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刘子羽十项罪状,高宗批“白州安置”赵鼎说:“章疏中说到刘子羽勾结吴。。的事情,现在正依赖吴。。,恐怕他难以自安。”常同再次上奏,刘子羽以散官被安置到漳州。绍兴十一年(1141),枢密使张浚推荐恢复刘子羽原来职务,刘子羽被任命为知镇江府兼任沿江安抚使。金军南下入侵,刘子羽建议坚壁清野,淮东的民众,都迁徙到镇江,用恩信安抚,虽然兵民杂居一起,没有人敢于互相侵犯。不久金军没来,张浚询问刘子羽,刘子羽说:“从前金军入侵,飘忽不定犹如风雨,现在久驻不归,必定有其他意图。”原来是金朝由于柘皋之败,急于同宋讲和。不久,金果然派使者前来议和。复任徽猷阁待制。秦桧暗示谏官上奏罢免刘子羽,又提举太平观。
绍兴十六年(1146),刘子羽去世。子刘珙,另有传记。吏部郎朱松将儿子朱熹托付给刘子羽,刘子羽同弟弟刘子。。一心一意地教育他,后来终于成为大学问家。
吕祉字安老,建州建阳人。宣和初年,以上舍生得到官职。建炎二年(1128),任右正言,因为上章论事忤逆当朝执政,出任明州通判。
绍兴元年(1131),湖南、湖北地区盗贼蜂起,吕祉任荆湖提刑,来到之后,招降捕获有方,一年后盗贼平定。进任直秘阁,不久召他到行在。淮南宣抚使韩世忠准备出师,奏请让吕祉议军事,朝廷任命吕祉直徽猷阁,充任参议官,吕祉推辞没有到任。
绍兴三年(1133),升任直龙图阁、知建康府。吕祉到任后,与通判府事吴若、安抚司准备差遣陈充共同商议,著作《东南防守利便》三卷上报朝廷,大概是说:“立国于东南地区,应当联络淮甸、荆、蜀成一体,现在临安地处偏僻的海边,应移居长江一带,然后才能够维系南北离散的民心。”
绍兴四年(1134)冬,金军进攻淮河地区,江左地区戒严,只有韩世忠率领精兵驻屯在高邮。金军攻陷涟水之后,攻破山阳、盱眙,于是进犯承州。吕祉上奏说“:应派兵作为韩世忠的后援。”后来援兵没到,韩世忠退保镇江。吕祉再次上奏“:把江北地区置之度外,不是朝廷任命宣抚两淮地区的本意,并且恐怕失去中原民心。只有紧急派遣诸将,并且请皇上亲率六军,才能使上下齐心协力,可以不战而胜。”于是高宗下诏亲征。高宗到达平江,金朝退兵。
绍兴五年(1135),任命吕祉为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文字,不久任兵部侍郎兼户部侍郎、给事中。绍兴六年(1136),改任刑部侍郎、都督府参议军事,不久改任吏部侍郎。刘豫兵分数路入侵,当时高宗停驻平江,有人请求高宗回临安,并下令守卫长江防备海上。吕祉独自抗争说“:士气应当振作,敌人锋芒可以挫败,不能急忙后退示弱。”刘麟率十万大军,已进至濠、寿州。刘光世在合肥,想移居太平州,军队已经行动,于是命令吕祉奔驰到军前,督促刘光世回到合肥。绍兴七年(1137),迁升兵部尚书、督府参谋军事,前往淮西安抚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