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一百四十(8/10)

事而获罪,我感到极大的遗憾。”宋高宗终受感动而醒悟,对手下大臣说“:范如圭真是一个忠臣啊。”当天,宋高宗即下诏立普安郡王为皇太子,又封他为建王。宋高宗再次起用范如圭,任命他为泉州知府。

南宋皇室外戚宗官长期寄居在泉州郡中,他们仗势欺人,横行霸道,强行役使禁兵数以百计,范如圭到任后依法严惩了这些不法之徒,这些皇室亲属大为恼怒,写了一份极尽诬蔑、诽谤之言的密奏以赶走范如圭,不久范如圭因御旨革职罢官,仍像过去一样领祠禄。范如圭就在邵武租了一间房屋居住,士大夫们都很尊敬他。许多学者都来向他请教一些学术问题。范如圭五十九岁逝世。

范如圭为人忠厚诚实,凛凛正气,这是他的天性如此。他治学以经术为本,不写浮华无用的文章。他曾草拟有关屯田制度的文章数千言,还未来得及呈上就病逝了,张浚巡视地方军备时,奏请高宗同意他去范如圭家里将文章取出。张浚罢官后,范如圭有关屯田方面的建议没有得到践行。范如圭著有文集十卷,都是一些奏疏和有关朝政方面的议论,收藏在他家中。范如圭有三个儿子,名念祖、念德、念兹。

张阐字大猷,永嘉人。少年时勤奋好学,博览经史,写得一手好文章。在其父为他取名时,梦见神仙写了个大大的“阐”字说“:就以这个字命名。”张阐的父亲认为他非同一般,更加勉励他努力学习。张阐未成年,就被乡里举荐到京深造。

宣和六年(1124),张阐进士及第,授任严州兵曹兼治右狱之职。时值方腊农民起义爆发,张阐主张以守为攻,抵御起义军。有一义士请求亲自督战,战斗开始后,义士率领官军向后退却了一些,严州守将大怒,将义士交给张阐处置,准备杀死他。张阐据理力争“:这个义士舍身取义,主动请战,官军不断退却,战争的形势使义士不可能一个人向前冲,他不是第一个逃跑的人,用什么罪名杀死他呢?”守将心中的怀疑解除,义士得以幸免一死。

李回率军驻守江西,席益率军驻守湖南,都大量招募部众。众多盗寇集据在洞庭一带,而前去镇压的官军大多数是西北人,不善水战。张阐建议建造战船,以大船为营地,小船不断出击,趁着洞庭湖水干涸直捣盗寇老巢,盗寇势力自此逐渐衰落。各个部门一致推荐张阐,吏部却暗地里呈文加以阻止,张阐对此没有辩解,而是请求辞官回乡。此后几年,张阐历任鄂、台二州教授。

绍兴十年(1140),宋高宗下诏令侍从大臣举荐所知的人才,给事中林待聘推荐了张阐,张阐被召应对。当时正与金人议和,金人将关中土地归还给我朝。张阐首先指出:“关中,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古代号称天府,希望陛下派兵固守关中以蔽护巴蜀,进而可以图谋中原。”接着又指出监司、郡守推荐人才的弊端。又要求严禁强行抑配征购粮食的行为,以赈济江、浙一带遭受水灾的百姓。张阐参加馆职的考试,拜官为秘书省正字,又升任校书郎兼吴王府、益王府教授。当时,朝中许多大将都自恃有功而要求加官进爵,对错误则姑息不提,且将重兵大都驻扎在京城之外,禁卫军力量单薄,张阐上奏疏对此事进行了论述。此后诸将升降都必须根据他的功过事实,并招募各州士兵以增加禁卫军的力量,都如张阐所论。

绍兴十三年(1143),张阐升任秘书郎兼国史院检讨官。秦桧每次推荐台谏,必须先告知自己的意见,他曾经对张阐说“:你居秘书郎之职,准备给你御史中丞一职如何?”张阐婉言谢绝说“:能得到丞相的青睐,我老死于秘书郎之职也是高兴的。”秦桧无言以对,竟罢免了张阐,让他主管台州崇道观,后又历任泉、衢二州通判。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