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一百四十四(7/7)

学士之职退休。周葵闲居数年,不让世事萦绕心中。淳熙元年(1174)正月,周葵去世,终年七十七岁。皇上听到后很是震惊,深表哀悼,赠他正奉大夫之职。后来把他的儿子升为朝官,历赠太傅之职。

周葵侍奉双亲十分孝顺,恩荫子孙时,他先让给为孤儿的侄子。他死时,幼子与孙子还没被命职。周葵平生做学问不拘泥于前人的经传、注释;著有《圣传诗》二十篇、文集三十卷、奏议五卷。晚年号称惟心居士。淳熙四年(1177),有关部门为他请求谥号,皇上赠予“惠简”

施师点字圣与,上饶人。他十岁就精通《六经》,十二岁就能写文章。施师点成年后游学太学,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司业高宏称赞他的文章很朴实,有古代学者的遗风。不久,施师点被授予学职,以上舍身份被选派到朝廷对话,皇上调他任复州教授,未等上任,遭母丧。服丧期满后,任临安府教授。

乾道元年(1165),因陈康伯的推荐,皇上召施师点问话,他说:“历年屡下诏抚恤百姓,而皇上的恩泽并未深入到百姓中间。陛下悲痛思虑,唯恐一人失所;派人到各郡县搜求,唯恐财赋不集中。请不要被每天所降诏书所迷惑,朝廷所施的恩泽并不深入广泛。百姓既困于几倍于往常的捐税输纳,又困于朝廷恩泽的不深入广泛,又加上年成不好,屋里的存贮将空,租税不能如期交纳,以致积少成多,百姓往往逃避负担。今天祭祀明堂赦免囚犯,户等从四等以下,拖欠自四年以前的租税,希望朝廷也全部予以免除。”皇上说:“不是你,我听不到这些话。”并诏令有关部门遵从这些意见。

乾道八年(1172),施师点兼权礼部侍郎,拜官给事中。当时太子詹事已被除去,皇上又特令增加二名东宫官,命令施师点兼任。皇上召施师点对话,施师点说“:近年来人才被屈曲,士气耗尽,应广泛储备人才以待急用。”皇上说“:看你所奏的意见,可见你有辅佐的才能。”

施师点假借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出使金。施师点到金廷致辞,金国大臣排列的顺次已定,相仪者以亲王将到为由,令施师点退位,施师点屹立不动。相仪者请了四次,施师点庄严地说:“站立顺序已定,还要做什么?”不肯稍稍移动,在朝廷上的人互相看看,深感惊愕,知道他有操守,不敢再以此请。乾道九年(1173),施师点出使回朝,有人把这件事告诉皇上,皇上对此称赞不已。等到后来金使正月初一来到南宋朝廷祝贺时,问馆伴:“施师点现居何官?”馆伴宇文价从列队站立的人中指出施师点给他看,金使恍然大悟地说:“一看见正直的人,就感到眼前一亮。”

十年,施师点拜官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施师点入宫上奏,行礼完毕后,皇上说:“你稳重有操守,考虑问题深远,我早就想重用你了。”皇上又诏令他兼参知政事,拜官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施师点曾同宰相一起奏事退朝后,又同枢密使周必大一起进呈奏议,皇上问“:刚才一二件事你们各陈己见,与国家大体很有关系。在这之前宰相来奏事,执政却不开口,现在你们又如此做。大大辜负我的期望。”周必大奏道“:过去祖宗时,宰相、执政一起奏事互相之间可以否定,甚至当宰相面加以指责,退朝后还能不互相怀恨。自从秦桧掌权以来,执政害怕定罪而不敢说出自己的意见。今天陛下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如只有宰相奏事,还用执政做什么?”施师点又奏道“:我不敢不竭尽全力报效国家。”皇上于是告诉他们说“:我想让天下事每天在心中徘徊,未曾释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