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思似乎不想做这个官。”陈俊卿说:“在这之前陛下赶走了龙大渊、曾觌二人,大家议论起都很高兴。希望陛下去除个人的私情,伸张正义。”曾觌不高兴地走了。枢密承旨张说为亲戚求一官职,害怕陈俊卿而不敢开口,恰巧陈俊卿休假,于是他请求于虞允文,得到一官职。陈俊卿听说敕令已经要发出,吩咐官吏把它扣留下来。张说惶恐谢罪。虞允文也面有愧色,但还是为张说的亲戚请求一职位,陈俊卿始终不答应,张说深感遗憾。吏部尚书汪应辰与虞允文议事时意见不合,请求离朝,陈俊卿多次奏说汪应辰刚强正直,可为执政。皇上当初认为是这样,后来最终派汪应辰为平江郡守。从此皇上偏向虞允文,陈俊卿也多次请求离朝。
第二年,虞允文又重申派使去金请求金归还陵墓寝庙之事,皇上亲自写札告诉陈俊卿,陈俊卿奏道:“陛下十分思念祖宗,想恢复故有的疆域,我虽然是一匹疲惫的劣马,难道不知道热情赞扬圣上的计划,然而对于大事要考虑的万无一失,等一二年后,国家的力量稍强大些才可行,不敢为了迎合圣意而误国事。”陈俊卿于是闭门不出请求离朝,皇上让他以观文殿大学士之职统帅福州。陈俊卿与陛下告别时,仍劝皇上远奸邪亲贤才,修明朝政,抵御外敌,泛使不可轻易派遣。陈俊卿已经离朝,虞允文最终还是派遣了使者出使金国,最后不得要领。曾觌也被召回朝廷,皇上为他树立节钺,让他登上保傅之位,而士大夫没有敢说一句的。
陈俊卿到福州后,政策上崇尚宽厚,严格地打击盗贼,海上航道平坦畅通,陈俊卿因此有功被进级。转运判官陈岘建议在福州改行钞盐法,陈俊卿写信给宰执,极力说福建盐法与淮、浙二地不同,于是钞盐法最终未在福建施行。第二年,陈俊卿请求管理祠观,皇上让他提举洞霄宫。陈俊卿回到家,看见破旧的房子只有几根柱子尚存,他仍怡然自得,毫不介意。
淳熙二年(1175),皇上再次令陈俊卿为福州知州,皇上授予他特进之官,任命他为建康通判兼江东安抚使。皇上召陈俊卿到垂拱殿问话,令他坐下并赐给茶,陈俊卿于是从容地说:“将帅应当由高级官员选拔,我听说诸将多以贿赂得官。曾觌、王扌卞揽权受贿,选用人都按御批行之。赃吏已调查清楚,而皇上亲自改正,这将如何劝惩人们?”皇上说:“你说的很中肯。”陈俊卿上朝廷辞行,又上奏说“:离开国都十年,看见都城里谷贱人安,只有士大夫的风俗习惯大变。”皇上问“:为什么?”陈俊卿说“:过去士大夫奔走于曾觌、王扌卞之门的,十分之一二,并还害怕别人知道,现在就公然趋往,依附的人已有十分之七八,不再有所顾忌了。人才的进退取决于私门,实在不是朝廷的好事。”皇上说:“王扌卞是不敢的。曾觌即使不时有所请求,我多抑制了,从今不会再来采纳他们的意见了。”陈俊卿说:“这些人声势已经增长,侍从、台谏之职多出自他们门下,不对陛下说实话,我担心会有损朝廷纲纪,废坏有关部门的法度,败坏天下风俗,连累陛下的德行。”皇上命令二府在浙江亭为陈俊卿设宴饯行。
陈俊卿离开建康十五年,父老乡亲们高兴他又回来。陈俊卿为政宽简,罢除无名之赋。当时朝中多通行“白札”,派亲近人送往,陈俊卿上奏说不好,皇上亲自写札子对他予以奖励。陈俊卿拜官少保像过去一样任建康府通判。淳熙八年(1181),陈俊卿上书要求告老,以少师、魏国公之职退休。淳熙十三年(1186年)十一月死去,终年七十四岁。陈俊卿刚生病时,亲自写文给诸子说:“遗书只是感谢圣恩,不要祈求皇上的恩泽及功德,不要请求谥号树碑。”皇上听说后感伤不已,停止上朝,赠陈俊卿太保之职,令建康路转运司安排葬事,赐予谥号“正献”
陈俊卿对朋友顺从、忠诚、尊敬,这是出自他的天性,他又清静,严肃好礼,终日没有疲倦的神情。平时小心谨慎好像不会讲话,而在朝廷则严肃地发表危险的言论,辨明邪正,斥责有权势的人,毫不避讳。凡所奏请的,都是有关治乱安危的大事。陈俊卿与汪应辰、李焘十分友好,尤其敬重朱熹,曾多次上书推荐。他死后,朱熹不远千里赶来哭他,又记载他的行为。陈俊卿著有文集二十卷。
陈俊卿有子五个,陈宓有志于做学问,终官为承奉郎,朱熹为他写了墓志铭。陈宓另外有传。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他的父亲虞祺,考中北宋政和年间进士,官至太常博士、潼川路转运判官。虞允文六岁时即能背诵《九经》,七岁时即能诗善文。因为父亲的缘故入选做官。母亲因病不幸逝世后,虞允文因过度悲伤而身体极度虚弱。安葬母亲后,他整日在母亲墓旁哭泣,墓地旁边有一棵枯死的桑树,有两只鸟儿飞来搭巢。考虑到父亲一人鳏居且身体有病,虞允文七年没有调迁官职,不忍心离开他的父亲半步。父亲逝世后,绍兴二十三年(1153),才考中进士,授官彭州通判,后又暂且代理黎州、渠州知州。
秦桧独揽朝政大权后,四川的有识之士大多受到排挤压制。秦桧死后,高宗打算广招蜀中名士,中书舍人赵逵首先推荐了虞允文,皇上召他进宫对话,他说,作为一国之君,首先必须敬畏上天,必须安抚天下百姓,必须效法祖先的各种法令制度。又谈到士人风气的弊端,凭文章被提拔的一定要抑制其轻浮举止;凭言谈被提拔的一定要去除其投机、欺瞒的劣行;凭治政被提拔的一定要屏弃其苛刻的行为,这样才可以放心地对他们委以重任。虞允文还对四川地区财赋科纳之弊端进行了认真论述。高宗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