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崇政殿说书。他透彻地论述说“:往年把道学看作伪学的人,想把讲求道学的人流放到远方,堵塞言路,使忠义的人闭口不言,天下的风气怎能再被破坏成这样呢?”又说“:要想获得人心,不如除去贪吏;要想除去贪吏,不如使朝廷清明。大臣守法则小臣廉洁,身居高位的人以身作则,那么州县小吏凭什么敢胡作非为?”又论说治理内政和外患,分辨君子和小人,大概是:执政、侍从、台谏、给舍的选用,和任命三衙、京尹,都是朝廷的大事,因此选用的人一定是君主亲自提拔的,这样大权不交给臣下。现在或是私谒,或是请见,或是在几个月之前就先定下来,或者是满朝官员不认识。附会的人被任用,争相做妇人做的事,对天下国家的利害安危,不只自己不敢说,而且也不许别人说。大臣被附会的邪说所贻误,边境守臣中真正逃跑的被他们遮掩而认为是受到诬陷,真正怯懦的被他们赞扬成是勇敢,金帛堆在陛下面前,是非混淆,来欺骗国家,欺骗陛下。希望明确诏告大臣,去掉私心,开诚布公。”
柴中行升为秘阁修撰、赣州知州。他治盗有方,赣州地区很清静。他请求辞官回家祭祀,得到允许,因言论被罢官。理宗即位后,柴中行以右文殿修撰的身份主管南京鸿庆宫,理宗赐给他金带。柴中行去世。柴中行著有《易系集传》、《书集传》、《诗讲义》、《论语童蒙说》。
李孟传,字文授,是资政殿学士李光的四儿子。李光被贬到岭海时,李孟传才六岁,他侍奉母亲住在乡间,立志学习。贺允中、徐度都认为他是奇人,曾几乎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他。龙大渊被降官担任浙东总管,知道李孟传是名门子弟,偶然相遇后一定去谈话,李孟传严辞拒绝了他。李孟传为干办江东提刑司,改到浙东常平司任职。
李孟传的母亲去世,他为母亲守丧期满后,调任江山县丞,他辞去这个官职,为监南岳庙、行在编估局,还没上任,又改为楚州司户参军,他自己乘车去上任。办完公事后,他就关起门来读《易》。郡守、部使者都不敢把他看待成下属的官吏,徐积的坟墓在楚州境内,被野草淹没了很久,李孟传加以修整。他修复了陈公塘,使农田得到了灌溉。他担任象山县知县,知州认为他是属县中最有政绩的知县,就把他推荐给朝廷,从官也大多数联合起来推荐他,李孟传主管官告院,他与同僚一起上封事,请求到北宫,又给宰相写信。
李孟传升为将作监主簿。丞相赵汝愚刚掌权,正赶上严重的饥荒,李孟传被派去巡视江、池、鄂三大军所储备的粮食,在巡视途中他被任命为太府丞。李孟传完成任务后,赵汝愚被罢去,朋党的议论兴起,而李孟传奉命巡视没有违背皇上旨意的地方,他当着皇上面说:“我曾经因为出使的事往返四千里,经过的地方老百姓都十分穷困,吃穿都很缺乏。国家的安危,是以老百姓为根本的,如今根本已空虚,形势已很明显,陛下应该时刻想着如何保住这个国家。”当时韩。。胄逐走留正和赵汝愚,太府簿吴王寿和韩。。胄是姻亲,就说台谏将要弹劾朱熹,李孟传气愤地说:“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士大夫将要争辩,即使遭到鼎镬这样的酷刑也不退避。”
李孟传兼任考功郎。他又趁机对皇上说“:国家长期培养人才,就像天地哺育植物一样,供给它们水分养料,等它们长成后就能够作为大厦的栋梁。现在士大夫都有苟且升官的心思,他们的政绩也不显著,才能还小时,而心思已经跑到担任台阁上了,国家不稍微加以扶持和整顿,将有很大的弊病。”李孟传又说:“武举和士兵比武时,专门取那些力气大的,这样在战场上难以做到一定取得胜利。唐代时取人的标准是:徒步射箭、弓弩以至骑马射箭,各以射中目标的多少为等级,应该采用这个标准实行。”韩。。胄与李孟传有老交情,韩。。胄曾向李孟传致意,李孟传辞谢说:“我已经六十岁了,已经决心不做官了。”韩。。胄羞愧地离去。李孟传请求到地方任职,他被任命为江州知州,他在任时江州的诉讼官司没有了。韩。。胄对李孟传不满意。李孟传请求辞官,他又为处州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