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一百四十八(7/7)

河,那么楚州、盱眙、昭信、濠梁、涡口、花靥、正阳、光州都不可以不守护;如想保住长江,那么高邮、六合、瓦梁、濡须、巢湖、北峡也是要地。”

李椿因病请求管理一祠观,未得到批准,李椿当皇上的面更加极力请求,于是被拜官集英殿修撰、宁国府知府,后改为太平州知州,皇上还赐给李椿尚方制造的珍剂。李椿到达太平州后,极力图谋上流的防备,请求选将加以训练,准备好船以备急用,往北可以支援东关、濡须,往南可以接应采石。

李椿六十九岁了,他上书请求告老,最后以敷文阁待制之职退休。又过了一年,皇上考虑到湖南兵役的余波,想加以镇抚,认为李椿忠诚可靠,命他为待制显谟阁、潭州知州、湖南安抚使。李椿多次推辞没有批准,于是勉强动身,到湖南后就抚绥凋敝,使其呈现出兴盛时一样的气象。李椿下令恢复酒税法,发放仓中粮食并劝说人们有天相济,不用担心,又蠲免租十一万,卖常平米二万,使几万人得以生存。

潭州新建飞虎军,有人以为不合适,李椿说“:长沙一个都会,控扼着湖、岭二州,镇抚蛮族瑶民,二十年间,大的变乱有三起,怎么可以没有一支军队呢?况且已花费县官缗钱四十二万,怎么可以废除呢?关键在于如何驾驭它而已。”李椿任职未满一年,又告老还乡,被提为敷文阁直学士退休,早晨接到命令,晚上他就上船,回到野塘上养老。

李椿十五岁时为躲避战祸而南迁,贫困无以生存,不能专心于学习。三十岁才开始学习《易》,他在朝廷所说的,以及所作所为,都是根据《易》指导。李椿内心品德高尚有操守,以忠诚厚道为本,尤其厌恶佛老之邪说。

淳熙十年(1183),李椿死去,终年七十三岁。朱熹曾为他做墓志铭,说他“从反面了解得失,不假借蓍草龟申占卜”“不阿谀主子的喜好,不求一时的赞誉”等。

张孝祥字安国,历阳乌江人。他读书过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字。十六岁时,张孝祥乡试中试,又被乡里推荐为第一名。绍兴二十四年(1154),张孝祥参加廷试考到第一名。当时策问师友渊源,秦埙与曹冠都竭力攻击程氏专门之学,张孝祥独独不这样做。考官已定下秦埙为士人中之冠,张孝祥次之,曹冠又次之。高宗读了秦埙的对策都是秦桧所说过的话,于是把张孝祥提为第一名,而秦埙为第三名,授予张孝祥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皇上告诉宰相说“:张孝祥诗词、文笔都很美。”

开始,皇上抑制秦埙而提拔张孝祥,秦桧已经很不高兴了,后来又知道张孝祥是张祁的儿子,张祁与胡寅关系密切,秦桧一向不满意胡寅,况且公布廷试名次后,曹泳在殿廷对张孝祥拱手让礼,请求结为姻亲,张孝祥不答应,曹泳对他很不满意。于是暗示言官诬陷张孝祥有造反的企图,张孝祥被牵连,由皇上下诏关进监狱。正遇秦桧死去,皇上郊祀的第二天,魏良臣私下奏请皇上为张孝祥解除监禁洗脱罪名,于是任命张孝祥为秘书正字。过去,殿试第一名者,要次年举荐才被用,张孝祥中第只一年由此得以召用。

张孝祥首次回答皇上的提问,首先说请皇上总揽朝纲大权以使国家变得更加完善。又说“:官吏违背已故宰相的意见,一同凭借舞文弄法,陷人入罪,有关部门观望不管,任其罗织罪名陷人于罪,请令有关部门立即加以改正。”张孝祥又说“:王安著《日录》,把一时政事,做得好的就归功自己。已故宰相的专信专用,并不只有王安石。我担心所著的《时政记》,也如王安石专用自己的意思,乞求把所修订的《日历》详细审查加以改正,罢黜私家之说以垂青史。”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

张孝祥升为校书郎。太庙里长出灵芝,张孝祥献上文章《原芝》,以国家的根本未立为主要内容,并说:“灵芝长在仁宗、英宗的坟墓上,可明白天意,乞求早日定下大计。”张孝祥升为礼部员外郎,不久为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

当初,张孝祥考中进士,出自汤思退门下,思退为宰相,对张孝祥大力提拔。汤思退一向不喜欢汪澈,张孝祥与汪澈一同任馆职,汪澈老成持重诚实,而张孝祥年少气盛,往往凌驾在他之上不顺从他。到汪澈为御史中丞时,他首先弹劾张孝祥奸邪程度不亚于卢杞,张孝祥于是被罢职,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于是汤思退的门客渐渐被驱逐。

不久张孝祥任抚州知州。他年纪不到三十,处理事情很精明、准确,州县中很老练的人比不上他。孝宗即位后,张孝祥又任集英殿修撰、平江府知府之职。事务繁重艰巨,张孝祥一一加以分析解决,知府庭上没有滞留的案件。平江府所属县中的大姓把海中利润一起装入自己口袋获得暴利,张孝祥派人捕捉他们并加以处理,没收其家谷粟几万斛。第二年,吴中饥荒,一直靠这些粮食赈济百姓。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