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既受命,即日赴江上视师。时兀术拥兵十万于扬州,约日渡江决战。浚长驱临江,召韩世忠、张俊、刘光世议事。将士见浚,勇气十倍。浚既分诸将,
留镇江节度之。世忠遣麾下王愈诣兀术约战,且言张枢密已在镇江。兀术曰:"张枢密贬岭南,何得乃在此?"愈
浚所下文书示之。兀术
变,夕遁。
浚以敌势未衰,而叛臣刘豫复据中原,六年,会诸将议事江上,榜豫僣逆之罪。命韩世忠据承、楚以图淮;命刘光世屯合
以招北军;命张俊练兵建康,
屯盱眙;命杨沂中领
兵为后翼以佐俊;命岳飞
屯襄
以窥中原。浚渡江,遍抚淮上诸戍。时张俊军
屯盱眙,岳飞遣兵
至蔡州,浚
觐,力请幸建康。车驾
发,浚先往江上,谍报刘豫与侄猊挟金人
攻,浚奏:"金人不敢悉众而来,此必豫兵也。"边遽不一,俊、光世皆张大敌势,浚谓:"贼豫以逆犯顺,不剿除何以为国?今日之事,有
无退。"且命杨沂中往屯濠州。刘麟
合
,张俊请益兵,刘光世
退师,赵鼎及签书折彦质
召岳飞兵东下。御书付浚,令俊、光世、沂中等还保江。浚奏:"俊等渡江,则无淮南,而长江之险与敌共矣。且岳飞一动,襄、汉有警,复何所恃乎?"诏书从之。沂中兵抵濠州,光世舍庐州而南,淮西汹动。浚闻,疾驰至采石,令其众曰:"有一人渡江者斩!"光世复驻军,与沂中接。刘猊攻沂中,沂中大破之,猊、麟皆
栅遁。
宗手书嘉奖,召浚还,劳之。
当是时,秦桧怙固位,惧浚为正论以害己,令台臣有所弹劾,论必及浚,反谓浚为国贼,必
杀之。以张柄知潭州,汪召锡使湖南,使图浚。张常先使江西,治张宗元狱,株连及浚,捕赵鼎
汾下大理,令自诬与浚谋大逆,会桧死乃免。
三十一年,有旨自便。浚至潭,闻钦宗崩,号恸不
,上疏请早定守战之策。未几,亮兵大
,中外震动,复浚观文殿大学士、判潭州。
七年,以浚却敌功,制除特。未几,加金紫光禄大夫。问安使何藓归报徽宗皇帝、宁德皇后相继崩殂,上号恸擗踊,哀不自胜。浚奏:"天
之孝,不与士庶同,必思所以奉宗庙社稷,今梓
未返,天下涂炭,愿陛下挥涕而起,敛发而趋,一怒以安天下之民。"上乃命浚草诏告谕中外,辞甚哀切。浚又请命诸大将率三军发哀成服,中外
动。浚退上疏曰:"陛下思慕两
,忧劳百姓。臣之至愚,获遭任用,臣每
慨自期,誓歼敌仇。十年之间,亲养阙然,爰及妻孥,莫之私顾,其意亦
遂陛下孝养之心,拯生民于涂炭。昊天不吊,祸变忽生,使陛下抱无穷之痛,罪将谁执。念昔陕、蜀之行,陛下命臣曰:"我有大隙于北,刷此至耻,惟尔是属。"而臣终隳成功,使敌无惮,今日之祸,端自臣致,乞赐罢黜。"上诏浚起视事。浚再疏待罪,不许,乃请乘舆发平江,至建康。
时赵鼎等议回跸临安,浚奏:"天下之事,不倡则不起,三岁之间,陛下一再临江,士气百倍。今六飞一还,人心解。"
宗幡然从浚计。鼎
知绍兴府。浚以亲民之官,治
所急,条
郡守、监司、省郎、馆阁
迭补之法;又以灾异奏复贤良方正科。
刘光世在淮西,军无纪律,浚奏罢光世,以其兵属督府,命参谋兵尚书吕祉往庐州节制。而枢密院以督府握兵为嫌,乞置武帅,乃以王德为都统制,即军中取郦琼副之。浚奏其不当,琼亦与德有宿怨,列状诉御史台,乃命张俊为宣抚使,杨沂中、刘锜为制置判官以抚之。未至,琼等举军叛,执吕祉以归刘豫。祉不行,詈琼等,碎齿折首而死。浚引咎求去位,
宗问可代者,且曰:"秦桧何如?"浚曰:"近与共事,方知其暗。"
