终于杀掉李全。这些事见于《李全传》,赵葵进升福州观察使、左骁卫上将军,赵葵坚决辞谢不接受。八月,诏命封他枢密院禀议,任宝章阁待制、枢密副都承旨,依照旧职仍起用恢复其位,不久,进升兵部侍郎。

绍定六年(1233)十一月,诏令赵葵担任淮东制置使兼扬州知州,入朝应对时,理宗皇帝说:“你们父子兄弟,为国效力很多,你在军队阵营中又能身先士卒,有献身报效国家的愿望,这尤其是儒士臣僚们难以办到的,我特别地嘉奖勉励你。”赵葵叩头感谢说:“我缺乏才智,对于忠孝的意义,曾经接受君子的教诲,世代承受国家的恩典,应当捐躯报效皇帝陛下。”

端平元年(1234),朝廷议论收复东京、西京、南京三京。赵葵上疏请求出战,于是授命他暂且担任兵部尚书,京西、河北路制置使,应天府知府、南京留守、兼任淮东制置使。当时正值酷暑行军,汴河堤坝溃决,洪水泛滥成灾,军粮运送跟不上,所恢复的州郡城邑,都是空城,没有军队和粮饷作为依靠。不久,北方的军队南下,渡过黄河,打开水闸,兵大多淹死,以致溃败而回。赵范上奏表章弹劾赵葵,诏令他与全子才各降一级,授命他担任兵部侍郎、淮东制置使,迁移治所至泗州。

嘉熙元年(1237),赵葵以宝章阁学士的身份任扬州知州,依旧为制置使。嘉熙二年(1238),因为接应、援助安丰之捷,上奏拜命为刑部尚书,进升端明殿学士,特别给予他按执政的恩例,又兼任本路屯田使。赵葵前后留任扬州八年,开垦土地,整治军事,边备日益加强。淳祐二年(1242),进升大学士,做潭州知州、湖南安抚使,改任福州。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