铨试合格后,他被调为镇江府司户参军。
马大同镇守京口,他刚强坚定,自以为是,汪纲的言论不放肆谲诈,又不追逐潮流。议政的人想使两淮的铁钱交子在沿江地区推行,朝廷议论决定让马大同首先实行,汪纲给马大同写信说:“边境行使铁钱,恐怕铜钱会流失到境外。私铸钱的风气盛行,所以钱轻物重。现在如果场务出纳不按铁钱收息,坚持四色请买的旧制度,铸钱的定额不图多,严格禁止私铸,交给边境的戍兵和在军中士兵各一半,没有区别,不以铁钱为标准折算,那么两淮百姓将自行方便,何必使内地受破坏呢?”马大同才醒悟。汪纲参加湖南转运司考试合格,他笑着说:“这哪能为世所用,对事物有益呢?”于是就专心学习,博古通今,深入研究义理,深思义理的本原。
汪纲被调为桂阳军平阳县令,平阳县和溪峒相连,蛮芐也居住在县里,汪纲一律对他们讲究恩信。科罚为害已三十年了,汪纲刚到任,就告诉各部门,罢去科罚。桂阳每年向朝廷贡银二万九千多两,而平阳县承担其中的三分之二。汪纲说过去县中银矿多,价格贱,所以能勉强应付,现在储备已枯竭,到别的地方去买银,价格增了好几倍,希望能极力请求免除它。发生饥荒,邻县有一伙同伴,招集了一些恶少来到平阳县,强行借贷,打开粮仓,有一千多人,他们挟持界头、牛桥二寨的士兵为应援,盘踞在万山之间,前后的县令不曾到过这里,不料汪纲来到后,他们相继出来迎接。汪纲早已准备好酒食,命令他们说:“你们怎敢作乱,顺从的给吃食,作乱的斩杀。”汪纲晚上住在寨中,叫来寨官责问他们不能防守的罪状,寨官都惶恐地伏在地上请死,汪纲杖责其中的八名首恶,拿出粮食赈济灾民,百姓赖以安定。
汪纲改为金坛县知县,处理政事因避亲嫌,改为弋阳县知县。他父亲汪义和为侍御史主管佑神观。不久汪纲遭父丧,他除去丧服后,任兰溪县知县,处理政事决断如神。发生了旱灾,州希望县劝说人们有无相济,汪纲认为让人们有无相济是助义仓的,如果所有的事都这样,不是所谓的安抚富人,抚恤贫民,他希望借常平钱为买卖粮食的本钱,使得循环接济。他又亲自劝富人修筑塘堰,大兴水利,饥饿的人得以出力养活自己,活命的很多。郡守张抑和部使者把汪纲列为一道救灾有成绩的第一位。汪纲因言事被罢官,县里人相继向上级投书说明他的事,汪纲极力阻止他们。
接着汪纲为太平县知县,主管两浙转运司文字,还没到任,遭母丧,提升他为监行在左藏西库。接着金人杀了他们的国主允济自立为帝,派使臣来告已袭位,议政的人就想给金人岁币,汪纲说:“使臣的名份不够级,应该把他阻止在边境,暂且命令左藏库视惯例办,或暂时留在京口总司,让盱眙守臣告诉他说:‘纪年名节,都犯了先朝的避讳,岁币是你们以前的国主增加的,现在已经换了国主,应该恢复隆兴、大定时的旧额。’等这些议定后,可派正旦、生辰使。这样推迟时间,我们选边将、修城堡,核对军额,储备粮草,使沿边屹然有不可侵犯之势,让金人自相攻击,然后我们以全力控制他的后方。”皇上认为他说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