宗曰:"然则用赵鼎。"桧由是憾浚。浚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
。先是,浚遣人持手榜
伪地间刘豫,及郦琼叛去,复遣间持蜡书遗琼,金人果疑豫,寻废之。台谏
诋,浚落职,以秘书少监分司西京,居永州。九年,以赦复官。提举临安府
霄
。未几,除资政殿大学士、知福州兼福建安抚大使。
金遣使来,以诏谕为名,浚五上疏争之。十年,金败盟,复取河南。浚奏愿因权制变,则大勋可集,因大治海舟千艘,为直指山东之计。十一年,除检校少傅、崇信军节度使,充万寿观使,免奉朝请。十二年,封和国公。
二十五年,复观文殿大学士、判洪州。浚时以母丧将归葬。念天下事二十年为桧所坏,边备驰;又闻金亮篡立,必将举兵,自以大臣,义同休戚,不敢以居丧为嫌,
奏论之。会星变求直言,浚谓金人数年间,势决求衅用兵,而国家溺于宴安,
然无备,乃上疏极言。而大臣沈该、万俟禼、汤思退等见之,谓敌初无衅,笑浚为狂。台谏汤鹏举、凌哲论浚归蜀,恐摇动远方,诏复居永州。服除落职,以本官奉祠。
浚总中外之政,几事丛委,以一任之。每奏对,必言仇耻之大,反复再三,上未尝不改容
涕。时天
方厉
克己,戒饬
内侍,无敢越度,事无
细,必以咨浚,赐诸将诏,往往命浚草之。
兵,必将并力窥东南,而朝廷已议讲解,乃上疏极言其状。未几,刘豫之麟果引金人
攻。
宗思浚前言,策免朱胜非;而参知政事赵鼎请幸平江,乃召浚以资政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
见,
宗手诏辨浚前诬,除知枢密院事。
十六年,彗星西方,浚将极论时事,恐贻母忧。母讶其瘠,问故,浚以实对。母诵其父对策之语曰:"臣宁言而死于斧钺,不能忍不言以负陛下。"浚意乃决。上疏谓:"当今事势,譬如养成大疽于
目心腹之间,不决不止。惟陛下谋之于心,谨察情伪,使在我有不可犯之势,庶几社稷安全;不然,后将噬脐。"事下三省,秦桧大怒,令台谏论浚,以特
提举江州太平兴国
,居连州。二十年,徙永州。浚去国几二十载,天下士无贤不肖,莫不倾心慕之。武夫健将,言浚者必咨嗟太息,至儿童妇女,亦知有张都督也。金人惮浚,每使至,必问浚安在,惟恐其复用。
五年,除尚书右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
,赵鼎除左仆
。浚与鼎同志辅治,务在
幸门,抑近习。时
寇杨么据
,屡攻不克,浚以建康东南都会,而
据上
,恐滋蔓为害,请因盛夏乘其怠讨之,
奏请行。至醴陵,释邑囚数百,皆杨么谍者,给以文书,俾招谕诸砦,囚
呼而往。至潭,贼众二十余万相继来降,湖寇尽平。上赐浚书,谓:"上
既定,则川陕、荆襄形势接连,事力增倍,天其以中兴之功付卿乎。"浚遂奏遣岳飞屯荆、襄以图中原,乃自鄂、岳转淮东,大会诸将,议防秋之宜。
宗遣使赐诏趣归,劳问之曰:"卿暑行甚劳,湖湘群寇既就招抚,成朕不杀之仁,卿之功也。"召对便殿,
《中兴备览》四十一篇,
宗嘉叹,置之坐隅。
时金骑充斥,王权兵溃,刘锜退归镇江,遂改命浚判建康府兼行留守。浚至岳
,买舟冒风雪而行,遇东来者云:"敌兵方焚采石,烟炎涨天,慎无轻
。"浚曰:"吾赴君父之急,知直前求乘舆所在而已。"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