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援兵,百姓将没有一个活下来,应当用计拖延。如果能拖延三天,我的大事就能成功。”于是拿出原来用过的赦免盗贼的文书,让邮卒送到郡里,盗贼们听说,果然稍稍松懈。叔夜在谯门会饮,显示自己的闲暇,派官员把恩旨告诉盗贼。盗贼猜疑不止,到晚上还未做出决断。叔夜调派五千士卒,趁盗贼松懈时加以攻击,盗贼们溃逃了,追杀数千人。因战功升任龙图阁直学士、知青州。
靖康改元,金兵南下,叔夜再次上章请求拨给骑兵,与诸将并力截断敌人归路,奏章未上报。改任知邓州。四道设置元帅,叔夜兼任南道都总管。金兵再次攻到,钦宗下手令催他入京保卫。立即自己统率中军,他的儿子伯奋率领前军,仲熊率领后军,共三万人。第二天出发。到了尉氏,与金人游兵相遇,转战前进。十一月十五日,到达京都,皇帝到南薰门接见他们,军容非常整齐。入宫谈话,张叔夜认为敌人兵锋锐利,希望像唐明皇避安禄山之乱那样,暂时到襄阳然后再准备到雍。皇帝点头同意。加任他为延康殿学士。闰月,皇帝登上城楼,叔夜在玉津园排列军队,铠甲放光,在城下拜舞。皇帝越发高兴,升任他为资政殿学士,令他带兵入城,不久任签书枢密院。接连四天,与金兵大战,斩杀金兵金环贵将二人。皇帝派使者送去蜡书,把褒扬宠任张叔夜的事情传告各地,但仍没有军队开来。城陷后,叔夜受伤,父子仍竭力作战。皇帝再次驾车出城,叔夜因此叩马而谏,皇帝说:“我为了百姓的缘故,不得不亲自前往。”叔夜痛哭着再次跪拜,人们都哭了起来。皇帝回头喊着他的字说“:嵇仲努力吧!”
金人打算另立异姓为帝,叔夜对孙傅说:“现在的事态,只有一死而已。”写信给金兵两位元帅,请求立太子为帝以符民望。两位元帅大怒,追到军中,到了后来叔夜仍然抗请如初,于是跟着皇帝到北方金国去。途中不吃饭,只不过不时喝些汤而已。到达白沟时,车夫说:“过了界河了。”叔夜就突然惊起,仰天大呼,于是不再说话。第二天,去世,终年六十三岁。死讯传来,朝廷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忠文。
聂昌字贲远,抚州临川人。由太学上舍身份开始做官,任相州教授。因为蔡攸的推荐,被授命为秘书郎,提升为右司员外郎。当时三省大员官阶与卿、监相同的人,都站在都司的上面,聂昌认为名分不正,极力争论。诏令从今以后立于都司之上者到朝请大夫为止。以直龙图阁身份任湖南转运使,回到京师任太府卿、户部侍郎,改任开封尹,又重任户部侍郎。聂昌本来与王黼感情很好,后来随从蔡京,被王黼中伤,罢去前职任德安知府。又因为与同乡人发争诉讼,被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安置在衡州。
钦宗即位后,吴敏执政,认为聂昌行事猛厉可以有助自己,在他闲居时任命他为显谟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在上任途中任命他为兵部侍郎,升任户部尚书,兼任知开封府。聂昌遇事奋然不顾,敢于诛杀。吴敏料想他不为己用,开始忌惮他,荐引唐恪、徐处仁等人共同执政,只不用聂昌。
李纲被罢免,太学生陈东及士大夫、庶民百姓十几万人,在皇宫外面跪伏着,整日不退,遇到内侍就杀死,府尹王时雍赶不走人群。皇帝让聂昌出宫去宣谕旨意,人们相继听命。王时雍打算把陈东等人关进牢狱,聂昌极力坚持不同意,才停止此议。
聂昌再次出任京尹,有些坏少年作乱,白天做强盗,进入官吏百姓家抢金帛,离开时,把两三个自己同党绑起来,声称捉贼,手持兵器穿街过巷,于是解绑,把掠来的财物分光离去。人民不得安居乐业。聂昌把他们全部正法,却放纵赌博不问,有人认为这是官府应禁止的,聂昌说:“姑且随他们的爱好,来减弱他们谋乱,这正是禁止他们为非作歹啊。”聂昌原名山,到这时,皇帝认为他有周昌抗节之义,于是命名他为“昌”
京城又宣布戒严,朝廷任命他为同知枢密院。入宫谢恩时,就陈述抗敌之策说“:三关两镇,是国家的藩卫,听说要将它们割给金人,如果金人一旦背弃盟约,那我们凭什么来抵御他们呢?希望不要轻易将三关两镇割给金人,只能檄令天下军队集结在京城四郊,坚固城守来遏止敌人的攻击,挑选劲旅以备出击,堵塞黄河以断敌归路。前面有坚守之城,后面有大河,精锐部队四面而至,敌人如果南下,就会掉入我的陷网中了。我希望纠集勇义之士,设下埋伏开关迎敌,出其不意攻击敌营来报答皇上。”皇帝认为是壮举,命令他统管守御,可以见机行事。